词典 贬黜 贬黜的意思
biǎnchù

贬黜

简体贬黜
繁体貶黜
拼音biǎn chù
注音ㄅㄧㄢˇ ㄔ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ǎn,(1) 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组词】:贬低。贬义。褒贬(①评论好坏;②指出缺点)。(2) 减低,降低。【组词】:贬值。贬职。

chù, ◎ 降职或罢免。【组词】:罢黜。废黜。贬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基本含义

指贬低、降低一个人的地位或评价。

贬黜的意思

贬黜 [biǎn chù]

1. 降低或罢免官职。

[dismiss from office; oust;]

贬黜 引证解释

⒈ 降职或免去官爵。 《汉书·韦玄成传》:“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 关内侯。

玄成 自伤贬黜父爵,叹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御史中丞 江文蔚 劾奏宰相 冯延巳 、諫议大夫 魏岑 乱政,与 觉(陈觉 )等同罪而不见贬黜,言甚切直。”
《明史·孙鑨传》:“一时公论所不予者贬黜殆尽,大学士 赵志皐 弟预焉。”

⒉ 贬责,排斥。

《南史·贺琛传》:“今诚宜严为禁制,导之以节俭,贬黜雕饰,纠奏浮华,使众皆知变其耳目,改其好恶,则易於反掌。”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褒赠乃朝廷恩典, 瓌(张瓌 )不当加贬黜之词。”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左右誉之而褒显,民安之而贬黜,国亡。”


国语词典

贬黜 [biǎn chù]

⒈ 贬官革职。

《汉书·卷七三·韦贤传》:「永光中,代于定国为丞相。贬黜十年之间,遂继父相位,封侯故国,荣当世焉。」
《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


贬黜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贬谪释义: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贬黜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晋升释义:提高(职位、级别):晋升中将。晋升一级工资。

贬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但已释义:仅此而已。 谓不复深究或就此了事。《汉书·淮阳献王刘钦传》:“纵不伏诛,必蒙迁削贬黜之罪,未有但已者也。”宋 陈亮《又乙巳春书》之一:“理之所在,岂宜如此但已,愿更一言也。”《明史·何乔新传》:“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乔新 曰:‘止於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
    • 2.
      六署释义:南朝 齐 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所领导的六个官署。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上躬亲细务,纲目亦密;於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启闻,取决詔敕。”胡三省 注:“按 萧子显《齐志》:六署者,尚书左右僕射、左右丞所通署除署、功论、封爵、贬黜、八议、疑讞六案也。”参阅《南齐书·百官志》。
    • 3.
      受绌释义:遭到贬黜。
    • 4.
      废退释义:废退,汉语词语,意思是黜退;贬黜
    • 5.
      抑屈释义:⒈压抑委屈。汉 王充《论衡·自纪》:“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后汉书·彭宠传》:“而其妻素刚,不堪抑屈,固劝无受召。”《周书·艺术传·姚僧垣》:“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冰心《到青龙桥去》:“在我心中,数年来潜在的隐伏着不能言说的怜悯和抑屈!”⒉冤枉,冤屈。《新唐书·百官志二》:“有 鱼保宗 者,上书请置匭以受四方之书……白匭曰‘申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有 常州 善拳寺 僧 冲伟 执状立桥称抑屈者。”《元典章·礼部五·医学》:“官吏以邻封往
    • 6.
      挫诎释义:摧挫贬黜。
    • 7.
      排坠释义:排挤贬黜。《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而忠良排坠,信臣被害。”
    • 8.
      收成弃败释义:趋附得势的人,轻视遭贬黜的人。
    • 9.
      显黜释义:明令贬黜。《晋书·庾纯传》:“陵上无礼,悖言自口,宜加显黜,以肃朝伦。”《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愿詔大臣按劾诸路监司不勤王者,与夫号为勤王而灭裂者,悉加显黜,以为将来误国忘君之戒。”
    • 10.
      民王释义:⒈民众之王。《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大臣奏称:当年 襄武县,天降一人,身长二丈餘,脚迹长三尺二寸,白髮苍髯,着黄单衣,裹黄巾,拄藜头杖,自称曰:‘吾乃民王也。今来报汝:天下换主,立见太平。’”⒉清 代亲王受贬黜被销除属籍后的一种称号。《清史稿·世宗纪》:“戊戌,集廷臣宣詔罪状皇八弟 胤禩,易亲王为民王,褫黄带,絶属籍,革其妇 乌雅氏 福晋,逐回母家;復革民王,拘禁宗人府,敕令易名,名曰 阿其那。”参见“民户”。
    • 11.
      湘累释义:⒈亦作“湘累”。指 屈原。元 张鸣善《脱布衫过小梁州》曲:“悼后世追前辈,对五月五日,歌楚些弔 湘纍。”清 孔尚任《桃花扇·沉江》:“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 湘纍 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屈原 是赴 湘水 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 湘累。”⒉借指因罪被贬黜的人。宋 苏轼《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玉堂给札气如云,初起 湘纍 后佩银。”王十朋 集注:“舜民 字 芸叟,元丰 辛酉为 环庆 帅属,明年责监 郴州 酒税。郴 属 湖湘,故以 湘纍 称之也。”
    • 12.
      湘纍释义:⒈指 屈原。元 张鸣善《脱布衫过小梁州》曲:“悼后世追前辈,对五月五日,歌楚些弔 湘纍。”清 孔尚任《桃花扇·沉江》:“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 湘纍 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屈原 是赴 湘水 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 湘累。”⒉借指因罪被贬黜的人。宋 苏轼《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玉堂给札气如云,初起 湘纍 后佩银。”王十朋 集注:“舜民 字 芸叟,元丰 辛酉为 环庆 帅属,明年责监 郴州 酒税。郴 属 湖湘,故以 湘纍 称之也。”
    • 13.
      灵隐寺释义:在 杭州 西湖 西北之 北高峰 下。晋 咸和 元年 印度 僧人 慧理 创建,慧理 以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之所隐”,因建寺名“灵隐”。唐 会昌 年间曾毁,五代 时 吴越 国王 钱俶 命高僧 王延寿 主持扩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元 至正 十九年毁于兵事。后历经 明 清 六次毁、建,清 康熙 时曾改名 云林寺,现存大殿是 清 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 飞来峰、冷泉亭 等胜景,为 西湖 游览胜地。唐 孟棨《本事诗·征异》:“宋考工 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 江 南,游 灵隐寺。
    • 14.
      称意释义:合乎心意。《汉书·盖宽饶传》:“以 宽饶 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唐 权德舆《放歌行》:“男儿称意须及时,闭门下帷人不知。”明 高启《练圻老人农隐》诗:“旅游三十不称意,年登未具粥与饘。”鲁迅《书信集·致辛岛骁》:“此地的学校并不称意,甚感无聊。”
    • 15.
      褒显释义:褒崇宣扬。《汉书·丙吉传》:“愿将军详大议,参以蓍龟,岂宜襃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明 胡应麟《诗薮续编·国朝上》:“自 方正学 死事,海内讳言其文,近始大行褒显,而祠庙尚缺。”清 唐甄《潜书·任相》:“左右誉之而褒显,民安之而贬黜,国亡。”
    • 16.
      诛削释义:责罚贬黜。
    • 17.
      谴黜释义:谪降贬黜。
    • 18.
      责黜释义:责备和贬黜。 《北齐书·厍狄干传》:“河阴 之役,诸将大捷,唯 干 兵退。神武 以其旧功,竟不责黜。”《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復谓 淹 等‘二十年外,终恐三贤同被责黜,暂去即还。’”
    • 19.
      贬累释义:谓因罪而贬黜。 《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四年》:“比来所遣外任,多是贬累之人,风俗不澄,寔由於此。”胡三省 注:“累,力瑞翻,罪累也。”
    • 20.
      贬裁释义:⒈犹贬黜。⒉指责和批评。

贬黜(bianc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贬黜是什么意思 贬黜读音 怎么读 贬黜,拼音是biǎn chù,贬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贬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