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慢曲 慢曲的意思
màn

慢曲

简体慢曲
繁体
拼音màn qǔ
注音ㄇㄢˋ ㄑㄩ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àn,(1) 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组词】:慢车。慢件。慢腾腾。慢条斯理。缓慢。迟慢。慢性。(2) 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组词】:慢待。轻慢。傲慢。怠慢。

qǔ qū,(1) 弯转,与“直”相对。【组词】: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2) 不公正,不合理。【组词】: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3) 弯曲的地方。【组词】:河曲。(4) 偏僻的地方。【组词】:乡曲。(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组词】:酒曲。曲霉。(6) 姓。(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组词】:曲艺。曲话。(2) 歌的乐调。【例句】: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

基本含义

指节奏慢、曲调缓慢的音乐。

慢曲的意思

慢曲 [màn qǔ]

1. 戏曲名词。以曲调舒缓得名。如仙吕宫《八声甘州》、商调《山坡羊》等。南曲联套方法,大多以慢曲在前,急曲在后。

慢曲 引证解释

⒈ 戏曲名词。以曲调舒缓得名。如仙吕宫《八声甘州》、商调《山坡羊》等。南曲联套方法,大多以慢曲在前,急曲在后。

《水浒传》第二四回:“便是唱慢曲儿的 张惜惜。我见他是歧路人,不喜欢。”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字头字尾及餘音,皆为慢曲而设。”


国语词典

慢曲 [màn qǔ]

⒈ 戏曲音乐中,一板三眼加赠板的曲子。

⒉ 南曲中缠绵徐缓的套曲,结构较长,节奏缓慢,适合抒情之场用。


慢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犯释义:⒈三度触犯。《南齐书·天文志下》:“﹝ 永明 五年五月﹞庚子,太白三犯毕左股第一星西南一尺。”⒉三度犯法。《新唐书·食货志四》:“大中 初,盐铁转运使 裴休 著条约: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论死。”《元史·太宗纪》:“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⒊词曲中犯调的一种。一首词曲中宫调或句法犯三调者谓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宋 张炎《词源·原序》:“美成 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参见“犯调”。
    • 2.
      小唱释义:⒈古代俚歌。南朝 梁简文帝《上菩提树颂启》:“臣闻击辕小唱,有慕风雅;巴 人浅曲,实仰阳春。”⒉乐曲体裁之一,由管乐伴奏;后演变成为民间曲艺。宋 张炎《词源·音谱》:“惟慢曲、引、近则不同,名曰小唱,须得声字清圆,以哑觱篥合之,其音甚正。”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记胜·瓦舍众伎》:“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宋 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四出:“不要砌末,只要小唱。”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小唱以琵琶、絃子、月琴、檀板合动而謌。”⒊指从事小唱曲艺的艺人。明 沉德
    • 3.
      慢曲释义:戏曲名词。 以曲调舒缓得名。如仙吕宫《八声甘州》、商调《山坡羊》等。南曲联套方法,大多以慢曲在前,急曲在后。
    • 4.
      纾回释义:迂回;缓慢曲折。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异途中书初授》:“以儒士起家者,仅得鸿臚……又九年,始拜中书舍人,其途紓迴如此。”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上》:“紓迴断续,《骚》之体也;讽諭哀伤,《骚》之用也。”
    • 5.
      路岐人释义:宋 元 时流动卖艺的民间艺人的俗称。 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市井》:“此外如执政府墻下空地,诸色路岐人,在此作场,尤为駢闐。”元 石德玉《紫云庭》第四折:“路岐人生死心难忘,谢相公賷发覷当,直把俺嗓配还乡。”《水浒传》第二四回:“便是唱慢曲儿的 张惜惜。我见他是路岐人,不喜欢。”
慢曲是什么意思 慢曲读音 怎么读 慢曲,拼音是màn qǔ,慢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慢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