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 [běn xīn]
1. 原来的心愿。
英[ one's conscience; one's original idea; real intention; ]
2. 旧指天生的善性;天良。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英[ conscience; ]
本心 引证解释
⒈ 天性,天良。
引《孟子·告子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后汉书·王符传》:“虽有明察之资,仁义之志,一旦富贵,则背亲捐旧,丧其本心。”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心学之亡久矣,有一人焉,倡为本心之説。”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徐闻窗外微哂曰:‘君不敢答,犹能不欺其本心。’”
⒉ 本意,原来的心愿。
引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加 刘备 相扇扬,事结舋连,推而行之,想畅本心,不愿於此也。”
宋 苏辙 《闲居五咏·移竹》:“稍去千百竿,欲广西南屋;本心初不尔,百口居未足。”
《三国演义》第八五回:“臣与 蜀 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家小也。”
⒊ 真心。
引唐 罗虬 《比红儿诗》:“月落潜奔暗解携,本心谁道独单栖?还缘 交甫 非良偶,不肯终身作 羿 妻。”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欧阳公不以古文始於尹师鲁》:“今观 欧阳公 言,若以古文始自 师鲁,则前有 穆脩 及 有宋 先达甚多,此岂其本心哉?无乃亦自留一著乎?”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他也不是本心要看,只因千金之説上心,希图频对人讲,或有奉承他的解意了,购求来送他。”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说本心话,我很想回去,但又不愿意离开你们。”
⒋ 草木的根株。
引《汉书·萧望之传》:“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
颜师古 注:“本心,树之本株也。”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国语词典
本心 [běn xīn]
⒈ 原来的心意。
引《三国演义·第五二回》:「邢道荣教某如此,实非本心也。」
近本意 素心 原意
⒉ 良心。
引《孟子·告子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巳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良心释义:本指人天生的善良的心地,后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的:有良心。 说良心话。良心发现。
- 2.
本意释义:原来的意思或意图:他的本意还是好的,只是话说得重了些。
- 3.
原意释义:原来的意思或意图:有背原意。 不要曲解原意。
- 4.
素心释义:⒈本心;素愿。 ⒉心地纯洁。
- 5.
本旨释义:本来的或主要的用意和目的。
本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丈室释义:⒈佛教语。相传 毗耶离(在 中印度)维摩诘 大士以称病为由,与前来问疾的 文殊 等讨论佛法,妙理贯珠。其卧疾之室虽一丈见方而能容纳无数听众。唐 显庆 年间,王玄策 奉勅出使 印度,过 维摩诘 故宅,乃以手板纵横量之,仅得十笏,因号方丈、丈室。见《维摩诘经》、《释氏要览·住处·方丈》。清 唐孙华《次韵黄忍庵病中杂咏》之三:“归田 元亮 贫仍乐,丈室 维摩 病不妨。”⒉以“丈室”称寺主的房间。唐 惠能《坛经·机缘品》:“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周朴》:“朴,唐 末
- 2.
付法释义:⒈谓交付法司论罪。 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襄州 胡延庆 得一龟,以丹漆书其腹曰‘天子万万年’以进之。凤阁侍郎 李昭德 以刀刮之并尽,奏请付法。则天 曰:‘此非恶心也。’捨而勿问。”《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博异记·张遵言》:“前者夜叉 牛叔良 等七人,为追 张遵言 不到,尽以付法。”⒉指传授佛法。《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四祖优波毱多尊者》:“﹝尊者﹞復谓曰:如来 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十八变,却
- 3.
元心释义:本心,本意。
- 4.
分愿释义:犹本心,本愿。《宋书·王僧达传》:“尝胆濡足,是其分愿,分心掛腹,实亦私苦。”唐 韩愈《郓州溪堂诗》:“孰饥无食?孰呻孰叹?孰寃不问,不得分愿?”清 方苞《周官辨伪二》:“岂若天子之吏,以时会之,而听其相从於有司之前,可以称年材使各得其分愿哉!”
- 5.
即心即佛释义:亦作“即心是佛”。 佛教禅宗谓本心即佛,明心见性即是成佛。
- 6.
原心释义:⒈推究本意。 ⒉本心,原意。
- 7.
厥德释义:厥:古同“撅”,掘。德: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道德,品行。引申为修养道德,品行。
- 8.
参注释义:谓列入名册,斟酌录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张邦昌、刘豫 僭号背国,原其本心,实非得已,其子孙亲属,并令依旧参注,无官者仍许应举。”元 刘祁《归潜志》卷七:“高琪 定制省部寺监官,参注进士吏员。”
- 9.
夙秉释义:⒈亦作“夙稟”。天性;本心。⒉早岁秉承;天然具有。
- 10.
完复释义:恢复;复原。唐 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时疫旱甚,人死亡且尽。公至,多方救活,天遂雨,疫定。比数年,里閭完復。”金 王若虚《千户贾侯父墓铭》:“当 贞祐 兵火之餘,城邑几废,遗黎无依,侯 以完復安辑之功,为众所推。”明 李东阳《经筵讲章》之三:“只因饱煖安逸为私欲所遮蔽,将本心都丧失了。圣人教民提撕警觉,引掖开导他,使他每各自完復了那本然之性。”
- 11.
客心释义:⒈旅人之情,游子之思。⒉与本心相对之心。
- 12.
小却释义:⒈亦作“小却”。稍稍后退。《后汉书·冯异传》:“异 与 禹 合兵救之,赤眉 小却。”《梁书·康绚传》:“遣其子 悦 挑战,斩 魏 咸阳王 府司马 徐方兴,魏 军小却。”《旧唐书·太宗纪上》:“诸军战小却,为贼所乘。”宋 陆游《题郭太尉金州至喜堂》诗:“十年宿卫功第一,小却卧护长 淮 边。”⒉稍后,过些时候。晋 王羲之《与人书》:“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不知小却得遂本心不?”《宋书·武帝纪下》:“谢晦 数从征伐,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小却,可以 会稽、江洲 处之。”⒊稍稍推辞。宋 郭应祥《虞美人·送张
- 13.
心学释义:⒈犹言思想修养。⒉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的一个流派,即所谓良知之学。为学主“明本心”、“致良知”。认为心为宇宙的本原。⒊即心理学。
- 14.
心月释义:佛教语。 谓明净如月的心性。语本《菩提心论》:“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五灯会元·青原信禅师法嗣·正法希明禅师》:“心月孤圆,自生违背,何异家中捨父,衣内忘珠。”宋 苏轼《谢苏自之惠酒》诗:“我今不饮非不饮,心月皎皎长孤圆。”
- 15.
心本释义:犹本心。《汉书·游侠传·郭解》:“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於心本发於睚眦如故云。”颜师古 注:“心本,犹言本心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臣闻惟 颜回 能不贰过。彼圣贤之过,但思虑不至,或失中道耳。至於 仲言 之恶,著於心本,安能悛改邪!”
- 16.
心空释义:佛教语。谓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亦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
- 17.
情愫缱绻释义:情愫释义:也作“情素”。 本心;缱绻:1。牢结;不离散。纠缠萦绕;2。情意深厚。缠绵。形容感情深厚。固结不解。感情缠绵,难舍难分的样子。
- 18.
情愫释义:⒈感情:朝夕相处,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情愫。⒉本心;真情实意:互倾情愫。
- 19.
扇扬释义:⒈煽动。 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仁君年壮气盛,绪信所嬖……加 刘备 扇扬,事结舋连,推而行之,想畅本心,不愿於此也。”《宋书·天文志三》:“陈郡 人 袁悦 昧私苟进,交遘主相,扇扬朋党。”⒉播扬,宣扬。唐 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昔公之来,仁风扇扬。”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提唱雋流,扇扬雅道,餘韵流风,到今未沫。”
- 20.
扳援释义:⒈攀附;依附。汉 严忌《哀时命》:“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近年牛医儿,城社更扳援。”宋 曾巩《谢中书舍人表》:“无因缘毫髮之扳援,有积累丘山之忌嫉。”清 唐甄《潜书·尚治》:“讲学必树党,树党必争进退,使学者扳援奔趋而失其本心。”⒉攀着他物向上或向前。唐 陆龟蒙《蟹志》:“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然后扳援越軼,遯而去者十六七。”宋 苏辙《许州留别顿主簿》诗:“归路逢僧蹔容与,登山无力强扳援。”明 方孝孺《游清泉山记》:“纵偶登之,手疲於扳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