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建政 建政的意思
jiànzhèng

建政

简体建政
繁体
拼音jiàn zhèng
注音ㄐㄧㄢˋ ㄓ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àn,(1) 立,设置,成立。【例句】:建立(a.开始成立;b.开始产生,开始形成)。建树(建立功业,或所建立的功业)。建国。建都(dū)。建党。建军。建交。建设。建功立业。(2) 造,筑。【组词】:建造。建筑。修建。新建。兴(xīng)建。筹建。(3) 提出,倡议。【组词】:建议。建策(出谋献策)。(4) 指中国福建省。【组词】:建兰。(5) 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位。斗柄农历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因此“建”亦转指月份(亦称“月建”、“月尽”)。【组词】:大建(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亦称“大尽”)。小建(农历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亦称“小尽”)。

zhèng,(1) 治理国家事务。【组词】: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组词】:财政。邮政。民政。(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组词】:家政。(4) 姓。

建政的意思

建政 [jiàn zhèng]

1. 建立政权。


建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兴事释义:⒈兴建政事。 《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孔颖达 疏:“率领臣下为起政治之事。”⒉指兴建土木之事。《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量地远近,兴事任力。”郑玄 注:“事谓筑邑庐宿市也。”《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⒊引起事端。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变故百出,皆由用兵。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
    • 2.
      官砦释义:⒈亦作“官寨”。官兵的营寨。《新五代史·杂传十八·龙敏》:“敏,燕 人也……今闻驾前之马,犹有五千,愿得壮者千匹,健兵千人,与勇将 朗万金,自 平遥 沿山冒虏中而趋官砦,且战且行,得其半达,则事济矣!”⒉藏族土司的住宅。《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13期:“农奴主实际上又多系土司头人,而土司头人的官寨,既是封建政权的组织,又是榨取所谓税款和发放高利贷进行超经济剥削的办事机关。”
    • 3.
      徒兵释义:⒈步兵。《左传·隐公四年》:“诸侯之师败 郑 徒兵,取其禾而还。”《史记·晋世家》:“献 楚 俘於 周,駟介百乘,徒兵千。”宋 苏轼《策别》之十三:“今 江 淮 之间,又有发运,禄赐之厚,徒兵之众,其为费岂可胜计哉。”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封建政治制度在慢慢建立起来。军制最为明显。甲士和车战降到次要地位,徒兵和野战上升到主要地位。”⒉步卒所执的兵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杨伯峻 注:“此两兵字皆指兵器,车上之战士与车下之徒卒所执兵器不同,故云车兵徒
    • 4.
      政教合一释义:政权与教权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古代一些奴隶制国家的君主同时亦是该国国教教主,欧洲 中世纪的教皇国由教皇直接掌握政权,这些国家实行的即是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我国 西藏,从十七世纪中叶到解放前也曾存在受中央政权册封的喇嘛教格鲁派政教合一的地方封建政权。
    • 5.
      虏廷释义:亦作“虏庭”。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
    • 6.
      驿传释义:传舍;驿站。 为我国历代封建政府供官员往来和递送公文用的交通机构,又为封建制度下对平民的一种徭役。清 末举办邮局后始废除。明 张居正《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邇年以来,仰荷圣慈,軫念元元,加意周卹,查驛传,减徭编,省冗员,惩贪墨。”《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二年》:“蒙古 始置仓廩,立驛传,命 河北 汉 民以户计出赋调,耶律楚材 主之。”

建政(jian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建政是什么意思 建政读音 怎么读 建政,拼音是jiàn zhèng,建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建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