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政 [jiān zhèng]
1. 兼治政事。旧指士人为官。
兼政 引证解释
⒈ 兼治政事。旧指士人为官。
引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论》:“古之为士,将以兼政。可则进,不可则止,量分受官,分极则身退矣。”
兼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皖南事变释义: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蓄意制造的破坏抗战的重大反共事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加紧了反共活动。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致电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强令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撤至黄河以北。11月9日我军复电,驳斥了国民党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诬蔑,为顾全大局,同意将皖南的新四军部队移至长江以北。1941年1月7日,北移新四军九千余人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八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除两千余人突围外,大部失散、被俘或牺牲。副军长兼政委项英突围后遇害,军长叶挺被
- 2.
第三野战军释义:解放战争时 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原为山东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华中解放区的新四军。1947年初正式组成 华东野战部队。1948年11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春又整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1947年发动孟良崮战役,歼敌七十四师,震动全国。1948年与中原 野战军一起,发动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中和中原地区。1949年4月和第二野战军共同发起渡江战 役,解放南京、杭州、上海。接着挺进福建,至1949年10月解放了华东和沿海大部分岛屿。
- 3.
董必武释义:(1886-197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任中共汉口地方委员会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法院院长、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抗战胜利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南方局书记,参与领导重庆、南京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委书记、中
- 4.
陈毅释义:(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一南昌起义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团党代表。1928年4月,协助朱德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同毛泽东胜利会师。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领导并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抗战时期历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军长。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
- 5.
陈赓释义:(1903—196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庶康,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任红军第四方面军师长,1932年负伤赴上海就医,次年被捕,拒绝蒋介石的诱降,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回到中央苏区。长征中任军委干部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