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君 [máo jūn]
1. 指传说中在句容句曲山修道成仙的茅氏兄弟。
茅君 引证解释
⒈ 指传说中在 句容 句曲山 修道成仙的 茅氏 兄弟。参见“茅山”、“茅盈”。
引唐 李颀 《题卢道士房》诗:“秋砧响落木,共坐 茅君 家。”
元 宋无 《游三茅华阳诸洞》诗之二:“玉案清香彻夜焚,紫烟成盖覆 茅君。”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句曲玉印》:“经元 素事 茅君,每岁必祷 句曲。”
茅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茅释义:⒈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⒉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⒊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 2.
三茅君释义: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茅衷。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后名 三茅山,简称 茅山,在今 江苏 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
- 3.
二茅君释义:二茅君名固,字季伟。
- 4.
容足释义:仅能立足,形容所处之地极狭小。 《庄子·外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魏书·司马衍传》:“嶠 復喻 侃 曰:‘苏峻 遂得志,四海虽广,公寧有容足乎?’”唐 刘商《与于中丞》诗:“万顷荒林不敢看,买山容足拟求安。”明 王世贞《即事书怀》诗:“我自安排容足处,裁诗先属 太茅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从前我只道 上海 的地方不好,据此看来,竟是天地虽宽,几无容足之地了!”郭希仁《从戎纪略》:“司令部地本窄狭,办公人员仅能容足,来者皆集于门外。”
- 5.
杅水释义:犹杯水。《后汉书·明帝纪》:“万年之后,埽地而祭,杅水脯糒而已。”李贤 注:“《説文》曰:‘杅,饮器。’音于。”《梁书·处士传·刘歊》:“勿设祭饗,勿置几筵,无用 茅君 之虚座,伯夷 之杅水。”《南史·顾宪之传》:“汉明帝 天子之尊,犹祭以杅水脯糗,范史云 列士之高,亦奠以寒水乾饭。”
- 6.
琪树释义:⒈仙境中的玉树。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吕延济 注:“琪树,玉树。”唐 崔珏《哭李商隐》诗:“应游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衣上玉坛。”宋 范成大《步虚词》:“琪树玲瓏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元 萨都剌《将游茅山》诗:“错骑白鹤访 茅君,琪树秋声隔夜闻。”⒉树名。唐 李德裕《金松赋》:“琪树以垂珠而擅名,金松以潜熲而莫覿。”唐 李绅《琪树》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緑,二年碧,三年者红,缀於条上,璀错相间。”宋 张敦颐《六朝事
- 7.
积朔释义:谓年长日久。《太平广记》卷五六引 前蜀 杜光庭《集仙录·西王母》:“茅君 从西城 王君 诣 白玉龟臺,朝謁 王母,求长生之道曰:‘盈 以不肖之躯,慕龙凤之年,欲以朝菌之脆,求积朔之期。’”
- 8.
茅盈释义:汉景帝 时 咸阳人。 传说年十八上 恒山 修道,旋隐 江 南 句曲山,与其弟 固 衷 修炼采药,治病活人,世称“三茅真君”,改 句曲山 为 三茅山,简名 茅山(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 境内)。旧有“茅山道士”之传,即本于此。《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集仙传·大茅君》:“大茅君 盈 南至 句曲 之山,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王母 携 王君(西城王君)及 盈,省顾 盈 之二弟,各授道要。王母 命 上元夫人 授 茅固、茅衷《太霄隐书》。”明 廖用贤《尚友录》卷七:“茅濛 玄孙 盈,字 叔申,弟 固 字
- 9.
青童释义:⒈神话传说中的仙童。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昔有 青童 秉烛飇飞轮之车至此,其迹存焉。”《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传·大茅君》:“ 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南岳真人赤君 、 西城王君 及诸 青童 并从 王母 降於 盈 室。”⒉引申为修炼有素的道士。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⒊即 青童君 。 唐 顾况 《短歌行》之六:“ 轩辕 弓箭无人识, 东海 青童 寄消息。” 唐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 10.
黄符释义:⒈诏敕。 宋 刘克庄《贺新郎·蒙恩主崇禧再用前韵》词:“主判 茅君洞。有檐间、查查喜鹊,晓来传送。几度黄符披戴了,此度君恩越重。”明 徐祯卿《杂谣》:“东市街,西市街,黄符下,使者来。”⒉符箓多黄色,故称。唐 杜宝《水饰》:“黄龙负黄符璽图出 河,授 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