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费 [suì fèi]
1. 一年的费用。
岁费 引证解释
⒈ 一年的费用。
引《史记·平準书》:“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餘巨万。”
宋 曾巩 《议经费札子》:“天下岁入, 皇祐、治平 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
《宋史·食货志下一》:“而 契丹 邀割地,復增岁遗至五十万,自是岁费弥有所加。”
孙中山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各县对于中央政府之负担,当以每县之岁收百分之几为中央岁费。”
岁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保捷释义:宋 代禁军之称。宋 高承《事物纪原·军伍名额·保捷》:“咸平 四年九月,詔 陕西 缘边州军兵士,先选中者,并升为禁军,名保捷。”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四:“求 曰:陕西 缘边,计一岁费七十贯钱养一保捷。”
- 2.
取贷释义:向别人借取。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初岁费将三百金。同年中有费不能百金者。今遂过六七百金,无不取贷于人。”
- 3.
岁费释义:一年的费用。《史记·平準书》:“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餘巨万。”宋 曾巩《议经费札子》:“天下岁入,皇祐、治平 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宋史·食货志下一》:“而 契丹 邀割地,復增岁遗至五十万,自是岁费弥有所加。”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各县对于中央政府之负担,当以每县之岁收百分之几为中央岁费。”
- 4.
筵燕释义:同“筵宴”。明 唐顺之《镇江丹徒县洲田碑记》:“郡邑公私筵燕,诸所狼藉,岁费且数千金。”
- 5.
纲银法释义:明 代中叶在南方所施行的代役岁费征收办法。始于 正德 十五年(公元1520年),行于 福建。其法为将全县代役岁费,分为正、杂两纲(部分),照丁四粮六比例分派银两,全部缴于官府。后为“一条鞭”法所代替。
- 6.
营恤释义:⒈见“营恤”。 ⒉亦作“营卹”。救济;抚恤。《后汉书·庞参传》:“苟贪不毛之地,营恤不使之民。”《晋书·儒林传·杜夷》:“今遣吏宣慰,郡可遣一吏,县五吏,恒营卹之,常以市租供给家人粮廩,勿令闕乏。”清 昭槤《啸亭杂录·宗室诗人》:“国家厚待天潢,岁费数百万,凡宗室婚丧,皆有营恤。”
- 7.
营马释义:⒈兵马。金 元好问《游天坛杂诗》之四:“想是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⒉指军用马。《明史·兵志四》:“於是营马转仰秣司农,岁费至十八万。”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自京师巡捕五营,暨各省额设马共十一万六千八百五十三匹……此所谓营马也。”《清史稿·兵志十二》:“乾隆 季年,定 西藏 兵制,前藏 供差营马六十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