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 [dào jīng]
1. 路过。
2. 遵行的准则。
4. 道家或道教的经典。
道经 引证解释
⒈ 路过。
引《后汉书·西域传·于窴国》:“元嘉 元年,长史 赵评 在 于窴 病痈死, 评 子迎丧,道经 拘弥。”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术技名家》:“后復之 杭,道经向泊舟处,忽遇先日赠钱之妇。”
清 无名氏 《烬宫遗录》卷下:“宫人道经 承乾宫,戏推石狮子以为笑乐。”
⒉ 遵行的准则。
引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修六则以立道经,一曰中,二曰和,三曰正,四曰公,五曰诚,六曰通。”
⒊ 道家或道教的经典。
引《南史·顾欢传》:“案道经之作,著自 西周 ;佛经之来,始乎 东汉。”
《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所以説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
《<通志>总序》:“道家则有道书,有道经,有科仪,有符籙,有吐纳内丹,有炉火外丹。”
国语词典
道经 [dào jīng]
⒈ 记载道德、礼制等的儒家经典。
引《荀子·解蔽》:「故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⒉ 道家、道教的经典。
引《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顾欢传》:「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
道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拓释义:谓一经触按。 传说 唐 大历 四年,回纥 请婚,崇徽 公主 赴可汗廷,道经 汾州,以手掌托石壁,遂留有痕迹。后因以入诗。唐 李山甫《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诗:“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蘚几经秋。”
- 2.
一赐乐业教释义:古代入居 中国 的 犹太 人对其 犹太教 的专称。“一赐乐业”是 希伯来 文,即“以色列”的古音译。其教传入 中国 的年代,一说在 五代 后汉(947-950年);一说在 金世宗 大定 三年(1163年),并在 开封府 建 犹太 寺。明 弘治 二年《重建清真寺记》:“夫 一赐乐业 立教祖师 阿无罗汉,迺 盘古 阿躭 十九代孙也。”明 正德 七年《尊崇道经寺记》:“至於 一赐乐业教,始祖 阿躭,本出 天竺西域。”参阅 陈垣《开封一赐乐业教考》、潘光旦《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
- 3.
七经释义:⒈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⒉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七籤》卷九。⒊佛家净土宗的七种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授经》、《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 4.
三元八会释义:道教语。三元,日、月、星。三元加上木、火、土、金、水五行为八会。指 仓颉 造字之前,由三五妙气凝空而成的“云篆”、“天书”,为一切道经之相。
- 5.
下俚释义:⒈同“下里”。 唐 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生小下俚住,不曾州县门。”五代 罗隐《谗书·市傩》:“儺之为名,著於时令矣。自宫禁至於下俚,皆得以逐灾邪而驱疫癘。”⒉卑下鄙俗。亦指人或文辞之鄙陋者。宋 岳珂《桯史·尊尧集表》:“是知当时公议,虽小夫下俚,犹不愜,不特 了翁 也。”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王之奂》:“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道经又有命 张良 注《度人经》勑表,其文辞絶类 宋 人之下俚者,至官秩亦然,可发一笑。”
- 6.
仙人箓释义:指神仙秘籍或道教经典。唐 陈子昂《南山家园独坐思远率成十韵》:“凤藴仙人籙,鸞歌素女琴。”唐 王维《和尹谏议史馆山池》诗:“洞有仙人籙,山藏太史书。”赵殿成 注:“《隋书·经籍志》:道经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籙,次受三洞籙,次受洞玄籙,次受上清籙。籙皆素书,记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文章诡怪,世所不识。”亦省称“仙籙”。唐 钱起《幽居春暮书怀》诗:“仙籙满牀閒不厌,《阴符》在篋老羞看。”《西游记》第四回:“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籙,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挡,让他打出天门去了。”清 孔尚任《桃花扇
- 7.
八正道释义:佛教谓修习圣道的八种基本法门: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见《八正道经》。
- 8.
古先生释义:东汉 末有 老子 入夷狄为浮屠的传说,至《老子化胡经》、《西升经》等道经,益增附会,证成其说,谓 老子 西游化胡成佛,并以佛为其弟子,自号为“古先生”。后世因以“古先生”借称佛及佛像。
- 9.
司理释义:⒈执法;主管狱讼刑罚。汉 扬雄《廷尉箴》:“殷 以刑颠,秦 以酷败,狱臣司理,敢告执謁。”《晋书·刑法志》:“夫刑者,司理之官。”⒉官名。五代 以来,诸州皆有马步狱,以牙校充马步都虞侯,掌刑法。宋太祖 以为刑狱人命所系,当选士流任之。开宝 六年秋,敕改马步院为司理院,以新进士及选人为之,掌狱讼勘鞠之事,不兼他职。元 废。明 时用为对推事的别称。《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司理姓 郑 名 安,滎阳 旧族,也是个少年才子。”《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束装北上,道经 扬州、扬州 司理乃是 王生 乡亲,开门置
- 10.
四知释义:《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 昌邑,故所举 荆州 茂才 王密 为 昌邑 令,謁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 11.
妙门释义:⒈佛、道教指领悟精微教理的门径。语出《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华严经》卷二:“普应羣情阐妙门,令入难思清浄法。”南朝宋朱广之《谘顾道士<夷夏论>》:“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幽则妙门难见,显则正路易遵。”⒉指佛门、道门。
- 12.
尊经释义:⒈对佛经或道经的敬称。⒉尊崇经典。经,指儒家经典。
- 13.
山口释义:连绵的山岭中间较低处,多为通道经过的地方。
- 14.
左乙释义:《汉武帝内传》载 上元夫人 授 武帝 道经,其第四篇为“左乙混沌东蒙之文”。
- 15.
开劫度人释义:道教谓 元始天尊 每至天地初开,授诸仙以秘道,称开劫度人。诸仙依次相授,最后授于世人。《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説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 天尊 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 穷桑 之野,授以祕道,谓之开劫度人。”亦省称“开劫”。《隋书·经籍志四》:“天尊 之开劫也,乃命 天真皇人,改囀天音而辩析之。自 天真 以下,至于诸仙,展转节级,以次相授,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以 天尊 经歷年载,始一开劫,受法之人
- 16.
当价释义:等价。宋 袁文《瓮牖闲评》卷五:“然太史集中亦有:‘颇似 山阴 写《道经》,虽与羣鹅不当价’之诗,而太史亦不误也。”《宋史·食货志上五》:“官市民田,虑不当价。”
- 17.
暮夜金释义:汉 代 杨震 道经 昌邑,震 所举 昌邑 令 王密“至夜懐金十斤以遗 震。
- 18.
朱字释义:⒈用朱砂写的字。多用以书写道经、符箓等。⒉指用朱砂书写的符咒。
- 19.
槃桉释义:盛祭物的木盘及放置祭品盘的几案。亦指代祭品。《后汉书·循吏传·王涣》:“涣 丧西归,道经 弘农,民庶皆设槃桉於路。”《资治通鉴·汉和帝元兴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槃以盛祭物,案以陈槃,今野人之祭犹然。”
- 20.
槐棘释义:⒈周 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皁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南朝 梁 任昉《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清 赵翼《哭王述庵侍郎》诗:“奏凯归来大策勋,屡擢崇班到槐棘。”参见“三槐九棘”。⒉《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古者刑政有疑,輒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