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正长 正长的意思
zhèngcháng

正长

简体正长
繁体正長
拼音zhèng cháng
注音ㄓㄥˋ ㄓ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cháng zhǎng,(1) 生长,成长。【组词】:长疮。(2) 增加。【组词】:长知识。(3) 排行第一的。【组词】:长子。长兄。长孙。(4) 辈分高或年纪大。【组词】:长辈。长者。家长。(5) 领导人;负责人。【组词】:部长。校长。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大小或长度合适、适中。

正长的意思

正长 [zhèng cháng]

1. 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

3. 古代指塾师。

正长 引证解释

⒈ 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

《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
《穀梁传·僖公十九年》:“上无正长之治,大臣背叛,反为寇盗。”
《周书·苏绰传》:“非直州郡之官,宜须善人,爰至党族閭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
宋 曾巩 《正长各举属官诰》:“然存於《书》,二帝所命者 羲和 九官十二牧皆官之正长也,至於属官则未有二帝尝命之者。”

⒉ 古代指塾师。

《逸周书·大聚》:“立勤人以职孤,立正长以顺幼,立职丧以卹死,立大葬以正同。”
朱右曾 校释:“正长,若书传所言,卿大夫致仕而归,居门侧之塾,以教子弟是也。”


正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丐户释义:即惰民。 封建社会中最受岐视的一部分平民。明 编户籍,称惰民为丐户,清 雍正 元年始废除丐户的“丐籍”,与平民同列。明 徐渭《会稽县志诸论》:“丐以户称,不知其所始。”自注:“籍曰:丐户即有产,不得充粮里正长,亦禁其学。”明 沉德符《野获编·风俗·丐户》:“今 浙 东有丐户者,俗名大贫。其人非丐,亦非必贫也。或云:本名惰民,讹为此称,其人在里巷间任猥下杂役,主办吉凶及牙侩之属……即积鏹巨万,禁不得纳貲为官吏。”清 钱谦益《石义士哀词》:“蒙古 分民为十户,所谓丐户者,吴 人至今犹贱之。”《清史稿·食货志一
    • 2.
      丑女效颦释义:古代故事,比喻不了解人家真正长处,而去生搬硬套,结果事与愿违。
    • 3.
      五吏释义:上古军队中的五种文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杜预 注:“五吏,文职,军卿之属官。”杨伯峻 注:“五吏疑为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
    • 4.
      令范释义:⒈可为楷模的美德。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储后睿哲在躬,妙善居质,内积和顺,外发英华,斧藻至德,琢磨令范,言炳丹青,道润金璧。”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自服勤苹藻,祗奉宗祧,令范益彰,母仪斯著,宜正长秋之位,以明继躰之尊。”⒉指良好的典范。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寻 五柳 之先生,琴尊雅兴;謁 孤松 之君子,鸞凤腾翩。成万世之良规,实百年之令范。”
    • 5.
      六正释义:⒈春秋 晋 统帅三军的六卿。 《左传·襄公二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杜预 注:“三军之六卿。”孔颖达 疏:“三军将佐有六,与六正数同,故以六正为六卿也。”⒉臣子对国君之六种正当的品行。汉 刘向《说苑·臣术》:“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论主以长策,将顺其美
    • 6.
      处守释义:⒈古代主管都城守卫的官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晋侯 济自 泮,会于 夷仪,伐 齐,以报 朝歌 之役。齐 人以 庄公 説,使 隰鉏 请成……赂 晋侯 以宗器、乐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杜预 注:“处守,守国者。”⒉犹留守。古时国君离开京城,命大臣留守其地。《孟子·告子下》:“孟子 居 邹,季任 为 任 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赵岐 注:“季任 为之居守其国也。”
    • 7.
      引磬释义:僧家的一种法器。 多用铜制,形如小碗,底贯以纽,下附木柄。诵经念佛时用以调整音节。《水浒传》第九十回:“引磬响处,两碗红纱灯笼,引长老上升法座。”巴金《秋》二四:“坐在他对面的右边那个敲小引磬的年轻和尚接着用响亮的声音唱道:‘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
    • 8.
      役钱释义:代替劳役的税钱。宋 制,凡应服劳役者可输钱免役。宋 叶适《役法》:“故役钱者,募役之患;而今之所谓保副正长,又募役所不能行之患也。”《宋史·张根传》:“常平止听纳息,以塞兼并;下户均出役钱,以絶姦伪;市易唯取净利,以役商贾。”
    • 9.
      文帖释义:公文。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 建炎 ﹞九年令保正长专管烟火盗贼,不得承受文帖及课输事。”《水浒传》第二二回:“宋太公 三年前出了 宋江 的籍,告了执凭文帖,见有抄白在此。”《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李都督 听了,便行下文帖,到 遂州 去,要取 方义 尉 吴保安 为管记。”
    • 10.
      朽衰释义:年老、衰败。 清 孙枝蔚《饮酒和陶》之四:“荣名称至寳,岂不虑朽衰。樽空歌正长,吾愿不可违。”
    • 11.
      正长释义:⒈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 《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穀梁传·僖公十九年》:“上无正长之治,大臣背叛,反为寇盗。”《周书·苏绰传》:“非直州郡之官,宜须善人,爰至党族閭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宋 曾巩《正长各举属官诰》:“然存於《书》,二帝所命者 羲和 九官十二牧皆官之正长也,至於属官则未有二帝尝命之者。”⒉古代指塾师。《逸周书·大聚》:“立勤人以职孤,立正长以顺幼,立职丧以卹死,立大葬以正同。”朱右曾 校释:“正长,若书传所言,卿大夫致仕而归,居门侧之塾,以教子弟是也。
    • 12.
      硬度释义:⒈固体坚硬的程度,即矿物或材料抵抗其他物体刻划或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测定矿物硬度的莫氏硬度分10级,硬度由1至10(由软至硬)的十种标准矿物依次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⒉指水的硬度。是水质指标之一,其值为水中钙镁等溶解盐类的总量。用毫克当量浓度表示。在工业上水的硬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如通用的德国度,1度相当于1升水中含氧化钙(CaO)10毫克。
    • 13.
      空光释义:阳光。 唐 李贺《古悠悠行》:“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宋 王安石《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扫石出古色,洗松纳空光。”宋 范成大《四月十六日拄笏亭偶题》诗:“转午闻鷄日正长,小亭方丈纳空光。”
    • 14.
      耆长释义:亦称“耆户长”。古代差役名,职司逐捕盗贼。《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庚子,詔诸州併乡村率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胡三省 注:“耆,老也,每团以老者三人为之长。”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绍圣 元年,耆户长、壮丁復雇募法,不许以保正长、保丁充代。”《宋史·食货志上五》:“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胥吏》:“耆长、弓手、壮丁以逐捕盗贼,今弓兵捕盗之类。”
    • 15.
      腹疾释义:腹泻等肠胃病。《左传·宣公十二年》:“河 鱼腹疾奈何?”汉 应劭《风俗通·皇霸·三皇》:“燧人 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復腹疾。”《南史·吴明彻传》:“明彻 令军中益修攻具,又遏 肥水 灌城,城中苦湿,多腹疾,手足皆肿,死者十六七。”唐 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不去因寄》诗:“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 16.
      课输释义:征收赋税。《晋书·刘超传》:“课输所入,有踰常年。”《魏书·释老志》:“请听 荀子 等还乡课输,俭乏之年,周给贫寡,若有不虞,以拟边捍。”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令保正长专管烟火盗贼,不得承受文帖及课输事。”
    • 17.
      长石释义:长石类矿物的总称。 是钾、钠、钙等的铝硅酸盐类。按成分可分为正长石、斜长石两类。肉红色、灰白色或白色,具珍珠光泽或玻璃光泽,硬度6—9。是组成岩石的常见矿物。广泛用于陶瓷和玻璃工业,含钾多的可制钾。

正长(zhengc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正长是什么意思 正长读音 怎么读 正长,拼音是zhèng cháng,正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正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