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 [yuán zǐ hé]
1. 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氢原子核仅由一个质子组成)
英[centre of an atom; atomic nucleus;]
原子核 引证解释
⒈ 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含的质子和中子数都不相同。原子核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不稳定的原子核能放出射线,并衰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
国语词典
原子核 [yuán zǐ hé]
⒈ 原子的核心,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结合而成。
原子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释义:由卢瑟福等人所做的α粒子穿透金属薄膜后向各个方向散射的实验。之前汤姆生认为中性原子中的等量正负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薄膜,发现不同散射角度的粒子数目不一,经分析,他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很小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 2.
中子释义: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一,质量约和质子相等。不带电,单独存在的中子容易进入原子核,可以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 3.
介子释义:质量介于电子和核子之间的粒子。种类较多,性质不稳定,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有的不带电,能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 4.
加速器释义:一种能将带电粒子(电子、质子以及其他带电粒子)加速到很高速度的装置。 主要用来做原子、原子核、粒子物理实验研究,也用于工业无损探伤、医治肿瘤、种子辐照和抗辐射材料辐照等。
- 5.
原子序数释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原子的核电荷数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号码,同时也是原子核的质子数。
- 6.
原子弹释义:利用重元素原子核裂变瞬间释放巨大能量产生杀伤破坏效应的核武器。 主要组成部分是核装料(铀-235、钚-239等)、引爆装置、中子源、反射层和外壳。当引爆装置爆炸使核装料超过临界质量时,在中子作用下,引起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能量,发生猛烈爆炸。
- 7.
原子释义: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最小粒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在核外运动的与核电荷数相等的电子组成。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 8.
原子能发电站释义:用核燃料(如铀等)在原子核反应堆中起裂变反应产生的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的设施。
- 9.
反应释义:⒈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对方射门太突然,守门员没有反应过来。 ⒉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热、头痛、腹痛等症状。⒊化学反应。⒋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热核反应。⒌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反应。
- 10.
反物质释义:物理学上指原子核由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的带负电荷的物质。 反核子(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反原子核,反原子核和正电子组成反原子,各种反原子组成各种反物质。
- 11.
基态释义:原子、原子核等所具有的各种状态中能量最低、也最稳定的状态。
- 12.
太阳释义:⒈银河系的恒星之一,是一炽热的气体球,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4万倍,表面温度约6000℃,内部温度约1500万℃,内部经常不断地进行原子核反应而产生大量的热能。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距地球约496亿千米。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它旋转并且从它得到光和热。(图见“太阳系”)⒉指太阳光:今天太阳很好。⒊指太阳穴。
- 13.
孤对电子释义:某些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的未成键电子对。 如氨分子的电子式为h··nh····h··,从此式可看出氮原子核外有一孤对电子。
- 14.
幻数释义:整数8,20,28,50,82,126;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中子数为幻数时或两者均为幻数时,其稳定性和结合能均较平均值为大,且具有其它特性。
- 15.
放射性同位素释义:⒈(。⒉c)、碳。⒊(。⒋c)和碳。⒌(。⒍c)等几种同位素,其中。⒎c和。⒏c是稳定同位素,。⒐c的原子核不稳定,具有放射性,为放射性同位素。分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大类。后者占绝大多数。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农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 16.
放射性释义:⒈某些元素(如镭、铀等)的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而衰变的性质。 ⒉医学上指由一个痛点向周围扩散的现象。放射性影响。
- 17.
放射线释义:不稳定元素衰变时,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有穿透性的粒子束,分甲种射线、乙种射线、丙种射线,其中丙种射线贯穿力最强。
- 18.
核力释义: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距离不超过原子核的大小时,这种力才起作用。
- 19.
核子能释义:即原子能。因原子能是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才释放出来的,故又称核子能,又省称核能。
- 20.
核反应堆释义:使铀、钚等的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能够有控制地持续进行,从而获得核能的装置。简称反应堆。
原子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释义:由卢瑟福等人所做的α粒子穿透金属薄膜后向各个方向散射的实验。之前汤姆生认为中性原子中的等量正负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薄膜,发现不同散射角度的粒子数目不一,经分析,他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很小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 2.
中子释义: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一,质量约和质子相等。不带电,单独存在的中子容易进入原子核,可以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 3.
介子释义:质量介于电子和核子之间的粒子。种类较多,性质不稳定,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有的不带电,能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 4.
加速器释义:一种能将带电粒子(电子、质子以及其他带电粒子)加速到很高速度的装置。 主要用来做原子、原子核、粒子物理实验研究,也用于工业无损探伤、医治肿瘤、种子辐照和抗辐射材料辐照等。
- 5.
原子序数释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原子的核电荷数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号码,同时也是原子核的质子数。
- 6.
原子弹释义:利用重元素原子核裂变瞬间释放巨大能量产生杀伤破坏效应的核武器。 主要组成部分是核装料(铀-235、钚-239等)、引爆装置、中子源、反射层和外壳。当引爆装置爆炸使核装料超过临界质量时,在中子作用下,引起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能量,发生猛烈爆炸。
- 7.
原子释义: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最小粒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在核外运动的与核电荷数相等的电子组成。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 8.
原子能发电站释义:用核燃料(如铀等)在原子核反应堆中起裂变反应产生的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的设施。
- 9.
反应释义:⒈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对方射门太突然,守门员没有反应过来。 ⒉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热、头痛、腹痛等症状。⒊化学反应。⒋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热核反应。⒌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反应。
- 10.
反物质释义:物理学上指原子核由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的带负电荷的物质。 反核子(反质子和反中子)组成反原子核,反原子核和正电子组成反原子,各种反原子组成各种反物质。
- 11.
基态释义:原子、原子核等所具有的各种状态中能量最低、也最稳定的状态。
- 12.
太阳释义:⒈银河系的恒星之一,是一炽热的气体球,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4万倍,表面温度约6000℃,内部温度约1500万℃,内部经常不断地进行原子核反应而产生大量的热能。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距地球约496亿千米。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它旋转并且从它得到光和热。(图见“太阳系”)⒉指太阳光:今天太阳很好。⒊指太阳穴。
- 13.
孤对电子释义:某些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的未成键电子对。 如氨分子的电子式为h··nh····h··,从此式可看出氮原子核外有一孤对电子。
- 14.
幻数释义:整数8,20,28,50,82,126;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中子数为幻数时或两者均为幻数时,其稳定性和结合能均较平均值为大,且具有其它特性。
- 15.
放射性同位素释义:⒈(。⒉c)、碳。⒊(。⒋c)和碳。⒌(。⒍c)等几种同位素,其中。⒎c和。⒏c是稳定同位素,。⒐c的原子核不稳定,具有放射性,为放射性同位素。分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大类。后者占绝大多数。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农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 16.
放射性释义:⒈某些元素(如镭、铀等)的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而衰变的性质。 ⒉医学上指由一个痛点向周围扩散的现象。放射性影响。
- 17.
放射线释义:不稳定元素衰变时,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有穿透性的粒子束,分甲种射线、乙种射线、丙种射线,其中丙种射线贯穿力最强。
- 18.
核力释义: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距离不超过原子核的大小时,这种力才起作用。
- 19.
核子能释义:即原子能。因原子能是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才释放出来的,故又称核子能,又省称核能。
- 20.
核反应堆释义:使铀、钚等的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能够有控制地持续进行,从而获得核能的装置。简称反应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