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两司马 两司马的意思
liǎng

两司马

简体两司马
繁体兩司馬
拼音liǎng sī mǎ
注音ㄌㄧㄤˇ ㄙ ㄇㄚ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ǎng,(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组词】:两个黄鹂。两本书。(2) 双方。【组词】: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例句】: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组词】: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sī,(1) 主管,操作。【组词】: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司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司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司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组词】:人事司。(3) 视察。【例句】:司日月之长短。(4) 姓。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基本含义

形容人行动缺乏主见,犹豫不决。

两司马的意思

两司马 [liǎng sī mǎ]

1. 官名。管理二十五个士兵的军士。西汉的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均以文章著称,后世合称“两司马”。

两司马 引证解释

⒈ 官名。管理二十五个士兵的军士。

《周礼·夏官·司马上》:“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两司马管五个伍长,共管二十五人。”

⒉ 西汉 的 司马相如 和 司马迁 均以文章著称,后世合称“两司马”。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西京 巨子,溯两 司马。又今有“文章 西汉 两 司马”之说。

子长 原出《左》、《国》,俊宕其神; 长卿 系出《诗》、《骚》,丽密其体。”


两司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司马释义:⒈官名。 管理二十五个士兵的军士。⒉西汉的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均以文章著称,后世合称“两司马”。
    • 2.
      典执法释义:太平天囯的高级法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或各家有争讼,两造赴两司马,两司马听其曲直;不息,则两司马挈两造赴卒长,卒长听其曲直;不息,则卒长尚其事於旅帅、师帅、典执法及军帅,军帅会同典执法判断之。”
    • 3.
      卒长释义:⒈古代军队百人为卒,其长官称卒长。⒉太平天囯军队中的一级长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卒长管四个两司马,共管一百零四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或各家有事讼,两造赴两司马,两司马听其曲直;不息,则两司马挈两造赴卒长,卒长听其曲直。”⒊清政府海军军官的名称。
    • 4.
      太平军释义:太平天国的军队。 金田起义时定名。在正副军师之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官。带兵官有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有陆营、水营和土营,并有女军。另设圣库管收支,诸匠营和百工衙制造武器和军需物品。将士必须遵守命令,保护武器,爱护人民。
    • 5.
      旅帅释义:⒈《周礼》官名。统一旅之众。⒉古代州郡地方军事散官名。⒊太平天囯官名。既管军政亦管民政,位在师帅之下,卒长之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各家有事讼,两造赴两司马,两司马听其曲直……不息,则卒长尚其事于旅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凡设军,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先设一军帅,次设军帅所统五师帅,次设师帅所统五旅帅,共二十五旅帅。”
    • 6.
      蛮婆释义:年龄较大的南方妇女。清 张汉《鄂城纪事诗》:“贼分男女各二十五人为一馆……男馆以两司马领之,女馆以蛮婆领之。”
两司马是什么意思 两司马读音 怎么读 两司马,拼音是liǎng sī mǎ,两司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两司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