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 [liǎng zhōu]
1. 战国时由周王室分裂而成的西周、东周两个小国的合称。
3. 指周代。周在犬戎攻杀幽王后,平王即位,东迁洛邑,迁都前史称西周,迁都后称东周,合称“两周”。
两周 引证解释
⒈ 战国 时由 周 王室分裂而成的 西周、东周 两个小国的合称。
引《战国策·西周策》:“今公又以 秦 兵出塞,过两 周,践 韩 而以攻 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史记·周本纪》:“秦 借道两 周 之间,将以伐 韩。”
《晋书·束晳传》:“是故两 周 争东西之流, 史起 惜 漳渠 之浸,明地利之重也。”
⒉ 指 周 代。 周 在 犬戎 攻杀 幽王 后, 平王 即位,东迁 洛邑,迁都前史称 西周,迁都后称 东周,合称“两 周”。
引《北史·文苑传序》:“逮乎两 周 道丧,七十义乖。”
两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全休释义:指职工因病在一定时期内不工作:医嘱全休两周。
- 2.
再期释义:⒈亦作“再朞”。 指服丧两年。期,一周年。旧时父母之丧为三年,但到第二个忌日即除去丧服,故称。《礼记·丧服小记》:“再期之丧,三年也。”《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郑玄 注:“言於父母加隆其恩,使倍期也。”⒉两周年。金 雷渊《爱诗李道人若愚崧阳归隐图》诗:“我家 崧 前凡再朞,诗僧骚客相追随。”
- 3.
取友释义:选取朋友;交友。《礼记·学记》:“古之教者……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唐 韩愈《别知赋》:“余取友於天下,将岁行之两周。”明 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延宾》:“小生今年虚度二十七岁,百无一成,徒有怜贫恤寡之心,又有取友亲贤之志。”
- 4.
周龄释义:一周岁至两周岁之间的动物。主要用于牲畜。
- 5.
大祥释义:古时父母丧后两周年的祭礼。《仪礼·士虞礼》:“又朞而大祥,曰荐此祥事。”郑玄 注:“又,復也。”贾公彦 疏:“此谓二十五月大祥祭,故云復朞也。”汉 魏 以来时君行丧皆以日易月,皇帝、皇太后、皇后死后、二十五日或二十四日即举行大祥祭礼。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以日易月,抑惟旧章,皇帝宜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宋 皇室行丧,小祥、大祥之礼皆举行两次。既以日为之,又以月为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今羣臣虽易月而人主实行丧,故十二日而小祥,期而又小祥;二十四日而大祥,再
- 6.
归海姓释义:源于地名,出自两周时期陈国公族之后,属于以地名为氏。
- 7.
疱疹释义:⒈常常成片出现在皮肤表面的黄白色或半透明的小水疱,如天花、水痘。⒉多发生在上唇或面部的皮肤病,局部先发痒,然后出现水泡状的隆起,微痛,一两周后结痂自愈。
两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全休释义:指职工因病在一定时期内不工作:医嘱全休两周。
- 2.
再期释义:⒈亦作“再朞”。 指服丧两年。期,一周年。旧时父母之丧为三年,但到第二个忌日即除去丧服,故称。《礼记·丧服小记》:“再期之丧,三年也。”《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郑玄 注:“言於父母加隆其恩,使倍期也。”⒉两周年。金 雷渊《爱诗李道人若愚崧阳归隐图》诗:“我家 崧 前凡再朞,诗僧骚客相追随。”
- 3.
取友释义:选取朋友;交友。《礼记·学记》:“古之教者……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唐 韩愈《别知赋》:“余取友於天下,将岁行之两周。”明 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延宾》:“小生今年虚度二十七岁,百无一成,徒有怜贫恤寡之心,又有取友亲贤之志。”
- 4.
周龄释义:一周岁至两周岁之间的动物。主要用于牲畜。
- 5.
大祥释义:古时父母丧后两周年的祭礼。《仪礼·士虞礼》:“又朞而大祥,曰荐此祥事。”郑玄 注:“又,復也。”贾公彦 疏:“此谓二十五月大祥祭,故云復朞也。”汉 魏 以来时君行丧皆以日易月,皇帝、皇太后、皇后死后、二十五日或二十四日即举行大祥祭礼。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以日易月,抑惟旧章,皇帝宜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宋 皇室行丧,小祥、大祥之礼皆举行两次。既以日为之,又以月为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今羣臣虽易月而人主实行丧,故十二日而小祥,期而又小祥;二十四日而大祥,再
- 6.
归海姓释义:源于地名,出自两周时期陈国公族之后,属于以地名为氏。
- 7.
疱疹释义:⒈常常成片出现在皮肤表面的黄白色或半透明的小水疱,如天花、水痘。⒉多发生在上唇或面部的皮肤病,局部先发痒,然后出现水泡状的隆起,微痛,一两周后结痂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