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或 [wú huò]
1. 不可。
毋或 引证解释
⒈ 不可。
引《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 东门遂 不听公命,杀适立庶。”
《韩非子·有度》:“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无或作恶,从王之路。”
毋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劳农释义:⒈指工人和农民。 李大钊《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在十月革命的火光里,诞生了劳农群众的国家和政府!”瞿秋白《赤俄之归途》四:“虽然也有不少糊涂颟顸的蠢气,却不害其为世界第一新国--劳农的国家。”⒉单指农民。李大钊《“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应该投身到山林里村落里去,在那绿野烟雨中,一锄一犁的作那些辛苦劳农的伴侣。”⒊劝勉农耕。《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汉书·元帝纪》:“劳农劝民,无使后时。”按,《礼记·月令》:孟夏劳农,以劝耕作;孟冬劳农,以示休息
- 2.
占留释义:留下据为己有。 《宋史·食货志下一》:“乾德 三年,始詔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闕下,毋或占留。”
- 3.
国常释义:国家的典章、法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 叔孙侨如,欲废国常,荡覆公室。”《国语·越语下》:“肆与大夫觴饮,无忘国常。”韦昭 注:“常,旧法。”汉 荀悦《申鉴·政体》:“惟察九风,以定国常。”
- 4.
宝贿释义:宝贵的财货。《左传·昭公十六年》:“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吴晗《灯下集·郑国的商人》:“你发了财,有利市宝贿,我也不干预。”
- 5.
工师释义:⒈古官名。上受司空领导,下为百工之长。专掌营建工程和管教百工等事。《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郑玄 注:“工师,工官之长也。”《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不敢专造於家,工师之事也。”《史记·五帝本纪》:“讙兜 进言 共工,尧 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 果淫辟。”张守节 正义:“工师,若今大匠卿也。”⒉工匠。汉 王充《论衡·量知》:“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鑠乃成器。”清 赵翼《和钱竹
- 6.
支度释义:⒈计算;筹算。《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餘,以市金帛犬马。”《周书·王悦传》:“时悬兵深入,悦 支度路程,勒其部伍,节减粮食。”唐 陈子昂《上蜀川军事》:“闻 松潘 等州屯军,数不逾万,计粮给餉,年则不过七万餘石可盈足。边郡主将不审支度,乃每岁向役十六万夫。”⒉支出。《宋史·食货志下一》:“乾德 三年,始詔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闕下,毋或占留。”清 黄辅辰《戴经堂日抄》:“搜检零星杂物售卖,从前三四千文购来者,今值一二百文,日用赖此支度。”⒊支度使的省称。参见“
- 7.
毋或释义:不可。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 东门遂 不听公命,杀适立庶。”《韩非子·有度》:“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无或作恶,从王之路。”
- 8.
犯门释义:指违禁强行打开城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乃盟 臧氏,曰:‘毋或如 臧孙紇 于国之纪,犯门斩关。’”《南史·梁纪下·元帝》:“﹝ 梁元帝 ﹞遂使皇太子、王襃 出质请降。有顷,黄门郎 裴政 犯门而出。”
- 9.
荡覆释义:⒈动摇颠覆。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诸葛诞 造为凶乱,盪覆 扬州。”《旧唐书·王重荣王处存等传赞》:“乾坤盪覆,生聚流离。”宋 王禹偁《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乏祀虐民,自作败亡之计;彼曲我直,坐观盪覆之期。”⒉毁坏;颠覆。《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盟 叔孙氏 也,曰:‘毋或如 叔孙侨如 欲废国常,荡覆公室。’”三国 魏 曹操《薤露行》:“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唐 刘长卿《登吴古城歌》:“黄池 高会事未终,沧海横流人荡覆。”明 刘元卿《贤奕编·金陵义猫》:“金陵 閭右子 荡覆先业,不胜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