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上 [zòu shàng]
1. 奏陈天子。
3. 呈上奏章。
奏上 引证解释
⒈ 奏陈天子。
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 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復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詔。”
⒉ 呈上奏章。
引京剧《二进宫》:“臣七月十三,三本奏上,国太偏偏要让。”
奏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班释义:⒈表数量。用于人群。常含贬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一个小小新闻,奏上一本。”元 无名氏《度翠柳》第二折:“待我辞别那一班儿姊妹兄弟,就跟的去。”《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进到厅上,一伙人在那里围着一张桌子赌钱,潘三 駡道:‘你这一班狗才,无事便在我这里胡闹!’”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⒉古代官吏等级,品以下又分若干班,以班多者为贵;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见
- 2.
丝发释义:⒈如丝之发。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三》:“宿昔不梳头,丝髮被两肩。”⒉犹丝毫。形容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往者虽有和亲之名,终无丝髮之効。”《魏书·律历志上》:“臣年垂七十,日就衰頽,恐一朝先犬马,竟无丝髮之益。”宋 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尝自谓於圣人之道,有丝髮之见焉。”明 唐顺之《送邑令李龙罔擢户部主事序》:“丝髮无耗於国,而百万有益於民者,凡四五条。”⒊指细微事物。《晋书·庾羲传》:“臣受恩奕世,思尽丝髮。”宋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以进药石为虚言,以陈丝髮为供职。”清 唐
- 3.
二陵释义:即二 崤。《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晋 人御师必於 殽,殽 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 之墓也;其北陵,文王 之所辟风雨也。”杨伯峻 注:“二陵者,东崤山 与 西崤山 也。”唐 刘长卿《送王端公入奏上都》诗:“途经百战后,客过二陵稀。”
- 4.
吞爻释义:语本《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翻 ﹞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於世”裴松之 注引《虞翻别传》:“翻 初立《易》注,奏上曰:‘臣闻六经之始,莫大阴阳……又臣郡吏 陈桃 梦臣与道士相遇,放髮披鹿裘,布《易》六爻,挠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后因以“吞爻”为精于易学的典故。
- 5.
壮勇释义:⒈强健而勇敢;刚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 将 李信 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 燕 太子丹 於 衍水 中,卒得破 丹,始皇 以为贤勇。”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夫入虎狼之羣,后知 賁 育 之壮勇。”唐 裴铏《传奇·韦自东》:“贞元 中有 韦自东 者,义烈之士也。尝游 太白山,栖止 段将军 庄;段 亦素知其壮勇者。”宋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次命武臣密举壮勇出羣之士,试以武事,迁其等差。”邹韬奋《萍踪寄语》三十:“他虽是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但意志的坚强和胆量的壮勇,更胜于他的老子。”⒉壮勇者;
- 6.
夏楚释义:⒈古代学校两种体罚越礼犯规者的用具。 后亦泛指体罚学童的工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郑玄 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明史·职官志二》:“有不率者,扑以夏楚;不悛,徙謫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积分超格叙用之法。课业倣书,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册岁终奏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尔敢下,我且以夏楚扑尔。”⒉泛指用棍棒等进行体罚。多用于对未成年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后性庄严,颇达古今。金 主已立为太子,有过,尚切责之;及即位,始免夏楚。”清
- 7.
奏上释义:⒈奏陈天子。 ⒉呈上奏章。京剧《二进宫》:“臣七月十三,三本奏上,国太偏偏要让。”
- 8.
奸非释义:⒈邪恶不法。 《后汉书·度尚传》:“为政严峻,明於发擿姦非。”《北齐书·赵郡王琛传》:“叡(高叡)留心庶事,纠摘姦非,劝课农桑,接礼民儁,所部大治。”唐 卢仝《月蚀》诗:“长嗟白兔捣灵药,恰似有意防姦非。”宋 叶适《除淮西提举谢表》:“不惜厚费,以解詿误之穷愁;不变本谋,以消姦非之阶祸。”⒉特指男女通奸罪。《清史稿·刑法志一》:“﹝ 光绪 ﹞三十三年,復先后奏上《新刑律草案》……曰关於赌博彩票之罪,曰关於姦非及重婚之罪。”
- 9.
寒审释义:明 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无常制。《明史·郑三俊传》:“代州 知州 郭正中 因天变,请举寒审之典。”《明史·刑法志三》:“歷朝无寒审之制,崇禎 十年,以 代州 知州 郭正中 疏及寒审,命所司求故事。尚书 郑三俊 乃引数事以奏,言:‘……嗣后,世宗、神宗 或以灾异修刑,或以覃恩布德。寒审虽无近例,而先朝宽大,皆所宜取法者。’奏上,帝纳其言。”
- 10.
弄章释义:谓在章奏上耍弄花样。
- 11.
张奏释义:犹敷奏。铺陈奏上。
- 12.
招册释义:记录案件始末、犯人供词等的册子。 《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每年朝审、秋审,先期细览招册。”清 袁枚《随园随笔·招册》:“今官府审案皆有招册,序事之原委及两造口供。按《汉书·外戚传》,宣帝 即位,寻求外家,求得 王媪,媪有供词一段,歷言 翁须 嫁 刘仲卿 事。又《孔稚圭集》有奏上 王奂 在狱中杀 刘兴祖 事,皆琐屑详尽,而古雅可诵,是当时之招册矣。”
- 13.
时历释义:当时通用的历书。《汉书·任敖传》:“文帝 召 公孙臣 以为博士,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更元年。”《晋书·杜预传》:“预 以时历差舛,不应晷度,奏上《二元乾度历》,行於世。”
- 14.
根窝释义:清 代盐商专卖凭证。起源于 明 万历 时纲法的窝本。清 沿 明 制,两 淮 课盐,招商人认窝缴纳银两,发给专卖凭证,谓之“根窝”。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勘两 淮 盐务,奏上节浮费、革根窝等八条,并请裁盐政,由总督兼辖。”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近世银币日穷,银价日贵,於是有议变通行楮币者。其法本於 唐 之飞钱,宋 之交会,其用同於近日北五省之会票,淮南 之根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有部帖的盐商,叫做‘根窝’。有根窝的,每盐一引,他要抽银一两,运脚公用。”
- 15.
白决释义:犹言奏上裁决。
- 16.
籍奏释义:谓编造名册奏上。
- 17.
自由诗释义:不按照严格的格律写成的诗。除了要有一定的节奏感和押大致相近的韵以外,在段数、行数、字数方面都没有固定的要求。其节奏只是体现在口语的自然节奏上,韵脚也可以自由转换。
- 18.
蔡侯纸释义:东汉 蔡伦 封 龙亭侯。因其首先用树皮、弊布、破网等作原料造纸,后遂称以其法造的纸为“蔡侯纸”。《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为纸…… 伦 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 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宋 苏轼《宥老楮》诗:“肤为蔡侯纸,子入 桐君 録。”
- 19.
调贴释义:⒈温和驯顺。 《醒世姻缘传》第四五回:“狄婆子 到了自家房内,对着丈夫説道:‘这媳妇儿有些不调贴。’”⒉亦作“调帖”。明 代皇帝处理章奏的一种方式。由内阁拟定意见,粘附于章奏上送批。明 焦竑《玉堂丛语·事例》:“孝宗 临御,弘治 七年以后,天下章奏,早朝后幸 文华殿,司礼监奏送,御览过,大事亲批,庶事发内阁调帖,送司礼监批行。当中批行者,圣批也,傍行批行者,调贴批也。”
- 20.
风从释义:顺从,响应。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若侮慢,不式王命,然后谋力云合,指麾风从。”宋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大君有命,孰不风从。”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一讲:“至于 马克思 所著的书,和所发明的学说,可说是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的大成,所以他的学说一出来之后,便举世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