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过 [shì guò]
1. 粉饰过错。
饰过 引证解释
⒈ 粉饰过错。
引《管子·立政九败解》:“諂谗饰过之説胜,则巧佞者用。”
饰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崇饰释义:⒈粉饰;夸饰。《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皞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不復广引譬类,崇饰浮辞。苟以夸大为名,更丧忠告之实。”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长啸》:“至云 太上老君 相次传授 舜 为琴,崇饰过甚,非予所敢闻也。”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上曰:‘比欲下詔罪己,避寝撤膳,又恐近于崇饰虚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迨 裴鉶 著书,径称《传奇》,则盛述神仙怪譎之事,又多崇饰,以惑观者。”⒉装饰,修饰。《三国志·魏志·高堂隆
- 2.
悚息释义:⒈谓因惶惧而屏息。《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谨拜表以闻,并呈牋草,惧於浅局,追用悚息。”《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元逵、弘敬 得詔,悚息听命。”《明史·周冕传》:“举朝悚息,无敢復言,冕 独抗章争之。”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⒉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宋 苏轼《扬州上吕相书》:“奬饰过分,悚息之至。”明 李东阳《再答镜川先生书》:“若不俯鉴此意,甚非不肖之望也。悚息,悚息。”
- 3.
护过饰非释义:掩护错误、文饰过失。
- 4.
掩过饰非释义:犹言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
- 5.
文过遂非释义: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 6.
文过释义:掩饰过错。
- 7.
文过饰非释义: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 8.
泥胎释义:尚未用金粉(或金箔)、颜料装饰过的泥塑的偶像。
- 9.
蔽恶释义:谓掩饰过错和坏行为。
- 10.
补过饰非释义:补过:弥补过失;饰非:文饰过错。 指掩饰过错。
- 11.
遂过释义:顺成过失;掩饰过失。
- 12.
错金错银释义:被“错金错银”工艺装饰过的器物表面,金银与青铜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彼此之间相映相托,将图案与铭文衬托得格外华美典雅,色彩对比、纹饰线条更加鲜明,艺术形象更为生动。
- 13.
长傲饰非释义:滋长骄傲、掩饰过错。
- 14.
饰过释义:粉饰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