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博访 博访的意思
fǎng

博访

简体博访
繁体博訪
拼音bó fǎng
注音ㄅㄛˊ ㄈ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ó,(1) 多,广,大。【组词】:广博。渊博。博学(学问广博)。博览。博爱。博物。(2) 知道得多。【组词】:博古。(3)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组词】:博取。博得。聊博一笑。(4)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组词】:博奕。赌博。

访

fǎng,(1) 向人询问,调查。【例句】:访求(探访寻求)。访员(记者)。搜奇访古。(2) 探问,看望。【组词】:访视。访问。访晤(探访会晤)。探亲访友。

基本含义

广泛地访问、考察。

博访的意思

博访 [bó fǎng]

1. 广泛地寻查访求。

博访 引证解释

⒈ 广泛地寻查访求。

《晋书·儒林传序》:“傍求蠹简,博访遗书,创甲乙之科,擢贤良之举。”
《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臣博访前坟,远稽昔典。”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经》:“初建议者何人,后废格不行者又何人,当建与否,博访民间之论,一一修入。”


博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殊尤释义:⒈特别奇异。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未有殊尤絶迹,可考於今者也。”清 赵翼《孙介眉招食鲢鱼头羹》诗:“负此殊尤秘不得,张腮鼓颊突两眸。”⒉特别优异。唐 白居易《鸡距笔赋》:“因草为号者质陋,拆蒲而书者体柔。彼皆琐细,此实殊尤,是以搦之而变成金距,书之而化作银钩。”宋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札子状》:“是以明君善用人者,博访远举,拔其殊尤。”清 林则徐《广东粤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矧当大比之年,宜有殊尤之选。”
    • 2.
      竽滥释义:犹滥竽。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 高子,近辑《诗徵》:综卅年以来,捃一世之彦,旁求名集,博访通人,去门户之嫌,泯同异之辨……犹恐涉乎标榜,未厌羣流;或失精严,转疵竽滥。故特详加审择,务应法言。”参见“滥竽”。
    • 3.
      访册释义:明 代对官员考察后记载官员政绩的簿册。明 赵南星《再复吴给事访册疏》:“今奉旨再查得访册之事,原非定自令甲,顾部中相传,则已久矣。往时京察年分,本部堂上官委之司官,司官将六年内应该考察官员,亲自书写职名单,密託吏科都给事中、河南道 掌道御史二臣,共为咨访,回报堂官,以故不自列名,此访单意也。隆庆 以后,乃有刻板访册,以使博访。”
    • 4.
      诗征释义:总集性质的诗歌选本。如 清 曾燠 编有《江西诗徵》;清 朱绪曾 编有《金陵诗徵》;清 袁景辂 编有《国朝松陵诗徵》。傅尃《<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余友 高子,近辑《诗徵》,综卅年以来,捃一世之彦,旁求名集,博访通人,去门户之嫌,泯异同之辨。”
    • 5.
      谘询释义:⒈征求意见。汉 王逸《九思·疾世》:“纷载驱兮高驰,将諮询兮皇 羲。”《三国志·吴志·贺邵传》“邵 年四十九”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晋书》:“时朝廷初建,动有疑议,宗庙制度皆 循 所定,朝野諮询,为一时儒宗。”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至 鬻熊 知道,而 文王 諮询。”宋 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中令知人》:“中令在 北京 日,素与 周祖 亲洽。周太祖 屡召中令諮询戎事。”王重民《<徐光启集>序言》:“在博访谘询以外,进而通过试验,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⒉询问,打听。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 6.
      骖靳释义:语出《左传·定公九年》:“吾从子,如驂之有靳。 ”杜预 注:“靳,车中马也。猛 不敢与 书 争,言己从 书 如驂马之随靳也。”后以“驂靳”喻前后相随。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大云山房集》:“﹝ 惲子居 ﹞其文其学,殆与 姚姬传 并时驂靳。”王闿运《<八代文粹>序》:“余以寸莛之质,驂靳九州,博访通人,周咨同志。”

博访(bof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博访是什么意思 博访读音 怎么读 博访,拼音是bó fǎng,博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博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