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过 [shí guò]
1. 指将领的十种过失。指国君的十种过失。
十过 引证解释
⒈ 指将领的十种过失。
引《六韬·龙韬》:“武王 问 太公 曰:‘论将之道奈何?’ 太公 曰:‘将有五材十过。’ 武王 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⒉ 指国君的十种过失。
引《韩非子·十过》:“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耽於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七曰,离内远游而忽於諫士,则危身之道也;八曰,过而不听於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九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则削国之患也;十曰,国小无礼,不用諫臣,则絶世之势也。”
十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路释义:⒈前方;路边。《韩非子·十过》:“韩 使人之 楚,楚王 因发车骑陈之下路,谓 韩 使者曰:‘报 韩君 言弊邑之兵今将入境矣。’”《南史·谢灵运传》:“后 秦 郡府将 宋齐 受使至 涂口,行达 桃墟村,见有七人下路聚语,疑非常人,还告郡县,遣兵随 齐 掩讨禽之。”元 宫大挺《七里滩》第三折:“见旗帜上月华日精,諕的些居民从速风迸,呈百般的下路潜藏无掩映,不知您,帝王情,是怎生。”⒉犹言下江,指 长江 下游的地方。《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这番在下路脱了粮食,装回头货回家,正趁着顺风行走。”《二刻拍案惊
- 2.
令舍释义:县令的官舍。 《韩非子·十过》:“臣闻 董子 之治 晋阳 也,公宫令舍之堂,皆以鍊铜为柱、质,君发而用之。” 陈奇猷 集释:“ 太田方 曰:令舍,县令之舍也,《后汉书·光武纪》:‘生 光武 於县舍’,注:‘皇考以令舍不显,开宫后殿居之而生。’”
- 3.
信臣释义:⒈忠诚可靠之臣。 《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唐 柳宗元《与顾十郎书》:“赖 中山 刘禹锡 等,遑遑惕忧,无日不在信臣之门,以务白大德。”明 陈子龙《通敌实出权宜疏》:“如 唐 人用 回紇 之师,事诚有之,然必中国有信臣精卒,如 李、郭 之将,朔方、陇右 之兵,而后可。”⒉使臣,使者。《韩非子·十过》:“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清 梅曾亮《送周石生序》:“天子为之发信臣,封密詔,官驰吏奔,往返万餘里。”
- 4.
大戮释义:⒈谓杀而陈尸示众。《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韩非子·十过》:“悬 叔瞻 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夫 鼂错 患诸侯彊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⒉亦作“大僇”。大耻辱。《荀子·王霸》:“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杨倞 注:“为天下大戮辱也。”唐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身残家破,为世大僇。”
- 5.
心疾释义:⒈劳思、忧愤等引起的疾病。春秋 秦 医 和 所谓六疾之一。亦指心脏病。《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杜预 注:“思虑烦多,劳成心疾。”《左传·襄公三年》:“楚 人以是咎 子重,子重 病之,遂遇心疾而卒。”杜预 注:“忧恚故成心疾。”《韩非子·十过》:“令人召司马 子反,司马 子反 辞以心疾。”清 钱泳《履园丛话·科第·元》:“后以雷同并黜,潘 大恚,遂成心疾。”⒉精神病。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初,刘闢 有心疾,人自外至,輒如吞噬之状。”清 徐瑶《太恨生传》:“自是益不自聊,或竟日枯坐,
- 6.
有戎释义:即 有仍。有,词头。《韩非子·十过》:“昔者 桀 为 有戎 之会,而 有緡 叛之,紂 为 黎丘 之蒐而 戎 狄 叛之,由无礼也。”陈奇猷 集释:“旧注:有戎,有緡,皆国名。卢文弨 曰:‘戎,《左》昭 四年《传》作 仍。’”参见“有仍”。
- 7.
清徵释义:⒈清澄的徵音。徵,五音之一。《韩非子·十过》:“师旷 曰:‘不如清徵。’公曰:‘清徵可得而闻乎?’”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二》:“且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古人名琴,或谓之清徵,或谓之清角。”明 夏完淳《九哀·临清流》:“期美人兮 江 干,奏清徵兮玉阑。”⒉省察;审察。《后汉书·黄琼传》:“阶下不加清徵,审别真伪,復与忠臣并时显封,使朱紫共色,粉墨杂糅,所谓抵金玉於砂砾,碎珪璧於泥涂。”王先谦 集解:“官本考证曰:‘诸本同,徵,当作徵。’惠栋 曰:《古文易》曰:‘君子
- 8.
积粟释义:⒈谓贮存谷物。《战国策·秦策四》:“无把銚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唐 韩愈《乌氏庙碑铭》:“积粟厉兵,出入耕战。”宋 范仲淹《上攻守二策状·议守》:“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廩皆满。”明 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第二问》:“清句数矣,乏伍犹故也;积粟课矣,空廩犹故也。”⒉指贮存起来的谷物。《韩非子·十过》:“城郭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史记·李斯列传》:“斯 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廡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汉书·霍去病传》:“至 窴颜山 赵信城,得 匈奴
- 9.
穷身释义:⒈终身。《楚辞·大招》:“穷身永乐,年寿延只。”蒋骥 注:“穷身,终身也。”汉 张衡《西京赋》:“尔乃逞志究欲,穷身极娱。”⒉谓使己困窘。《韩非子·十过》:“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⒊穷汉。参见“穷身泼命”。
- 10.
能立不遣释义:喻法十过之一,是异喻之过也。
- 11.
设舍释义:⒈布置住处。《韩非子·十过》:“昔者 卫灵公 将之 晋,至 濮水 之上,税车而放马,设舍以宿。”⒉谓在荒草地上拔草止宿。形容军行急促。《战国策·西周策》:“魏王 惧,令军设舍速东。”孙诒让《札迻·战国策·高诱鲍彪注》:“案:‘设舍’与‘速东’之义不相贯,疑‘设’当作‘拔’,‘拔’、‘设’篆文相近而误。《左氏·僖十五年传》云:‘晋 大夫反首拔舍从之。’杜 注云:‘拔草舍止。’”
- 12.
贪利释义:⒈贪求利益。《管子·重令》:“取与贪利之人,将以此收货聚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苏秦、智伯 之智,非不足以辟辱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贪利不止也。”宋 梅尧臣《闻进士贩茶》诗:“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林纾《书<杜袭喻繁钦语>后》:“天下有才之士,不犹 吴 妇之綺其衣乎?託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嗜杀,故炫能於乱邦,匪有全者。”⒉贪图。《韩非子·十过》:“乃使 荀息 以 垂棘 之璧与 屈产 之乘,赂 虞公 而假道焉。虞公 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汉 桓谭《新论·祛蔽》:“如但贪利长生
- 13.
鹤舞释义:⒈亦作“鹤儛”。 《韩非子·十过》:“平公曰:‘寡人之所好者,音也,愿试听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舞”形容优美的舞姿。⒉比喻大雪飞舞。
- 14.
鹤轸释义:琴的代称。轸,琴瑟腹下转动弦的木柱。昔 师旷 鼓琴,玄鹤来下。见《韩非子·十过》。
- 15.
鹤鸣释义:⒈《诗·小雅·鹤鸣序》:“诲宣王也。”郑玄笺:“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后因以“鹤鸣”指贤者隐居之义。⒉谓弹奏《别鹤操》。比喻夫妻分离。⒊《韩非子·十过》:“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后即以“鹤鸣”赞扬琴声优美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