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杂体诗 杂体诗的意思
shī

杂体诗

简体杂体诗
繁体雜體詩
拼音zá tǐ shī
注音ㄗㄚˊ ㄊㄧˇ ㄕ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á,(1)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组词】:杂乱。杂沓。杂感。杂志。杂货。杂居。杂务。杂品。错综复杂。私心杂念。(2) 混合。【组词】:夹杂。混杂。杂交。

tǐ tī,(1) 〔体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shī,(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组词】:诗歌。诗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基本含义

古典诗歌正式体裁外之各种诗体。多从字形、句法、声律或押韵方面别出心裁,带有文字游戏性质。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体等。不少为 汉 、 魏 、 六朝 时文人所创制。

杂体诗的意思

杂体诗 [zá tǐ shī]

1. 古典诗歌正式体裁外之各种诗体。多从字形、句法、声律或押韵方面别出心裁,带有文字游戏性质。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体等。不少为汉、魏、六朝时文人所创制。

杂体诗 引证解释

⒈ 古典诗歌正式体裁外之各种诗体。多从字形、句法、声律或押韵方面别出心裁,带有文字游戏性质。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体等。不少为 汉、魏、六朝 时文人所创制。


杂体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头纤纤释义:杂体诗之一种。古乐府有无名氏诗,首句为“两头纤纤月初生”,因以名篇。后人仿其体,遂沿为杂体诗之一。
    • 2.
      书史释义:⒈记事的史官。亦指掌文书等事的吏员。晋 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故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宋 文天祥《<集杜诗·萧资>序》:“閤门路铃 萧资,本书史也。”⒉典籍,指经史一类书籍。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揆日粲书史,相都丽闻见。”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奇 对 对方 道:‘贤弟如此美质,何不习些书
    • 3.
      二体释义:⒈指文、武两种舞蹈形式。一说指阴柔、阳刚两种音乐风格。《左传·昭公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杜预 注:“舞者有文、武。”孔颖达 疏:“乐之动身体者,唯有舞耳。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舞者有文、武之二体。”清 毛奇龄《竟山乐录》卷三:“二体者,声有阴阳也。旧曰文、武二舞,非也。舞是乐容,非乐声也。”⒉两种体裁。《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序》:“夫 楚 謡 汉 风,既非一骨;魏 製 晋 造,固亦二体。”⒊特指史书编年体与纪传体。唐 刘知几《史通·二体》:“然则 班(班固)、荀(
    • 4.
      人名诗释义:句中暗藏有古人姓名的诗。 为杂体诗之一。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至於建除、字谜、人名、卦名、数名、药名、州名之诗,只成戏謔,不足法也。”郭绍虞 校释:“权德舆 古人名诗:‘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云云,此人名诗之最早者。”
    • 5.
      伊昔释义:从前。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伊昔有皇,肇济黎蒸。”李善 注:“《尔雅》曰:‘伊,惟也。’郭璞 曰:‘发语辞也。’”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王侍中》:“伊昔值世乱,秣马辞帝京。”唐 刘希夷《相和歌辞·白头吟》:“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 6.
      冀阙释义:古时宫庭外的门阙。《史记·商君列传》:“居三年,作为筑冀闕宫庭於 咸阳。”司马贞 索隐:“冀闕,即魏闕也。冀,记也。出列教令,当记於此门闕。”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王粲<怀德>》:“崤 函 復丘墟,冀闕缅纵横。”
    • 7.
      冠佩释义:⒈见“冠佩”。⒉亦作“冠珮”。指古代官吏的冠和佩饰。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魏文帝<游宴>》:“月出照园中,冠珮相追随。”宋 苏辙《次韵姚道人》之一:“他年解冠佩,共游无边疆。”⒊指官吏。宋 范成大《昼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诗:“汉 家 麟阁 多王侯,冠佩相望经几秋。”清 顾炎武《十庙》诗:“復见十庙中,冠佩齐趋蹌。”⒋妇女用的帽子与佩饰。元 郝经《天赐夫人词》:“负来灯下惊鬼物,云鬢欹斜倒冠佩。”
    • 8.
      冥筌释义:⒈谓无形的拘束。《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许询“自序”>》:“ 张子 闇内机, 单生 蔽外像。一时排冥筌,泠然空中赏。” 李善 注:“筌,捕鱼之器。言鱼之在筌,犹人之处尘俗。”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⒉指道中的微妙之处。 唐 李白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王琦 注:“冥筌,道中幽冥之跡也。”
    • 9.
      冰天释义:指极北苦寒之地或极高甚寒之处。《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文軫薄 桂海,声教烛冰天。”李善 注:“《淮南子》曰:‘八紘,北方曰积冰。’高诱 曰:北方寒冰所积,因以为名积冰也。”清 谭嗣同《和仙槎除夕感怀》诗之四:“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自向冰天鍊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郭沫若《凤凰涅槃·序曲》:“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鲁迅《野草·死火》:“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
    • 10.
      华月释义:⒈皎洁的月亮。 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刘桢<感遇>》:“华月照方池,列坐金殿侧。”唐 杜甫《夏夜叹》诗:“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疎光。”明 刘基《次韵和石末公元夜之作》:“八表流云澄夜色,九霄华月动春城。”⒉喻盛时。《文选·刘铄<拟古诗>》:“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刘良 注:“芳年、华月,喻盛时也。”
    • 11.
      华轩释义:⒈饰有文采的曲栏。借指华美的殿堂。《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优游省闥,珥笔华轩。”吕向 注:“华轩,殿上曲栏也。”唐 王维《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托身侍云陛,昧旦趋华轩。”⒉指富贵者所乘的华美的车子。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左思<咏史>》:“金 张 服貂冕,许 史 乘华轩。”宋 叶适《送陈寿老》诗:“老穷望絶华轩过,其谁幽寻穿薜萝!”清 金人瑞《从韦二明府实处觅绵竹三数丛》诗:“华轩得省幸早寄,莫悮明年春笋生。”
    • 12.
      嘉命释义:⒈敬称别人的告语。《仪礼·士昏礼》:“吾子有嘉命。”《左传·哀公十六年》:“肸 以嘉命来告余一人。”清 吴定《答任幼直先生书》:“此由先生孜孜进贤,故不量 定 之庸駑而惠恤之,执书感唏,敢违嘉命。”⒉称朝廷授官赐爵的敕命。三国 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伏见嘉命显至,窃闻明公固让。”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陆平原羇宦》:“储后降嘉命,恩纪被微身。”唐 韩愈《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择才均赋,自古尤难,往慎乃司,以服嘉命。”
    • 13.
      宝塔诗释义:杂体诗名。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迭两句为一韵。后有增至八字句或九字句的。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故名。
    • 14.
      小言释义:⒈不合大道的言论。 ⒉有关小事的言论。⒊谓精微之言。⒋谓描绘至微之物的杂体诗赋。⒌指短诗、词。
    • 15.
      开秩释义:⒈亦作“开袟”。犹开卷。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点翰咏新赏,开袠莹所疑。”⒉指每个十年的第一年(如十一年,二十一年等)。因十年为一秩,故称。语本 唐 白居易《思旧》诗:“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清史稿·高宗纪二》:“十一年春正月庚午,以纪年开袠,命减刑。”《清史稿·穆宗纪二》:“十一年壬申春正月丙戌朔,停筵宴。乙丑,以纪年开秩论减刑。”
    • 16.
      心魂释义:心神,心灵。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左思<咏史>》:“百年信荏苒,何用苦心魂!”宋 苏舜钦《和菱溪石歌》:“画图突兀亦颇怪,张之屋壁惊心魂。”清 顾贞观《贺新郎·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词:“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曹靖华《飞花集·洱海一枝春》:“尤其是大红的茶花,老远就把人的眼睛,人的心魂都吸引住了。”
    • 17.
      怀思释义:怀念;思念。《左传·昭公七年》:“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思君德。”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风雪既经时,夜永起怀思。”宋 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生及七岁,而母捨去,长大怀思,涕泣追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日切怀思,繫於魂梦。”李大钊《“今”与“古”》:“他们往往发伤时的慨叹,动怀古的幽情……把终生的情感心神,都用在过去的怀思。”
    • 18.
      朱櫂释义:指华美的船只。南朝 齐 王融《采菱曲》:“朱櫂泊安流,金华壮翠羽。”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朱櫂丽寒渚,金鍐映秋山。”
    • 19.
      朱黻释义:同“朱紱”。《文选·韦孟<讽谏>诗》:“黼衣朱黻,四牡龙旂。”李善 注引 应劭 曰:“朱黻,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以皮为之,古者上公服之。”《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陆机“羇宦”>》:“朱黻咸髦士,长缨皆俊人。”李善 注引 郑玄 曰:“茀,太古蔽膝之象。黻与茀古字通。”元 汪元亨《一枝花·闲乐》套曲:“远雕轮,避朱黻。”
    • 20.
      梅生释义:指 汉 梅福。 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左思<咏史>》:“韩公 沦卖药,梅生 隐市门。”唐 李白《赠瑕丘王少府》诗:“皎皎鸞凤姿,飘飘神仙气。梅生 亦何事,来作 南昌 尉。”参见“梅福”。
杂体诗是什么意思 杂体诗读音 怎么读 杂体诗,拼音是zá tǐ shī,杂体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杂体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