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仪轨 仪轨的意思
guǐ

仪轨

简体仪轨
繁体儀軌
拼音yí guǐ
注音ㄧˊ ㄍㄨㄟ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1) 人的外表或举动。【组词】: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组词】:仪式。仪仗。司仪。(3) 礼物。【组词】:贺仪。谢仪。(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组词】:仪器。(5) 法制,准则。【组词】: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guǐ,(1)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其宽度为古制八尺,后引申为车辙。(2) 一定的路线。【组词】:轨迹。轨辙(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3) 应遵循的规则。【例句】:轨度(dù)(法度)。轨范(规范,楷模)。步入正轨。

基本含义

指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仪式和规矩。

仪轨的意思

仪轨 [yí guǐ]

1. 礼法规矩。

仪轨 引证解释

⒈ 礼法规矩。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 之治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示权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裴 曰:‘ 阮 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
《周书·周惠达传》:“惠达 与礼官损益旧章,至是仪轨稍备。”


国语词典

仪轨 [yí guǐ]

⒈ 法度规范。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仪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密教释义:大乘佛教后起的一派,相对于“显教”而言。唐 开元 年间由 善无畏、金刚智 等传入 中国。自称受于法身佛 大日如来 亲证的秘密法门和真实言教。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和《苏悉地经》。两部秘法为“胎藏界”与“金刚界”。仪轨严格复杂,须由上师秘密传授,才能修行。主要修法是通过“三密相应”(结印、持咒、观想)而达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乃至“即身成佛”。流行于 中国 西藏 等地区的,称为“藏密”(俗称“喇嘛教”);传入 日本 的,一般称为“真言宗”。唐 独孤及《佛顶尊胜陁罗尼幢赞序》:“故诸法生於假名
    • 2.
      摩顶释义:⒈见“摩顶放踵”。⒉《法华经》谓 释迦牟尼佛 以大法付嘱大菩萨时,用右手摩其顶。后为佛教授戒传法时的仪轨。《法华经·嘱累品》:“释迦牟尼佛 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 摩訶萨 顶,而作是言:‘我於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作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唐 张南史《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诗:“禪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西游记》第四十回:“感蒙 观世音菩萨 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⒊指受戒出家。清 李渔《怜香伴·香咏》:“贫尼少时也学拈毫,自摩顶
    • 3.
      春莺啭释义:唐代舞蹈。唐高宗李治晨听莺鸣,令宫廷音乐家白明达作曲,依曲编舞。是柔曼的女子歌舞。曾东传日本及朝鲜半岛。至今仍保存日本雅乐舞蹈中,朝鲜古籍《进馔仪轨》绘制了此舞之图,韩国作为古典舞保存。
    • 4.
      焰口经释义:泛指向饿鬼施食时所诵的经文。有《焰口饿鬼经》、《焰口仪轨经》、《焰口施食仪》等。
    • 5.
      身器释义:指身体。佛家以身为受诸法之器,故称。《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真实事业品》:“我为任持身器安稳行道,受是段食。”明 汤显祖《书瓢笠卷示沙弥修问三怀》诗:“忽忽十年外,尘集老身器。”
    • 6.
      转世释义:⒈即“转生”⒉藏传佛教为解决其首领的继承问题而设立的制度。凡活佛死后,就通过占卜、降神等活动,从当时出生的婴儿中选定一个作为“转世”者。活佛转世有一定的程序和仪轨。

仪轨(yig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仪轨是什么意思 仪轨读音 怎么读 仪轨,拼音是yí guǐ,仪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仪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