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薜荔 薜荔的意思

薜荔

简体薜荔
繁体
拼音bì lì
注音ㄅㄧˋ ㄌ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1) 古书上指当归。(2) 〔薜荔〕常绿灌木,茎蔓生,果实球形,可做淀粉,捣汁可做饮料。简称“薜”,如“薜萝”。(3) 古书上指野麻。

lì,(1) 〔荔枝〕①常绿乔木,果实球形,果实外壳有瘤状突起,熟时紫红色,果肉白色半透明,多汁,味甜美;②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离枝”、“丹荔”。

基本含义

指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和欲望。

薜荔的意思

薜荔 [bì lì]

1. 植物名。又称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梵语Preta的译音。或译为“薜荔多”。义为饿鬼。

薜荔 引证解释

⒈ 植物名。又称木莲。常绿藤本,蔓生,叶椭圆形,花极小,隐于花托内。果实富胶汁,可制凉粉,有解暑作用。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木莲》。

《楚辞·离骚》:“擥禾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蘂。”
王逸 注:“薜荔,香草也,缘木而生蘂实也。”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⒉ 梵语Preta的译音。或译为“薜荔多”。义为饿鬼。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九:“薜荔,蒲细,来计反,此译言饿鬼也。”
《云笈七籤》卷十:“薜荔者,饿鬼名也。”


国语词典

薜荔 [bì lì]

⒈ 植物名。桑科榕属,常绿蔓茎灌木。叶椭圆,花细而隐于花托中。果实浸出的黏液可制造凉粉及清凉饮料。可入药。

⒉ 饿鬼。译自胡语。佛教六道之一。这类众生由于过去世所造的恶业,招致投生为饿鬼,常处在极度饥饿的状态。

《放光般若经·卷三》:「我当为泥犁、薜荔中罪人所受苦痛,我当为众生代受无央数劫苦痛。」


薜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荔释义:⒈荔枝。 因色红,故称。⒉略呈赤色的薜荔。
    • 2.
      井床释义:即井栏。语本《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浆。”唐 唐彦谦《红叶》诗:“薜荔垂书幌,梧桐坠井牀。”宋 陆游《秋思》诗:“黄落梧桐覆井牀,莎根日夜泣寒螿。”
    • 3.
      井牀释义:即井栏。语本《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浆。”唐 唐彦谦《红叶》诗:“薜荔垂书幌,梧桐坠井牀。”宋 陆游《秋思》诗:“黄落梧桐覆井牀,莎根日夜泣寒螿。”
    • 4.
      凡木蔓释义:薜荔的别名。
    • 5.
      凤眼窗释义:花窗名。 其窗格如同凤眼,故名。唐 冯贽《云仙杂记·凤眼窗》:“龙道千 卜室于 积玉坊,编藤作凤眼窗,支牀用薜荔千年根。”
    • 6.
      扶芳释义:⒈又名滂藤。卫茅科。以气生根攀登的常绿蔓生灌木。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锯齿。茎、叶皆可入药,有活血止血、舒筋散瘀、止泻作用。隋 杜宝《大业杂记》:“五年,吴郡 送扶芳二百树。其树蔓生,缠绕它树,叶圆而厚,凌冬不凋。夏月取其叶,微火炙使香,煮以饮,碧渌色,香甚美,令人不渴。”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扶芳藤》﹝集解﹞引 陈藏器 曰:“生 吴郡,藤苗小时如络石,蔓延树木。山人取枫树上者用,亦如桑上寄生之意。忌采塚墓间者。隋 朝 稠禪师 作青饮进 煬帝 止渴者,即此。”⒉薜荔。桑科。常绿藤本,含乳汁。叶厚革
    • 7.
      撚支释义:香草名。 一说木名。《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搴薜荔於山野兮,采捻支於中洲。”王逸 注:“捻支,香草也……支,一作‘枝’。”洪兴祖 补注:“捻,音烟。相如 赋云:‘枇杷橪柿。’其字从木。郭璞 云:橪支,木也。”
    • 8.
      篔筜释义: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汉 杨孚《异物志》:“篔簹生水边,长数丈,围一尺五六寸,一节相去六七尺,或相去一丈,庐陵 界有之。”晋 戴凯之《竹谱》:“篔簹竹最大,大者中甑,笋亦中射筒,薄肌而最长,节中贮箭,因以为名。”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竹》:“曹毗《湘中赋》曰:‘竹则篔簹,白、乌、实中、紺族。’”唐 陆龟蒙《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年年任霜霰,不减篔簹緑。”宋 陆游《农事休小葺东园十韵》:“霜霰篔簹碧,风烟薜荔苍。”元 虞集《为达兼善御史题墨竹》诗:“蜀 道荒凉多古木,篔簹千尺相因依。”清
    • 9.
      茵陈释义:亦作“茵蔯”。 蒿类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密生白毛,花绿黄色,圆锥花序。全草有香气,可以入药,有发汗、解热、利尿作用。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七:“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宋 苏轼《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诗:“堆盘红缕细茵蔯,巧与椒花两鬭新。”明 王世贞《散句》:“坐来薜荔时添润,斋罢茵陈尚送香。”老舍《四世同堂》五:“钱先生 向桌底下摸了会儿,摸出个酒瓶来,浅绿,清亮,像翡翠似的--他自己泡的茵陈。”
    • 10.
      萆荔释义:即薜荔。香草,可作药用。
    • 11.
      萝薜释义:⒈指女萝和薜荔。⒉用以指隐士的服装。
    • 12.
      薜带释义:⒈用薜荔的藤制作的腰带。 多指隐者的装束。⒉战国楚屈原《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因以“薜带”借指屈原。
    • 13.
      薜户释义:谓为薜荔所缠绕的门户。 指隐者的住所。
    • 14.
      薜服释义:即薜荔衣。
    • 15.
      薜荔衣释义:用薜荔的叶子制成的衣裳。原指神仙鬼怪所披的衣饰,后借以称隐士的服装。
    • 16.
      薜萝释义:⒈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唐 张乔《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⒉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南朝 梁 吴均《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唐 韩偓《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清 黄遵宪《岁暮怀人诗》之二
    • 17.
      薜衣释义:“薜荔衣”的简称。唐 沉佺期《入少密溪》诗:“自言避喧不避 秦,薜衣耕凿 帝尧 人。”元 王逢《赠穷独叟》诗:“薜衣带胡绳,三年限朝仪。”明 唐顺之《赠江阴陈君》诗:“身着薜衣称隐吏,园多橘树比封君。”参见“薜荔衣”。
    • 18.
      都荔释义:都良、薜荔的并称。都良,即都梁;薜荔,香草。
    • 19.
      金甃释义:坚固的井壁。唐 罗邺《吴王古宫井》诗之二:“含青薜荔随金甃,碧砌磷磷生緑苔。”唐 罗隐《清溪江令公宅》诗:“还有往年金甃井,牧童樵叟等閒窥。”后蜀 欧阳炯《更漏子》词:“玉阑干,金甃井。月照梧桐影。”

薜荔(bi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薜荔是什么意思 薜荔读音 怎么读 薜荔,拼音是bì lì,薜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薜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