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象 [wú xiàng]
2. 失去常态、常道。
3. 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
4. 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恍。”
无象 引证解释
⒈ 失去常态、常道。一本作“无像”。
引《左传·襄公九年》:“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
《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
⒉ 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
引《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⒊ 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
引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沉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无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无象释义:《左传·襄公九年》:“国乱无象,不可知也。”孔颖达 疏:“象谓妖祥有所象,似以戒人也。国若无道,灾变亦殊,既无所象,故不可知也。”后指国家混乱无道为“乱无象”。汉 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庞成宇《东园杂咏》:“大地乱无象,吾生安可期。”
- 2.
宋玉田释义:战国 楚 宋玉《小言赋》云,楚襄王 登 阳云 之台,诸大夫 景差、唐勒、宋玉 等陪侍。 王令曰:“贤人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 云梦 之田。”宋玉 赋曰:“无内之中,微物潜生,比之无象,言之无名……”。王称善,因赐 玉 云梦 之田。后因以“宋玉田”借指 楚 云梦 之地。
- 3.
寄筌释义:用《庄子》“得鱼忘筌”事,指托意于言辞。唐 宋之问《游称心寺》诗:“理契都无象,心冥不寄筌。安期 庶可揖,天地得齐年。”参见“言筌”。
- 4.
影质释义:⒈谓预置财物以待。 如望影设质,故称。《北史·儒林传上·徐遵明》:“遵明 讲学於外,二十餘年,海内莫不宗仰。颇好聚敛,与 刘献之、张吾贵 皆 河 北聚徒教授,悬纳丝粟,留衣物以待之,名曰影质,有损儒者之风。”⒉谓心中映象所据以产生的外界事物。清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诚明》:“风雷无形而有象,心无象而有觉……心之情状虽无形无象,而必依所尝见闻者以为影质,见闻所不习者,心不能现其象。”
- 5.
无像释义:见“无象”。
- 6.
无极释义:⒈无穷尽;无边际。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女怨无终。”汉 枚乘《七发》:“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唐 元稹《奉和窦容州》:“自叹风波去无极,不知何日又相逢?”王西彦《乡下朋友》:“广大无极的田园景色,简直叫人无暇接收。”⒉中国 古代哲学中认为形成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归於无极。”宋 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老残游记》第
- 7.
无象静照释义:(1234无象静照1306)日本临济宗僧。
- 8.
无象释义:⒈失去常态、常道。 《左传·襄公九年》:“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伊洛 既燎烟,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无像”。⒉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
- 9.
汩溺释义:沉迷;迷惑。 宋 曾巩《分宁县云峰院记》:“或曰,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学,其归一当於义,则杰然视邑人者,必道常乎?”明 归有光《圣人之心公天下》:“言圣人者无象也,指其称 管仲 之事,曰圣人之公若是而已矣。故此一 管仲 也,世之汩溺者,孰不艷慕之?”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凡千年以来,诬罔怪诞之説,汩溺人心者,皆以彼时确然成一科学。”
- 10.
豺虎释义:⒈豺与虎。 泛指猛兽。《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晋 张载《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明 李东阳《风雨叹》诗:“山豗谷汹豺虎嘷,万木尽拔乘波涛。”清 陈鹏年《新春杂感次韵和中山》:“蛟螭蟠地轴、豺虎踞天关。”⒉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汉 王粲《七哀诗》:“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唐 杜甫《久客》诗:“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明 王鏊《震泽长语·国猷》:“当时 燕 蓟 沦于 契丹 不能取,是中国与豺虎杂此土以处也。”清 徐昂发《铁岭关》诗:“缅昔豺
- 11.
豺遘释义:谓凶狠暴虐的人造成祸乱。 语本 汉 王粲《七哀诗》:“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唐 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豺遘哀登 楚,麟伤泣象 尼。”
- 12.
露门学释义:北周 学校名。教授皇太子及贵族子弟。《周书·武帝纪上》:“﹝ 天和 二年﹞立露门学,置生七十二人。”《隋书·豆卢勣传》:“﹝ 北周 ﹞ 明帝 时,为左武伯中大夫。勣 自以经业未通,请解职游露门学。帝嘉之,勑以本官就学。”亦省称“露门”。《隋书·文学传·刘臻》:“周(北周)冢宰 宇文护 辟为中外府记室,军书羽檄,多成其手。后为露门学士。”宋 李曾伯《沁园春·代寿直院陈文昌》词:“对露门进读,鑾坡演翰,琐闈批敕,宝牒成文。”宋 晁补之《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之四:“金玉谁人咏德音,太平无象属人心。日高初散露门讲
- 13.
頽堕释义:谓精神颓废衰惫。 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頽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於书得无象之然乎?”金 王若虚《论语辨惑三》:“为政而至於不为民信,则号令日轻,纪纲日弛,赏不足劝,而罚不可惩,委靡頽堕,无事不能立矣。”清 黄宗羲《万贞一诗序》:“彼以为温柔敦厚之诗教,必委蛇頽堕。”颓败崩溃。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徧询 谢茂秦 葬处,得之南门外二十里,见小冢頽堕荒草中,为赋诗弔之。”参见“頽隳”。
- 14.
颓堕释义:⒈谓精神颓废衰惫。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頽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於书得无象之然乎?”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为政而至於不为民信,则号令日轻,纪纲日弛,赏不足劝,而罚不可惩,委靡頽堕,无事不能立矣。” 清 黄宗羲 《万贞一诗序》:“彼以为温柔敦厚之诗教,必委蛇頽堕。”⒉颓败崩溃。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徧询 谢茂秦 葬处,得之南门外二十里,见小冢頽堕荒草中,为赋诗弔之。”参见“ 頽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