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口称 口称的意思
kǒuchēng

口称

简体口称
繁体口稱
拼音kǒu chēng
注音ㄎㄡˇ ㄔ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chēng chèn chèng, ◎ 同“秤”。

基本含义

口头上称赞、称颂。

口称的意思

口称 [kǒu chēng]

1. 嘴上说。

[claim;]

口称 引证解释

⒈ 口头称赞。

《金史·文艺传下·周昂》:“文章工於外而拙於内者,可以惊四筵而不可以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以得首肯。”

⒉ 开口称呼。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他两个果然就照着 邓九公 的话,立刻跪倒请安,口称‘大人’。”

⒊ 口说;口头宣称。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外面来了一个人,口称前来送礼贺喜。”
茅盾 《子夜》十六:“据 日本 火柴商口称,闻该国驻 沪 领事声称,吾国政府财政部有与 瑞典 火柴公司借款,默许种种权利之说。”


国语词典

口称 [kǒu chēng]

⒈ 口头称赞。

《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周昂传》:「文章工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不可以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以得首肯。」

⒉ 口头上说。

《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外面来了一个人,口称前来送礼贺喜。」


口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口称誉释义:大家同声称赞。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交口荐誉之。”《元史·王利用传》:“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 2.
      交口释义:⒈众口同声地(说):交口称誉。⒉交谈:他们久已没有交口。
    • 3.
      侍生释义:⒈明 清 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一般用于名帖。明 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清 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均自称侍生。平辈之间,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亦有谦称侍生的。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相传司礼首监与内阁刺用单红纸,而内阁用双红帖答之,然彼此俱自称侍生,无他异也。”《西游记》第十七回:“帖上写着:‘侍生 熊羆 顿首拜。’”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翰林故事,初入馆,於前辈投刺书侍生,而口称学生。”《儒林外史》第一回:“﹝ 时知县 ﹞回到衙门,差 翟买办 持个侍生帖子去约 王冕。”⒉旧时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
    • 4.
      口口释义:⒈犹言句句话。 宋 文天祥《出真州》诗序:“某见相公一箇恁么人,口口是忠臣,某如何敢杀相公?”⒉连声;口口声声。《红楼梦》第一○九回:“寳玉 接来一瞧,那玉有三寸方圆,形似甜瓜,色有红晕,甚是精致。寳玉 口口称讚。”清 陈天华《警世钟》:“有人口口説打洋人,却不讲洋人怎么打法。”
    • 5.
      在上释义:⒈《书·吕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 ”孔颖达 疏:“言 尧 躬行敬敬之道在於上位。”后因以“在上”尊称帝王。唐 郑万钧《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翌日,勑使来问,﹝公主﹞口自附奏:‘在上千万珍重。’”⒉在上位。对长辈或上司等的敬语。《水浒传》第八回:“林冲 执手对丈人説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 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清 孔尚任《桃花扇·争位》:“元帅在上,小将本不该争论。”《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众人连忙一齐跪倒,口称:‘太老爷在上,小人们都是些乱民。’”
    • 6.
      多幸释义:⒈犹侥幸。《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宋书·沉庆之传》:“上逼令作诗…… 庆之 口授之曰:‘微命值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岗。辞荣此圣世,何媿 张子房。’”南朝 梁 丘迟《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小臣信多幸,投生岂酬义。”⒉犹庆幸。客套话。唐 韩愈《与大颠师书》:“缘昨到来,未获参謁,儻能暂垂见过,实为多幸。”《水浒传》第二二回:“柴大官人 见了 宋江,拜在地下,口称道:‘端的想杀 柴进,天幸今日甚风吹得到此,大慰平生渴仰之念!多幸
    • 7.
      宫市释义:⒈宫廷内所设的市肆。春秋 齐桓公 有宫中七市。其后 东汉 灵帝、南朝 齐 东昏侯、唐中宗 都曾在宫中设市。参阅《战国策·东周策》、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箴戒》、《南齐书·东昏侯纪》、《旧唐书·中宗纪》等。⒉唐德宗 贞元 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贞元 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未年不復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於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復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
    • 8.
      极口释义:在言谈中极力(称道、赞扬或抨击、抗辩等):极口称扬。极口诋毁。
    • 9.
      炙脍释义:⒈烧烤切细的肉。亦指烹调。《周礼·天官·序官》“醢人”唐 贾公彦 疏:“彼有膷臐、烧胾、炙膾之属。”郭沫若《蜩螗集·水中赞》:“筋肉肺肝,供人炙脍。”⒉犹脍炙。交口称誉。清 赵翼《龙尾关》诗:“至今勛伐炳,人口尚炙膾。”
    • 10.
      盗儒释义:口称仁义而行如盗贼的人。《新唐书·牛僧孺李宗闵等传赞》:“夫口道先王语,行如市人,其名曰‘盗儒’。僧孺、宗閔 以方正敢言进,既当国,反奋私昵党,排撆所憎,是时权震天下,人指曰‘牛 李’,非盗谓何?”宋 张耒《裴守真论》:“夫盗儒又从而为解説,旁引曲取,既使之便其私意,而又曰自义理之所安。”
    • 11.
      盛口释义:谓交口称誉。
    • 12.
      称扬释义:称赞;赞扬:交口称扬。
    • 13.
      称猫释义:宋 苏轼《〈郭忠恕画赞〉叙》:“﹝ 忠恕 ﹞国初与监察御史 符昭文 争忿朝堂,贬 乾州 司户,秩满,遂不仕。 放旷 岐、雍、陕、洛 间,逢人无贵贱,口称猫。”《宋史·郭忠恕传》记此事,“猫”作“苗”。后因以“称猫”谓不谈政事。
    • 14.
      雍既释义:古代诸侯行聘礼时,主国送给宾客的较多的粮食、肉类和牲口称为“雍既”。雍,通“饔”;既,通“餼”。
    • 15.
      齿牙馀论释义:比喻随口称誉的话。

口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口称誉释义:大家同声称赞。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交口荐誉之。”《元史·王利用传》:“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
    • 2.
      交口释义:⒈众口同声地(说):交口称誉。⒉交谈:他们久已没有交口。
    • 3.
      侍生释义:⒈明 清 两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一般用于名帖。明 代翰林后三科入馆者,清 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均自称侍生。平辈之间,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亦有谦称侍生的。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相传司礼首监与内阁刺用单红纸,而内阁用双红帖答之,然彼此俱自称侍生,无他异也。”《西游记》第十七回:“帖上写着:‘侍生 熊羆 顿首拜。’”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翰林故事,初入馆,於前辈投刺书侍生,而口称学生。”《儒林外史》第一回:“﹝ 时知县 ﹞回到衙门,差 翟买办 持个侍生帖子去约 王冕。”⒉旧时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
    • 4.
      口口释义:⒈犹言句句话。 宋 文天祥《出真州》诗序:“某见相公一箇恁么人,口口是忠臣,某如何敢杀相公?”⒉连声;口口声声。《红楼梦》第一○九回:“寳玉 接来一瞧,那玉有三寸方圆,形似甜瓜,色有红晕,甚是精致。寳玉 口口称讚。”清 陈天华《警世钟》:“有人口口説打洋人,却不讲洋人怎么打法。”
    • 5.
      在上释义:⒈《书·吕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 ”孔颖达 疏:“言 尧 躬行敬敬之道在於上位。”后因以“在上”尊称帝王。唐 郑万钧《大唐故代国长公主碑》:“翌日,勑使来问,﹝公主﹞口自附奏:‘在上千万珍重。’”⒉在上位。对长辈或上司等的敬语。《水浒传》第八回:“林冲 执手对丈人説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 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清 孔尚任《桃花扇·争位》:“元帅在上,小将本不该争论。”《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众人连忙一齐跪倒,口称:‘太老爷在上,小人们都是些乱民。’”
    • 6.
      多幸释义:⒈犹侥幸。《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宋书·沉庆之传》:“上逼令作诗…… 庆之 口授之曰:‘微命值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岗。辞荣此圣世,何媿 张子房。’”南朝 梁 丘迟《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小臣信多幸,投生岂酬义。”⒉犹庆幸。客套话。唐 韩愈《与大颠师书》:“缘昨到来,未获参謁,儻能暂垂见过,实为多幸。”《水浒传》第二二回:“柴大官人 见了 宋江,拜在地下,口称道:‘端的想杀 柴进,天幸今日甚风吹得到此,大慰平生渴仰之念!多幸
    • 7.
      宫市释义:⒈宫廷内所设的市肆。春秋 齐桓公 有宫中七市。其后 东汉 灵帝、南朝 齐 东昏侯、唐中宗 都曾在宫中设市。参阅《战国策·东周策》、南朝 梁元帝《金楼子·箴戒》、《南齐书·东昏侯纪》、《旧唐书·中宗纪》等。⒉唐德宗 贞元 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贞元 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未年不復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於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復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
    • 8.
      极口释义:在言谈中极力(称道、赞扬或抨击、抗辩等):极口称扬。极口诋毁。
    • 9.
      炙脍释义:⒈烧烤切细的肉。亦指烹调。《周礼·天官·序官》“醢人”唐 贾公彦 疏:“彼有膷臐、烧胾、炙膾之属。”郭沫若《蜩螗集·水中赞》:“筋肉肺肝,供人炙脍。”⒉犹脍炙。交口称誉。清 赵翼《龙尾关》诗:“至今勛伐炳,人口尚炙膾。”
    • 10.
      盗儒释义:口称仁义而行如盗贼的人。《新唐书·牛僧孺李宗闵等传赞》:“夫口道先王语,行如市人,其名曰‘盗儒’。僧孺、宗閔 以方正敢言进,既当国,反奋私昵党,排撆所憎,是时权震天下,人指曰‘牛 李’,非盗谓何?”宋 张耒《裴守真论》:“夫盗儒又从而为解説,旁引曲取,既使之便其私意,而又曰自义理之所安。”
    • 11.
      盛口释义:谓交口称誉。
    • 12.
      称扬释义:称赞;赞扬:交口称扬。
    • 13.
      称猫释义:宋 苏轼《〈郭忠恕画赞〉叙》:“﹝ 忠恕 ﹞国初与监察御史 符昭文 争忿朝堂,贬 乾州 司户,秩满,遂不仕。 放旷 岐、雍、陕、洛 间,逢人无贵贱,口称猫。”《宋史·郭忠恕传》记此事,“猫”作“苗”。后因以“称猫”谓不谈政事。
    • 14.
      雍既释义:古代诸侯行聘礼时,主国送给宾客的较多的粮食、肉类和牲口称为“雍既”。雍,通“饔”;既,通“餼”。
    • 15.
      齿牙馀论释义:比喻随口称誉的话。

口称造句

1.赵家奶奶平常烧香拜佛,信奉好生之德,只要看见邻家杀鸡,也会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

2.这些外国游客,面对万里长城的宏伟壮观无不交口称誉,惊叹不已。

3.他的演讲精彩极了,全校师生交口称誉。

4.这孩子学习好,又很懂事,村里的人都交口称誉。

5.文文出色的表演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

6.这位售票员阿姨的服务态度很好,受到乘客们的交口称赞。

7.人们对孔繁森的事迹交口称誉。

8.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许多读者交口称赞。

9.大家对他干的好事交口称誉。

10.他的演讲精彩极了,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11.来参观东方明珠电视塔的游客,对这亚洲第一塔交口称誉,惊叹不已。

12.小青对每位客人都以礼相待,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13.李大哥侠肝义胆,受到四邻的交口称赞。

口称(kouc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口称是什么意思 口称读音 怎么读 口称,拼音是kǒu chēng,口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口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