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避兵 避兵的意思
bīng

避兵

简体避兵
繁体
拼音bì bīng
注音ㄅㄧˋ ㄅ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1) 躲,设法躲开。【组词】: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2) 防止。【组词】: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基本含义

避免与敌军交战,躲避战斗。

避兵的意思

避兵 [bì bīng]

1. 谓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

2. 谓避开敌军。

4. 谓避免兵器所伤。

避兵 引证解释

⒈ 谓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谦》:“东行避兵,南去不祥。”
唐 唐彦谦 《毘陵道中》诗:“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杜宝移镇》:“因报马连催,虏信紧急,打发家眷往 临安 避兵。”
丰子恺 《辞缘缘堂》:“将避兵 桐庐,留别 杭州 诸友。”

⒉ 谓避开敌军。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人皆说捻子善避兵,又怕打不着;我要说: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⒊ 谓避免兵器所伤。

唐 马总 《意林》卷四:“肉芝是万岁蟾蜍,头上有丹书八字,五月五日中时取之,以足画地则水流,带之左手则避兵。”


避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相濡相呴释义: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金 元好问《女儿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轢釜何曾厭求索。”参见“相濡以沫”。
    • 2.
      私解释义:谓私自逃避兵役。解,脱。
    • 3.
      跑反释义:旧时指为躲避兵乱或匪患而逃往外地。也说逃反。
    • 4.
      辟兵释义:⒈躲避兵器伤害。⒉防避兵灾。
    • 5.
      辟兵符释义:古代迷信指可避兵器伤害的符箓。
    • 6.
      辟兵缯释义:旧俗端午节时系绕臂上的五彩丝线。谓可防避兵灾瘟疫,故名。
    • 7.
      连轴释义:⒈车船相接。形容数量多。宋 欧阳修《初食车螯》诗:“水载每连轴,陆输动盈车。”明 管时敏《审理正蔡原辅遣子还天台省亲》诗:“彩虹遥贯诗连轴,紫气高腾劒在函。”清 陈田《明诗纪事辛籤·王若之》:“乙酉避兵 姑熟,干戈崎嶇,独载 三代 古鼎彝法书名画,兼辆连轴,寝食与俱。”⒉接连不断。《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大伙一打听,原来港口码头有紧急的装船任务,码头工人们正在连轴大干。”
    • 8.
      逃反释义:旧指离家躲避兵乱。
    • 9.
      避兵释义:⒈谓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汉 焦赣《易林·无妄之谦》:“东行避兵,南去不祥。”唐 唐彦谦《毘陵道中》诗:“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明 冯梦龙《风流梦·杜宝移镇》:“因报马连催,虏信紧急,打发家眷往 临安 避兵。”丰子恺《辞缘缘堂》:“将避兵 桐庐,留别 杭州 诸友。”⒉谓避开敌军。《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破敌未堪息战马,避兵又必赖良谋。”凌力《星星草》第十五章:“人皆说捻子善避兵,又怕打不着;我要说: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⒊谓避免兵器所伤。唐 马总《意林》卷四:“肉芝是万岁蟾蜍,头上有丹书八
    • 10.
      閲日释义:⒈度日;过日子。 《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 唐 韩琬《御史台记·来俊臣》:“由是,告密之徒纷然道路。名流僶勉閲日而已。”宋 陶穀《清异录·婆娑儿》:“郑遨 隐居,有高士问:‘何以閲日?’”清 王夫之《殷浴日时艺序》:“甲午避兵入 宜江 山中,有姪子之慟,浴日 拂拭而慰之。少閒,无以閲日,浴日 始以帖括见示。”⒉经历的日子。宋 赵与时《<宾退录>序》:“余里居待次,宾客日相过,平生闻见所及,喜为客诵之。意之所至,宾退或笔於牘,閲日滋久,不觉盈轴。”

避兵(bib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避兵是什么意思 避兵读音 怎么读 避兵,拼音是bì bīng,避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避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