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口食 口食的意思
kǒushí

口食

简体口食
繁体
拼音kǒu shí
注音ㄎㄡˇ ㄕ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shí sì yì,(1) 吃。【组词】:食肉。食欲。(2) 吃的东西。【组词】: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3) 俸禄。【例句】:“君子谋道不谋食”。(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组词】:日食。月食。 ◎ 拿东西给人吃。【例句】:食母(乳母)。 ◎ 用于人名。【例句】: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基本含义

指吃饭的事情,也指食物。

口食的意思

口食 [kǒu shí]

1. 食物。

[ things to eat; ]

2. 膳食;饭食。

船上供给口食。

[ meal; ]

3. 〈方〉:口粮。

这是全营战士五天的口食。

[ grain ration; ]

口食 引证解释

⒈ 食物。

《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马瑞辰 通释:“就之言求也……以就口食,犹《易·颐》‘自求口实’。”
《三国志·吴志·朱然传》:“寝疾二年,后渐增篤,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於道。”
又为饭食;伙食。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軿凑得一两银子在此,也办不成甚货,凭你买些菓子船里喫罢。口食之类,是在我们身上。”

⒉ 犹口粮。

唐 白居易 《采地黄者》诗:“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四:“虽不出巡徼,常廪口食。”
柳青 《铜墙铁壁》第四章:“就算自己揹上口食,军用锅支起,没柴水怎能做饭?”


国语词典

口食 [kǒu shí]

⒈ 饭食。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〇出》:「君口食,奴自供。要睡时,先自睡。」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口食之类,是在我们身上。」


口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产羊释义:母羊。 《北史·元孚传》:“孚 陈便宜表曰:‘皮服之人,未尝粒食……乞以牸牛产羊,餬其口食。’”
    • 2.
      散放释义:⒈发放。《清会典事例·户部·赈饥三》:“又諭:前因 碭山 等五县 河 水漫淹,当经降旨先行抚恤,赏给一月口粮,加恩给賑两箇月,七分次贫并六分极贫民,加恩给賑一箇月,概行散放折色,以资口食。”⒉谓在野外放牧。《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浠水望城乡的生产规划》:“养牛,要逐步改变过去常年散放习惯。”⒊放诞不羁。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外形足恭,容虔言恪,而神疏心慢,中怀散放,受任不忧,居局不治,盖难分之五也。”
    • 3.
      歧嶷释义:⒈《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毛 传:“岐,知意也;嶷,识也。”后谓幼年聪慧为“歧嶷”。《后汉书·马援传》:“客卿幼而歧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文选·左思<吴都赋>》:“歧嶷继体,老成弈世。”刘逵 注:“歧嶷,谓有识知也。”《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彭城王勰 字 彦和,少而歧嶷,姿性不羣。”⒉谓六、七岁。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歧嶷﹞亦言六、七岁也。”王闿运《王仲章碣》:“君天姿雋异,缉熙光明,曾未歧嶷,堂堂神秀。”
    • 4.
      泥笋释义:⒈指含泥之荻芽。因荻之嫩芽似竹之笋,故称。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泥笋苞初荻,沙茸出小蒲。”仇兆鳌 注:“荻笋含泥,蒲茸出沙。”⒉状如蚯蚓的小动物。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一》:“南人口食可谓不择之甚……又有泥笋者,全类蚯蚓,扩而充之,天下殆无不可食之物。”
    • 5.
      空草释义:⒈荒草。 ⒉贝母的别名。见明李明珍《本草纲目·草二·贝母》。⒊不拌料的牲口食草。
    • 6.
      説化释义:劝说使感化。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四出:“请它归,着些言语説化伊。”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三出:“奴家便相怜,与它身衣口食。教人説化我,共它成因眷。”

口食(kou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口食是什么意思 口食读音 怎么读 口食,拼音是kǒu shí,口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口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