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口马 口马的意思
kǒu

口马

简体口马
繁体口馬
拼音kǒu mǎ
注音ㄎㄡˇ ㄇ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基本含义

指说话不经思考,随意乱说。

口马的意思

口马 [kǒu mǎ]

1. 口北出的马。泛指良马。

口马 引证解释

⒈ 口北出的马。泛指良马。

《北齐书·李密传》:“高祖 频降手书劳问,并赐口马。”
《隋书·王韶传》:“以功进位开府,封 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口马杂畜以万计。”
《新唐书·食货志一》:“州府岁市土所出为贡……异物、滋味,口马、鹰犬,非有詔不献。”


国语词典

口马 [kǒu mǎ]

⒈ 称张家口或山西吞虎口所产的蒙古马。亦泛指良马。

《北齐书·卷二二·李元忠传》:「高祖频降手书劳问,并赐口马。」


口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英烟台条约释义:又称《芝罘条约》。英国借口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在烟台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可派员入云南通商与调查;英人可经甘肃、青海、四川进入西藏,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在租界免征厘金,在内地只收子口税,免其他内地税。这个条约扩大了英国在华特权,并使英国得以侵入中国云南、西藏地区。
    • 2.
      勒铭燕然释义:谓建立武功。语本《后汉书·窦宪传》:“﹝ 竇宪 ﹞与北单于战於 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 私渠比鞮海。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餘万头。於是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 柳鞮 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餘万人。
    • 3.
      彪形释义:身躯魁伟。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童贯 彪形燕頷,亦微有髭。”《水浒传》第七六回:“但见人人虎体,个个彪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那边便来了五六个彪形汉子,手执着明晃晃的对子大刀。”茅盾《子夜》一:“门口马路上也有一个彪形大汉站着。”
    • 4.
      第二次鸦片战争释义:1856— 1860年中国人民反抗英法联军侵略的战争。19世纪50年代,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 市场,扩大殖民特权,英国制造亚罗船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发动了这次侵略战争。1857年 12月攻占广州,次年一度攻进天津。沙皇俄国和美国以“调停”为名,支持英法侵略。清政府与英法俄 美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沙俄侵略军侵入黑龙江,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 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1859年英法借口换约侵犯大沽。守卫炮 台的将士和当地人民奋

口马(koum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口马是什么意思 口马读音 怎么读 口马,拼音是kǒu mǎ,口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口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