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韵律 韵律的意思
yùn

韵律

简体韵律
繁体韻律
拼音yùn lǜ
注音ㄩㄣˋ ㄌ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ùn,(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韵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韵。韵腹(韵母中主要元音)。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韵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2) 和谐而有节奏的。【组词】:韵白。琴韵悠扬。(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组词】:风韵。气韵。韵味。

lǜ,(1) 法则,规章。【组词】: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2) 约束。【组词】:律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组词】: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组词】:律诗。(5) 姓。

基本含义

指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节奏、韵脚和音调。也可指自然界中的有规律的节律。

韵律的意思

韵律 [yùn lǜ]

1. 平仄和押韵规范。

[rules of rhyming;]

韵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韵律”。

⒉ 声韵和节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

《旧唐书·元稹传》:“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听湖波拍岸,挺单调,可是有韵律。”

⒊ 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节律。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她的肩背有韵律地波动着。”


国语词典

韵律 [yùn lǜ]

⒈ 舞蹈时以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速度等称为「韵律」。

⒉ 凡某一现象作周期性的反复,通称为「韵律」。如四季的循环、地球的运转。

⒊ 古代诗词的平仄格式与押韵规则,亦指西方诗歌的节奏,以音节或音步为单位;一指 散文作品中规则的律动。

⒋ 美学上指使声音谐和的法则。


韵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步格诗释义:音步是诗行中按一定规律出现的轻音节和重音节的不同组合成的韵律最小单位。
    • 2.
      仄仄平平释义: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 3.
      余韵绕梁释义:韵:韵律。 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
    • 4.
      具耳释义:鉴别韵律的听力。
    • 5.
      准备活动释义:指较剧烈运动前所做的一系列身体练习。旨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预先得到适当活动,为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做各种运动动作作准备,以预防伤害事故。内容有走跑练习、基本体操、韵律操、武术操、游戏以及各种专门性练习。
    • 6.
      分节歌释义:同一曲调配上多段歌词构成的歌曲。各段歌词在字数、韵律等方面大体相同。民歌和群众歌曲中最为常见。如《蓝花花》、《四季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
    • 7.
      协调性释义: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谓。
    • 8.
      协韵释义:⒈押韵,符合韵律。⒉音韵学用语。一种因不知古今音异而随意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的作法。开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宋朝,朱熹是代表。
    • 9.
      合韵释义:⒈同一韵律。⒉叶韵。谓韵脚符合韵部或韵辙。如:这首诗写的很好,但末句不合韵。⒊即合元音。参见“合元音”。
    • 10.
      声病释义: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 南朝 梁 沉约 等,至 唐 乃有此称。唐 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稹 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识声病。”宋 苏轼《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札子》:“试经义者主虚浮之文,考试赋者主声病之学,纷紜争竞,理在不疑。”《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胡三省 注:“声病,谓以平、上、去、入四声辑而成文,音从声顺谓之声,反是则谓之病。”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上》:“昔之诗赋亦何足以得士,然
    • 11.
      天津快板释义:曲艺的一种。是解放后在 天津 时调的大数子调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新曲种。在群众业余曲艺演唱的实践中,对原有曲调加以改革,形成较为自由活泼,又有韵律节奏的朗诵体曲艺。句式通常为五字句和七字句。演员自击竹板、节子演唱,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等。曲目都为短篇。
    • 12.
      孤韵释义:⒈独特的风格;超凡的韵律。⒉指单调或单一的音律。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僧灵澈》:“刘梦得曰:‘诗僧多出江右,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音之乐。’”
    • 13.
      平仄释义:平声和仄声(上、去、入三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韵律。
    • 14.
      平平仄仄释义: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 15.
      拈韵释义:⒈随意取用某一韵做诗,与“限韵”相对。⒉指韵律。
    • 16.
      构厦释义:亦作“构夏”。营造大厦。比喻治理国事或建立大业。唐 元稹《酬郑从事宴望海亭》诗:“忆年十五学构厦,有意盖覆天下穷。安知四十虚富贵,朱紫束缚心志空。”唐 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輒写古体謌诗一百首,百韵至两韵律诗一百首,合为五卷,奉启跪陈,或希构厦之餘,一赐观览。”《太平广记》卷一三七引《太原事迹·武士彠》:“微时,与邑人 许文寳 以鬻材为事……私言必当大贵。及 高祖(唐高祖)起义兵,以鎧胄从入 关。故乡人云:‘士彠 以鬻材之故,果逢构夏之秋。’”
    • 17.
      格律诗释义: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的诗。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它们每一首的句数,每一句的字数都是固定的;其中字的平仄,句的押韵,以及某些句子要对仗都有一定的规则。
    • 18.
      正月十五雪打灯释义:农村传统民谣,八月十五云遮日,来年正月十五雪打灯,这预示着来年有好年景。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天气存在着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韵律是指某一种天气出现之后,对应未来若干天以后将出现与之对应的天气。
    • 19.
      海韵释义:“韵”就是“韵味,韵律”的意思,即大海的旋律。
    • 20.
      神籁自韵释义:指天然之音自成韵律。

韵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步格诗释义:音步是诗行中按一定规律出现的轻音节和重音节的不同组合成的韵律最小单位。
    • 2.
      仄仄平平释义: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 3.
      余韵绕梁释义:韵:韵律。 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
    • 4.
      具耳释义:鉴别韵律的听力。
    • 5.
      准备活动释义:指较剧烈运动前所做的一系列身体练习。旨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预先得到适当活动,为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做各种运动动作作准备,以预防伤害事故。内容有走跑练习、基本体操、韵律操、武术操、游戏以及各种专门性练习。
    • 6.
      分节歌释义:同一曲调配上多段歌词构成的歌曲。各段歌词在字数、韵律等方面大体相同。民歌和群众歌曲中最为常见。如《蓝花花》、《四季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
    • 7.
      协调性释义: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谓。
    • 8.
      协韵释义:⒈押韵,符合韵律。⒉音韵学用语。一种因不知古今音异而随意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求和谐的作法。开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宋朝,朱熹是代表。
    • 9.
      合韵释义:⒈同一韵律。⒉叶韵。谓韵脚符合韵部或韵辙。如:这首诗写的很好,但末句不合韵。⒊即合元音。参见“合元音”。
    • 10.
      声病释义: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 南朝 梁 沉约 等,至 唐 乃有此称。唐 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稹 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识声病。”宋 苏轼《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札子》:“试经义者主虚浮之文,考试赋者主声病之学,纷紜争竞,理在不疑。”《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胡三省 注:“声病,谓以平、上、去、入四声辑而成文,音从声顺谓之声,反是则谓之病。”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上》:“昔之诗赋亦何足以得士,然
    • 11.
      天津快板释义:曲艺的一种。是解放后在 天津 时调的大数子调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新曲种。在群众业余曲艺演唱的实践中,对原有曲调加以改革,形成较为自由活泼,又有韵律节奏的朗诵体曲艺。句式通常为五字句和七字句。演员自击竹板、节子演唱,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等。曲目都为短篇。
    • 12.
      孤韵释义:⒈独特的风格;超凡的韵律。⒉指单调或单一的音律。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僧灵澈》:“刘梦得曰:‘诗僧多出江右,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音之乐。’”
    • 13.
      平仄释义:平声和仄声(上、去、入三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韵律。
    • 14.
      平平仄仄释义: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 15.
      拈韵释义:⒈随意取用某一韵做诗,与“限韵”相对。⒉指韵律。
    • 16.
      构厦释义:亦作“构夏”。营造大厦。比喻治理国事或建立大业。唐 元稹《酬郑从事宴望海亭》诗:“忆年十五学构厦,有意盖覆天下穷。安知四十虚富贵,朱紫束缚心志空。”唐 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輒写古体謌诗一百首,百韵至两韵律诗一百首,合为五卷,奉启跪陈,或希构厦之餘,一赐观览。”《太平广记》卷一三七引《太原事迹·武士彠》:“微时,与邑人 许文寳 以鬻材为事……私言必当大贵。及 高祖(唐高祖)起义兵,以鎧胄从入 关。故乡人云:‘士彠 以鬻材之故,果逢构夏之秋。’”
    • 17.
      格律诗释义: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的诗。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它们每一首的句数,每一句的字数都是固定的;其中字的平仄,句的押韵,以及某些句子要对仗都有一定的规则。
    • 18.
      正月十五雪打灯释义:农村传统民谣,八月十五云遮日,来年正月十五雪打灯,这预示着来年有好年景。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天气存在着前后对应的韵律关系。韵律是指某一种天气出现之后,对应未来若干天以后将出现与之对应的天气。
    • 19.
      海韵释义:“韵”就是“韵味,韵律”的意思,即大海的旋律。
    • 20.
      神籁自韵释义:指天然之音自成韵律。

韵律造句

1.春风像一首动人的诗,可人的韵律在唇齿之间缠绵。

2.人生像一首诗,它有自己的韵律和节奏,也有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

4.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5.秋天是富裕的,因为树枝上挂满了累累硕果;秋天是贫瘠的,因为花朵早已凋谢在枝头;秋天是满足的,因为一年的辛勤耕耘终于有了收获;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6.我渴望风的抚慰。哪怕风中带着沙的尘埃,我渴望雪的静默。哪怕雪中奏着冷的韵律,我渴望回到天真烂漫的童年。哪怕皱纹已经爬上我的额头……

7.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的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8.在数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魔光幻影,神秘莫测;在数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和谐的韵律、抽象的彩虹,让人难以割舍;在数学的字里行间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璀璨夺目,流光溢彩,另人目不暇接。

9.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10.因此列举这一小部分事,显明他的许多行为。记下来了但没有韵律,总之情感真挚而不考虑文采。

11.人生读来几乎像一首诗,他有自己的韵律和节拍,也有生长和腐败的内在周期。

12.像夏日一样热情奔放,像夏日一样激动人心,像夏日一样编写着灵动而充满节奏韵律的曲调。

13.自然是艺术的,艺术是自然的。自然的方式,自然的格调,自然的韵律。艺术是模仿大自然的结果。

14.流淌那缕不柒纤尘的韵律

15.看书不能走马观花,要在心里默读,才能体会到韵律

韵律(yunlv)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韵律是什么意思 韵律读音 怎么读 韵律,拼音是yùn lǜ,韵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韵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