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吴趋 吴趋的意思

吴趋

简体吴趋
繁体吳趨
拼音wú qū
注音ㄨˊ ㄑ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ú,(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例句】: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例句】: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组词】: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4) 姓。

qū cù, ◎ 古同“促”,催促;急速。

基本含义

指追随权势者,投靠有势力的人。

吴趋的意思

吴趋 [wú qū]

1. 犹吴门,指吴地。门外曰趋。

3. 见“吴趋曲”。

吴趋 引证解释

⒈ 犹 吴门,指 吴 地。门外曰趋。

清 顾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僕本 吴 趋士,雅志陵秋霜。”
清 孙旸 《真珠帘》词:“计日到 吴 趋,正黄花堪数。”
清 吴兆骞 《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怆然作歌》:“忆昨故乡百不忧,命儔啸侣 吴 趋游。”

⒉ 见“吴趋曲”。


吴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农船释义:指农用船只。吴趋《姑苏野史·刬板船之歌》:“虽然它是农船,在城市里也需要。”
    • 2.
      吴趋释义:⒈犹吴门,指吴地。门外曰趋。⒉见“吴趋曲”。
    • 3.
      吴趋曲释义:亦省作“吴趋”。吴 地歌曲名。
    • 4.
      四姓释义:⒈指四个姓氏。自汉以来,历代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的。如:东汉明帝时外戚有樊、郭、阴、马四姓(见《后汉书·明帝纪》李贤注);三国蜀有焦、娄、孟、毛四姓(见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吴有朱、张、顾、陆四姓(见《文选·陆机〈吴趋行〉》李善注);晋广陵郡有雷、蒋、谷、鲁四姓(见《晋书·刘颂传》);唐有崔、卢、李、郑四姓(见《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等。⒉南北朝世族,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谓之四姓。⒊泛指名门贵族。
    • 5.
      夷貊释义:古代对东方和北方民族之称。 亦泛指各少数民族。《史记·日者列传》:“盗贼发不能禁,夷貊不服不能摄。”《旧唐书·郑畋传》:“茫茫赤县,仅同夷貊之乡;惴惴黔黎,若在狴牢之内。”明 卓珂月《花舫缘》第一出:“止有 吴趋、唐子畏,年少多才,翰墨流传夷貊,词章妙絶古今。”
    • 6.
      帝功释义:帝王的功业。 汉 班固《东都赋》:“分州土,立市朝,作舟舆,造器械,斯乃 轩辕氏 之所以开帝功也。”晋 陆机《吴趋行》:“王迹隤阳九,帝功兴四遐。”
    • 7.
      延陵季子释义: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诸樊(或称 谒)、馀祭、馀眛(一作 夷昧)、季札。季札 贤,寿梦 欲废长立少。季札 让不可。寿梦 卒,诸樊 立,与 馀祭、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季札 离国赴 延陵(一说封于 延陵),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延陵子”。三国 魏 曹植《赠丁仪》诗:“思慕 延陵子,宝劒非所惜。”晋 陆机《吴趋行》:“穆穆
    • 8.
      诸华释义:犹诸夏。指中原诸国。后指中原。《左传·襄公四年》:“劳师於戎,而 楚 伐 陈,必弗能救,是弃 陈 也。诸华必叛。”杜预 注:“诸华,中国。”晋 陆机《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灼灼光诸华。”唐 柳宗元《禡牙文》:“秦 定 百越,汉 开九郡,自兹编列,同于诸华。”
    • 9.
      鱼丸释义:食品。将鱼肉剁成碎末,加上佐料而制成的丸状物。吴趋《姑苏野史·五月太湖银鱼汛》:“此外,还可用银鱼做鱼丸或饺子馅。”《文汇报》14:“我初次吃到 福州 鱼丸,是在1936年夏。”亦称“鱼丸子”。《文汇报》7:“然后讲到怎样烧鱼,怎样浇汁鱼,怎样做鱼丸子。”

吴趋(wuq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吴趋是什么意思 吴趋读音 怎么读 吴趋,拼音是wú qū,吴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吴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