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求知 求知的意思
qiúzhī

求知

简体求知
繁体
拼音qiú zhī
注音ㄑㄧㄡˊ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ú,(1) 设法得到。【组词】: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2) 恳请,乞助。【组词】: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3) 需要。【组词】:需求。供过于求。

zhī zhì,(1) 晓得,明了。【组词】: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 使知道。【组词】:通知。知照。(3) 学识,学问。【例句】:知识,求知。无知。(4) 主管。【例句】: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组词】:相知。知音。知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例句】:故知(老朋友)。(1) 同“智”,智慧。

基本含义

渴望学习知识,追求知识的渴求。

求知的意思

求知 [qiú zhī]

1. 探求知识;检查或研究以便获得更多的知识。

[seek knowledge;]

求知 引证解释

⒈ 探求知识。

唐 皇甫湜 《上江西李大夫书》:“居蓬衣白之士,所以勤身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辝其亲,甘穷飢而乐别离者,岂有二事哉!篤守道而求知也。”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二:“在抗战期间, 中国 千万青年对于求知的无比热情,是十分令人感动的。”
丁玲 《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她热忱于社会主义,热忱于妇女解放,热忱于求知。”

⒉ 谓希求被人了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少年急於求知,投赠公卿,动千百言,殊嫌繁冗,兼自减身分。”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孤行其自信力,而不敢求知于人人。”


国语词典

求知 [qiú zhī]

⒈ 探求知识。

唐·皇甫湜〈上江西李大夫书〉:「所以勤身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辞其亲,甘穷饿而乐别离者,岂有二事哉!笃守道而求知也。」


求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榭释义:高耸入云的楼台。 唐 许敬宗《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中天表云榭,载极耸崑楼。”唐 陆龟蒙《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之三:“几多云榭倚青冥,越 燄烧来一片平。”宋 林光朝《送别陈侍郎应求知泉州》诗:“十年杯酒开云榭,一样官衔过 洛阳。”
    • 2.
      使符释义:天子使者所持的符信。《汉书·文帝纪》:“﹝ 文帝 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又 颜师古 注:“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宋 曾巩《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进闻邦计,出假使符。”
    • 3.
      侥冒释义:贪冒;贪图。 宋 曾巩《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罪浮於罚,慙溢於颜。何侥冒之使然,实矜全之有自。”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当是时,必无增年诡籍侥冒宠荣者。”明 归有光《送福建按察司王知事序》:“其侥冒而莫之觉,遭诬而莫为之理者有矣。”
    • 4.
      八命释义:⒈周代官爵分为九等级,称九命。其中八命为王之三公及州牧。⒉泛指朝廷重臣。⒊古人通过龟卜所要求知道的八件事。
    • 5.
      写貌释义:⒈描绘形象,写生。唐 李绰《尚书故实》:“﹝ 顾况 ﹞尝求知 新亭 监,人或詰之,谓曰:‘余要写貌海中山耳。’”宋 邓椿《画继》:“天宝 中,上忽思 嘉陵江 山水,遂假 吴生 驛递,令往写貌。”⒉指画像。唐 白居易《题旧写真图》诗:“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宋艺,蜀郡 人,工写貌。”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蜀中写像》:“蜀 自炎 汉 至於巨 唐,将相理 蜀,皆有遗爱,民怀其德,多写真容。年代既远,穨损皆尽,惟 唐 杜相国 及圣朝 吕侍郎 二十二处见存,六处有写貌人名,一十六
    • 6.
      困知勉行释义: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 7.
      坤厚释义:⒈谓大地博厚。 宋 曾巩《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盖伏遇皇帝陛下乾刚独断,坤厚兼容。”宋 苏轼《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制》:“推美《国风》,夙茂《周南》之化;考祥《羲易》,共成坤厚之功。”⒉指大地。《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今肇基卜筑,衝冒鬱蒸,俶扰坤厚,乖违前训。”
    • 8.
      宝山空回释义: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出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多指求知)。
    • 9.
      寻求释义:寻找追求:寻求知识。寻求真理。
    • 10.
      强烈释义:⒈极强的;力量很大的:强烈的求知欲。 太阳光十分强烈。⒉鲜明的;程度很高的:强烈的对比。强烈的民族感情。⒊强硬激烈:强烈反对。强烈的要求。
    • 11.
      排比释义:修辞格的一种。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短语、分句或句子,来加强语势或深化语意。如“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 12.
      智识欲释义:追求知识的欲望。
    • 13.
      晽晽释义:求知貌。
    • 14.
      楙楙释义:求知貌。
    • 15.
      欲望释义: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求知的欲望。
    • 16.
      求知心切释义:追求知识,心情十分迫切。
    • 17.
      求知欲释义:⒈强烈要求得到满足的欲望。 ⒉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 18.
      求知若渴释义: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 19.
      求知释义:探求知识:求知欲。求知若渴。
    • 20.
      濂溪释义:湖南省 道县 水名。 宋 理学家 周敦颐 世居溪上。周 晚年移居 江西 庐山 莲花峰 下,峰前有溪,因取旧居 濂溪 以为水名,并自以为号,世称 濂溪先生。宋 黄庭坚 有《濂溪诗》。《宋史·道学传一·周敦颐》:“﹝ 周敦颐 ﹞以疾求知 南康军。因家 庐山 莲花峯 下,前有溪,合於 湓江,取 营道 所居 濂溪 以名之。”清 方苞《余处士墓表》:“求 朱子 遗蹟,再至 匡庐,淹留 濂溪、鹿洞。”

求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榭释义:高耸入云的楼台。 唐 许敬宗《奉和圣制登三台言志应制》:“中天表云榭,载极耸崑楼。”唐 陆龟蒙《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之三:“几多云榭倚青冥,越 燄烧来一片平。”宋 林光朝《送别陈侍郎应求知泉州》诗:“十年杯酒开云榭,一样官衔过 洛阳。”
    • 2.
      使符释义:天子使者所持的符信。《汉书·文帝纪》:“﹝ 文帝 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又 颜师古 注:“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宋 曾巩《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进闻邦计,出假使符。”
    • 3.
      侥冒释义:贪冒;贪图。 宋 曾巩《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罪浮於罚,慙溢於颜。何侥冒之使然,实矜全之有自。”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当是时,必无增年诡籍侥冒宠荣者。”明 归有光《送福建按察司王知事序》:“其侥冒而莫之觉,遭诬而莫为之理者有矣。”
    • 4.
      八命释义:⒈周代官爵分为九等级,称九命。其中八命为王之三公及州牧。⒉泛指朝廷重臣。⒊古人通过龟卜所要求知道的八件事。
    • 5.
      写貌释义:⒈描绘形象,写生。唐 李绰《尚书故实》:“﹝ 顾况 ﹞尝求知 新亭 监,人或詰之,谓曰:‘余要写貌海中山耳。’”宋 邓椿《画继》:“天宝 中,上忽思 嘉陵江 山水,遂假 吴生 驛递,令往写貌。”⒉指画像。唐 白居易《题旧写真图》诗:“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宋艺,蜀郡 人,工写貌。”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蜀中写像》:“蜀 自炎 汉 至於巨 唐,将相理 蜀,皆有遗爱,民怀其德,多写真容。年代既远,穨损皆尽,惟 唐 杜相国 及圣朝 吕侍郎 二十二处见存,六处有写貌人名,一十六
    • 6.
      困知勉行释义: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 7.
      坤厚释义:⒈谓大地博厚。 宋 曾巩《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盖伏遇皇帝陛下乾刚独断,坤厚兼容。”宋 苏轼《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制》:“推美《国风》,夙茂《周南》之化;考祥《羲易》,共成坤厚之功。”⒉指大地。《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今肇基卜筑,衝冒鬱蒸,俶扰坤厚,乖违前训。”
    • 8.
      宝山空回释义: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出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多指求知)。
    • 9.
      寻求释义:寻找追求:寻求知识。寻求真理。
    • 10.
      强烈释义:⒈极强的;力量很大的:强烈的求知欲。 太阳光十分强烈。⒉鲜明的;程度很高的:强烈的对比。强烈的民族感情。⒊强硬激烈:强烈反对。强烈的要求。
    • 11.
      排比释义:修辞格的一种。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短语、分句或句子,来加强语势或深化语意。如“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 12.
      智识欲释义:追求知识的欲望。
    • 13.
      晽晽释义:求知貌。
    • 14.
      楙楙释义:求知貌。
    • 15.
      欲望释义: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求知的欲望。
    • 16.
      求知心切释义:追求知识,心情十分迫切。
    • 17.
      求知欲释义:⒈强烈要求得到满足的欲望。 ⒉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 18.
      求知若渴释义: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 19.
      求知释义:探求知识:求知欲。求知若渴。
    • 20.
      濂溪释义:湖南省 道县 水名。 宋 理学家 周敦颐 世居溪上。周 晚年移居 江西 庐山 莲花峰 下,峰前有溪,因取旧居 濂溪 以为水名,并自以为号,世称 濂溪先生。宋 黄庭坚 有《濂溪诗》。《宋史·道学传一·周敦颐》:“﹝ 周敦颐 ﹞以疾求知 南康军。因家 庐山 莲花峯 下,前有溪,合於 湓江,取 营道 所居 濂溪 以名之。”清 方苞《余处士墓表》:“求 朱子 遗蹟,再至 匡庐,淹留 濂溪、鹿洞。”

求知造句

1.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2.不远千里,日夜兼程,心情紧迫,求知如渴。

3.由于求知心切,他废寝忘食地发奋学习。

4.小青是个10岁的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特别是淡眉下那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滴溜溜地不停地四下张望,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5.好奇心是求知的欲望,好奇心是发明的动力,好奇心是灵感的源泉。

6.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求知道上的铺石。

7.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求知道路上的铺路石。

8.卸下懒散的心态,装载快乐的情绪。登上勤奋的战靴,踏上求知的路途。点亮智慧的明灯,步入美丽的校园。

9.变得对数学有兴趣,变得对数学有动力,变得对数学有一种求知欲。

10.面对这种因无知而造成的后果,他萌发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11.这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

12.他不是下乘之才,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激发起他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他是会取得好成绩的。

13.这要是用在求知研究上面,可以认为是学海无涯,不断进取。

14.带着激情与求知的渴望上学,载着满足与丰硕的收获回家。

15.学海无涯。毕业只标志着一个人受教育的一个阶段。不断求知,持续进取,才能使我们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16.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17.爱情中有种境界,少年出于好奇,青年在于审美,中年归于求知

18.求知识是当代青年的特点。

19.课堂上,您捕捉我们求知的目光。

20.这孩子求知欲望很强,学习非常刻苦。

求知(qiu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求知是什么意思 求知读音 怎么读 求知,拼音是qiú zhī,求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求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