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求治 求治的意思
qiúzhì

求治

简体求治
繁体
拼音qiú zhì
注音ㄑㄧㄡˊ ㄓ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ú,(1) 设法得到。【组词】: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2) 恳请,乞助。【组词】: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3) 需要。【组词】:需求。供过于求。

zhì,(1) 管理,处理。【组词】: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2) 整理。【组词】:治河。治水。(3) 惩办。【组词】:治罪。处(chǔ)治。(4) 医疗。【组词】:治病。治疗。医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组词】:治蝗。治蚜虫。(6) 从事研究。【组词】:治学。治史。(7) 安定。【组词】: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组词】:府治。治所。(9) 姓。

求治的意思

求治 [qiú zhì]

1. 请求给以治疗。


求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兢惕释义:戒惧。《南史·王融传》:“悚怍之情,夙宵兢惕。”唐 白居易《为宰相贺雨表》:“臣等位忝钧衡,职乖燮理;仰阴阳而增惧,顾霖雨而怀惭。无任兢惕之至!”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三:“内视自省,兢惕不安。”《清史稿·高宗纪六》:“﹝ 乾隆 五十六年﹞二月己酉,諭:‘朕孜孜求治,兢惕为怀。’”
    • 2.
      嘉纳释义:赞许并采纳。多为上对下而言。《汉书·循吏传·黄霸》:“天子嘉纳 敞(张敞)言,召上计吏,使侍中临飭如 敞 指意。”《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上厉精求治,数引 魏徵 入卧内,访以得失;徵 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五:“祝太史 芷塘 以诗集见示,予小献蒭蕘,太史深为嘉纳。”茅盾《子夜》九:“赵伯韬 嘉纳似的一笑,回到他的沙发里。”
    • 3.
      守宰释义:指地方长官。《后汉书·朱浮传》:“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拜守宰者,印组光华,车骑辉赫,荣兼九族,取贵一时。”宋 秦观《鲜于子骏行状》:“閲守宰以求治,慎迁易以去弊。”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宋文帝 性仁厚恭俭,勤於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百官谐於其职,守宰以六期为断,吏不苟免,民有所係,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冯跋 每次派遣守宰,都亲自接见,询问为政要领。”
    • 4.
      扁鹊换心释义: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
    • 5.
      明时释义:⒈阐明天时的变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孔颖达 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南朝 梁 陆倕《新刻漏铭》:“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中:“治歷明时之本,固在于此也。”⒉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仲治 旡年。”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严复《戊戌八月感事》诗:“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 6.
      求艾释义:《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赵岐 注:“艾可以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为喻。”后因以“求艾”泛指寻求治病之药。元 虞集《端午节诗》:“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亦比喻探求治国立业之道。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二:“近岁尝见《纪孟》十诗……如:‘争地争城立霸基,焉能一统混华夷;力期行政须求艾,深欲为王愧折枝。’”清 魏源《秋夕三章》诗之二:“三年求艾,一月攘鷄,桑榆未晚,尚其企而。”
    • 7.
      白衣仙人释义:指 观世音菩萨。因常著白衣、坐白莲中,故称。宋 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诗:“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輟耒女废筐,白衣仙人 在高堂。”亦作“白衣大士”、“白衣观音”。《剪灯馀话·芙蓉屏记》:“每日於 白衣大士 前礼百餘拜,密诉心曲,虽隆寒盛暑弗替。”《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小生见 白衣大士 出现,特来瞻礼!’”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咸淳临安志》云:‘晋 天福 四年,得奇木,刻 观音大士 象。钱忠懿王(钱俶)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即其地建 天竺看经院
    • 8.
      程效释义:⒈考核;衡量。 《礼记·儒行》“程功积事,推贤而进之”唐 孔颖达 疏:“言儒者欲举人之时,必程效其功绩,累其事,知其事堪可,乃推而进达之。”⒉谋求功效。《明史·刘宗周传》:“明年九月入都,上疏曰:‘陛下励精求治,宵旰靡寧,然程效太急,不免见小利而速近功,何以致 唐 虞 之治。’”按,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载此文,“效”作“効”。
    • 9.
      老奸释义:⒈亦作“老奸”。指极为奸诈的人。宋 张孝祥《满江红·于湖怀古》词:“巴 滇 緑骏追风远,武昌 云旆连 江 赤。笑老姦、遗臭到如今,留空壁。”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他在位年久,骄侈心压倒求治心,想要一个顺从意旨的人作宰相,自己可以纵情享乐,老奸 李林甫 因此被用来代替 张九龄。”⒉见“老姦”。
    • 10.
      耆德释义: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之称。《书·伊训》:“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唐 韩愈《论孔戣致仕状》:“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四:“卿忠言嘉諫,宜时有陈奏,以副朕眷待耆德求治之意。”明 袁宏道《八识略说叙》:“是故非耆德大宿,登相家之閫閾,鲜有能涉性海之洪澜,躋智岳於层颠者也。”
    • 11.
      讲治释义:⒈讲求治国之道。⒉讲习研治。
    • 12.
      请水释义:旧时的一种迷信活动。由巫师装神弄鬼,替病家祈求治病的神水。
    • 13.
      贞观之治释义:史家对唐太宗政绩的美称。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627—649)。太宗君臣以隋亡为鉴,孜孜求治,注意纳谏,继续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修订律令,改善吏治,减轻赋役,使经济复苏,人口增加,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
    • 14.
      鋭精释义:⒈谓磨砺武器使锋利。⒉谓用心专一﹐专心一志。⒊精粹纯一。⒋犹赞美。更多解释。⒌谓磨砺武器使锋利。《史记·淮阴侯列传》:“且天下鋭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⒍谓用心专一,专心一志。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淮南王 安 鋭精黄白,庶几轻举,卒离亲伏白刃之罪。”王利器 校注:“鋭精犹言勤鋭专精。汉 人习用语。”晋 葛洪《抱朴子·守塉》:“鋭精蓺文,意忽学稼。”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鋭精细巧,心疏体统。”宋 司马光《应诏言朝政阙失状》:“即位以来,鋭精求治,耻为
    • 15.
      黼座释义:⒈帝座。天子座后设黼扆,故名。元 袁桷《次韵正旦会朝诗》:“香拥衮龙开黼座,风廻笙鹤舞钧天。”清 陈梦雷《西洋贡狮子赋》:“皇帝御极十有七载,凝龙图於黼座,握凤历於璇宫。”《清史稿·礼志七》:“乾隆 五十年,设宴 乾清宫 ……年最高者,如百五岁司业衔 郭钟岳 等,得随一品大臣同趋黼座,亲与赐觴。”⒉借指天子。宋 林逋《送范希文寺丞》诗:“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宋 洪迈《容斋三笔·吾家四六》:“黼座端临,五帝神圣而其臣莫及。”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下·王文恪公》:“﹝ 林文忠公 诗﹞风雷何日

求治(qiu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求治是什么意思 求治读音 怎么读 求治,拼音是qiú zhì,求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求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