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圣 [rù shèng]
1. 谓达到高超玄妙的境界。
入圣 引证解释
⒈ 谓达到高超玄妙的境界。
引唐 齐己 《读<阴符经>》诗:“清虚可保昇云易,嗜慾终知入圣难。”
宋 王安石 《寄王逢原》诗:“晤言相与入圣处,一取万古光芒回。”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古人之画,细入毫髮,飞走之态,罔不穷极,故能通灵入圣,役使鬼神。”
入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入德释义:进入圣人品德修养的境域。
- 2.
圣子释义:⒈超凡入圣的儿子或登帝位的儿子。⒉“上帝圣子”的简称。基督教基本信条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
- 3.
圣境释义:⒈宗教信徒所向往的超凡入圣的境界。⒉指传道的境域。有时用于比喻或讽刺。⒊比喻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中出神入化的境界。
- 4.
圣门释义:⒈谓进入圣道之门。 ⒉谓孔子的门下。亦泛指传孔子之道者。
- 5.
宣尼释义:汉平帝 元始 元年追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尼公,后因称 孔子 为 宣尼。见《汉书·平帝纪》。晋 左思《咏史》诗之四:“言论準 宣尼,辞赋拟 相如。”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师友》:“互乡 童子,当愿接於 宣尼;苏门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五》:“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清 恽敬《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入圣之要,下学上达,宣尼 所传,存之存之。”
- 6.
条教释义:法规,教令。《汉书·董仲舒传》:“仲舒 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晋书·殷仲堪传》:“领 晋陵 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録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唐无可《书事寄万年厉员外》诗:“条教关天道,歌謡入圣聪。”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处则为佔毕絃诵,而出则为条教号令。”严复 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凡其群之部勒条教愈分明者,则其族愈强,而其种之传愈远。”
- 7.
洗心换骨释义:道家语,指洗去尘心,换掉凡骨,即可超离凡尘而入圣。
- 8.
磨淬释义:磨砺,锻炼。唐 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宋 苏辙《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诗:“魏华 自磨淬,峻秀不包裹。”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刘得仁》:“鏗鏘金玉,难合同流,而不厌於磨淬。”明 李东阳《祁阳县学重修记》:“尔诸生归而求之,洗濯磨淬,入圣贤之域,庶几尔业与兹学其俱新也。”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晋 之东,犹振刷磨淬,灭 慕容,灭 姚秦,灭 李蜀,是虫死不僵,虎毙犹立也。以此言之,宋 尚不得比 晋,而况 汉 唐 乎?”
- 9.
证圣释义:佛教语。谓证入圣果。
- 10.
超凡入圣释义:⒈佛教宣扬超脱尘世而达到圣人的境界。⒉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一》:“且看圣人是如何?常人是如何?自己因甚便不似圣人?因甚便这是常人?就此理会得透,自可超凡入圣。” 原意是通过把自己和“圣人”“常人”对比的自我修养,就能超越凡庸,达到所谓的圣贤境界。后常用来形容学识专长超过一般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有时也比喻超越现实世界(多含贬义)。凡:尘世,普通人。
- 11.
遭历释义:⒈遭逢;遭受。夏衍《杀人的与活人的》:“作为一个‘美国人’之后才在电气工学界发挥了超人入圣之天才的 史坦因美兹,在他的祖国 波兰 是遭历过惨淡的经历的。”⒉指亲身经历过或遭受过的事。明 汤显祖《<大司空心吾张公年谱>序》:“顾前后遭歷,未尝不险以阻。”叶圣陶《孤独》:“对于近时的遭历,便比较浮浅一点。”
- 12.
须陀洹果释义:梵语的音译。意译为“预流”、“入流”。谓预入圣者之流。声闻乘四圣果之一,断除三界中的见惑,即证此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