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社 [jiāo shè]
1. 祭祀天地。周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
3. 古代祭祀天地之处。
郊社 引证解释
⒈ 祭祀天地。 周 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参见“郊祀”。
引《礼记·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朱熹 集注:“郊,祭天;社,祭地。”
明 刘基 《上陵》诗:“郊社既虔,宗庙孔威。”
⒉ 古代祭祀天地之处。
引《书·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街西尚书省东门,至省前横街,南即御史臺,西即郊社。”
国语词典
郊社 [jiāo shè]
⒈ 郊,冬至到南郊外祭天。社,夏至到北郊外祭地。郊社指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
引《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郊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舞生释义:明 清 举行郊社之祭及祀 孔 典礼中的乐生和舞生的合称。
- 2.
坛庙官释义:坛庙,坛指天坛、地坛等,庙指祖庙及诸神庙,按周礼,春官有典祀,负责四郊坛庙的祭祀,以后,汉奉常之属有诸庙令,魏晋六朝有太庙令,唐宋有郊社令,都是掌郊庙的长官,明代始专设天坛、地坛、帝王庙、祈谷殿等各祠祭专属奉礼之官,清代还增设守卫,都称坛庙官。
- 3.
外祭释义:指郊社山川等祭祀。与内祭相对。
- 4.
孝友释义:⒈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 《诗·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 孝友。”毛 传:“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后汉书·韩棱传》:“棱 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餘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唐 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夫人在家,以聪明孝友为父母所偏爱。”宋 王安石《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诗:“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清 钮琇《觚賸续编·李生孝友》:“余因叹其处人伦之变,而孝友不失其常,可谓贤矣。”⒉指对兄弟友爱。《书·君陈》:“惟孝友於兄弟,克施
- 5.
禄食释义:⒈俸禄。 《汉书·食货志上》:“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明 李东阳《文林郎谢公墓志铭》:“公自奉数俭,虽被封锡,禄食仅仅,益自节缩为义举。”⒉食禄。指供职官府享有俸禄。《后汉书·朱暉传》:“禄食之家,不与百姓争利。”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万福 自始从军至卒,禄食七十年,未尝病一日,典九郡皆有惠爱。”⒊指食禄者。清 方文《云间五子·徐闇公孚远》诗:“禄食逾千亿,谁是英雄人?”
- 6.
转局释义:⒈古代用符盘进行占卜,谓之“转局”。汉 仲长统《昌言下》:“简郊社,慢祖禰,逆时令,背大顺,而反求福祐于不祥之物,取信诚于愚惑之人,不亦误乎?彼图家画舍转局指天者,不能自使室家滑利,子孙富贵,而望其能致之于我,不亦惑乎?”⒉旧时原已有客人的妓女,转接另一个客人,叫“转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伯芬 又使个眼色给 蘅舫,叫他不要转局,蘅舫 是吃什么饭的人,自然会意。”《廿载繁华梦》第十四回:“若当时同席上有认识的,也过来周旋周旋,这个派头,唤做转局,凡为客的见此情景,从没有吃醋的。”
- 7.
饮福宴释义:祭祀完毕的宴饮。宋 高承《事物纪原·礼祭郊祀·饮福》:“《宋朝会要》曰:乾德 元年十二月以南郊礼毕,大宴於 广德殿。自后凡大礼毕,皆设宴如此例,曰饮福宴。”据《文献通考·郊社四》、《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元年》载,此宴始于 乾德 元年十一月。
- 8.
饿显释义:因饿死而扬名。引申为隐居不仕,过贫困生活,而名扬于世。语本《论语·季氏》:“伯夷、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汉 扬雄《法言·渊骞》:“或问:‘柳下惠 非隐者与?’曰:‘君子谓之不恭。古者高饿显,下禄隐。’”宋 王安石《送郊社朱兄徐郎东归》诗:“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