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涉 [jiāo shè]
1. 与他人相互协商以便对某事得出解决办法。
例在这问题上继续与他交涉。
英[ negotiate; ]
2. 关连;关涉。
英[ relate; ]
交涉 引证解释
⒈ 关系;牵涉。
引前蜀 贯休 《闻无相道人顺世》诗之五:“百千万亿偈,共他勿交涉。”
宋 范成大 《病中闻西园新花已茂及竹径皆成而海棠亦未过》诗:“春虽与病无交涉,雨莫将花便破除。”
明 李贽 《杂述·解经文》:“纵然为得空来,亦即是掘地出土之空,如今之所共见太虚空耳,与真空总无交涉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六:“他们的写字和日常业务交涉较少。”
⒉ 接触;往来。
引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熙嘏 但言平生不喜与 福建 子交涉。”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从今以后,再也不与男人交涉。”
鲁迅 《热风·人心很古》:“他们和外界毫无交涉,也不受别民族的影响,还是原始的状态,真不愧所谓‘羲皇上人’。”
⒊ 谓跟对方协商以期解决有关问题。
引《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不与洋人交涉,宦途甚觉顺利。”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如果发现火星或者金星上有人,那个时候我们再来交涉关于团结他们,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
⒋ 指有待协商解决的问题。
引茅盾 《三人行》:“令堂太太和 陆麻子 那里的交涉请你去办。”
国语词典
交涉 [jiāo shè]
⒈ 牵连、关联。
引宋·范成大〈病中闻西园新花已茂及竹迳皆成而海棠亦未过〉诗:「春虽与病无交涉,雨莫将花便破除。」
⒉ 相互协商,以解决相关事项。
引《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不与洋人交涉,宦途甚觉顺利。」
《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自己不便合那邓门上交涉,叫家人王福去结交了他。」
近谈判
⒊ 有待协商解决的问题。
引《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就是兄弟罢官不做,后任也办不来这宗交涉,地方上定然吃亏。」
⒋ 来往、接触。
例如:「自从他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便不再与黑道交涉了。」
交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争涉释义:争执交涉。
- 2.
交涉释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办交涉。 你去交涉一下,看能不能提前交货。
- 3.
先礼后兵释义:指在和对方交涉时,先讲道理;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强硬手段。 兵:武力,这里泛指强硬手段。
- 4.
几经释义:经过多次:几经波折。 几经交涉。
- 5.
出面释义:亲自出来或以某种名义出来(做某件事):这事你出面交涉吧。由工会出面,组织这次体育比赛。
- 6.
勾煽释义:串连鼓动。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查滇越鉄路火车到 河口 后,不愿照章停留,听候查验,暨路工多 广 人,虑有勾煽,迭向其交涉,并陈明钧部在案。”陶成章《浙案纪略》附录《绍兴府暨山会两县会禀各宪文》:“﹝ 光绪 ﹞三十二年间,秋瑾 又以上海公学之名,创设学会,藉以勾煽同志,结为党援。”
- 7.
南洋大臣释义: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1861年 清 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由两 江 总督兼任,管理东南沿海及 长江 沿岸各口岸通商、交涉事务。参见“南洋”。
- 8.
南洋释义:⒈清末指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特设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管理对外贸易、交涉事务。⒉指南洋群岛,现称马来群岛。
- 9.
口舌释义:⒈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口舌是非。⒉指劝说、争辩、交涉时说的话:班长费了很多的口舌,才说服他躺下来休息。
- 10.
坛坫释义:⒈会盟的坛台。《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桓公 朝天下,会诸侯,曹子(曹沫)以一剑之任,枝 桓公 之心于坛坫之上。”明 宋濂《燕书》之二三:“襄公 曰:‘人皆相率,约君以礼,子奈何欲兴戎乎?坛坫之间,玉帛交错,而使甲士厠之,人其谓我何?’”⒉指谈判场所。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日本 于此次交涉,以区区一纸恫吓之书,居然索我巨量之权利于坛坫俎豆之间,所获不可谓不丰。”《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公电·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合全国之心,结全国之力,一致对外,犹惧不足以争胜坛坫,保全海疆。”⒊法坛。郭沫若《李白与杜
- 11.
外交代表机关释义:一国派驻在另一国的官方机构。一般有大使馆、公使馆、代办处。其主要任务是代表本国与派驻国进行联系、交涉,保护本国及侨民的利益,了解派驻国情况,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等。外交代表机关所在地不可侵犯。
- 12.
外交代表释义:也称“外交使节”。一国派往别国处理两国关系等外交事务的正式代表。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互派的外交代表有大使、公使、代办等,为常驻外交代表,他们代表国家与驻在国进行联系和交涉,保护本国利益,发展友好关系等。也有为出席国际会议、参加重要庆典而派出的临时外交代表。外交代表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 13.
外交释义: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
- 14.
外务释义:⒈本身职务以外的事。⒉与外国交涉的事务。
- 15.
展敬释义:祭拜;省候致敬。《后汉书·郑玄传》:“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恶得及第》:“广明 初,崔厚 侍郎榜,贵主力取鼎甲。榜除之夕,为设庭燎,仍为宴具,以候同年展敬。”《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既蒙尊神下降,请到房中,容氏儿展敬。”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公使以护商为名,彼此可长驻京师,眷属僕从,任其随带,朝贺结交,随时展敬。”
- 16.
扳谈释义:攀谈;交涉。
- 17.
机器局释义:清 代管理机械工业的官署。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附录《李提摩太亲王宜游历各国说》:“数十年来,华洋交涉,开前代未有之局,亦既洞悉其治国养民之法。故专设总署、设海军、设机器局以及各学堂。”
- 18.
杂捐释义:正税以外的各种摊派。 清 马建忠《复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然后可截长补短,一律减至值百抽十,外加各色杂捐,似可当釐金之入。”郭沫若《中国史稿》第四编第三章第四节:“豁免捐税布告中规定:……免征本年和历年积欠的田赋,免缴除供地方所用以外的杂捐。”
- 19.
来使释义:奉命前来办交涉的使者: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 20.
武官释义:⒈军事方面的官员。⒉使馆中负责与驻在国军事部门进行联系和交涉的外交官。通常由一国军事部门派出。有陆军武官、海军武官、空军武官。武官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
交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争涉释义:争执交涉。
- 2.
交涉释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办交涉。 你去交涉一下,看能不能提前交货。
- 3.
先礼后兵释义:指在和对方交涉时,先讲道理;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强硬手段。 兵:武力,这里泛指强硬手段。
- 4.
几经释义:经过多次:几经波折。 几经交涉。
- 5.
出面释义:亲自出来或以某种名义出来(做某件事):这事你出面交涉吧。由工会出面,组织这次体育比赛。
- 6.
勾煽释义:串连鼓动。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查滇越鉄路火车到 河口 后,不愿照章停留,听候查验,暨路工多 广 人,虑有勾煽,迭向其交涉,并陈明钧部在案。”陶成章《浙案纪略》附录《绍兴府暨山会两县会禀各宪文》:“﹝ 光绪 ﹞三十二年间,秋瑾 又以上海公学之名,创设学会,藉以勾煽同志,结为党援。”
- 7.
南洋大臣释义: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1861年 清 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由两 江 总督兼任,管理东南沿海及 长江 沿岸各口岸通商、交涉事务。参见“南洋”。
- 8.
南洋释义:⒈清末指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特设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管理对外贸易、交涉事务。⒉指南洋群岛,现称马来群岛。
- 9.
口舌释义:⒈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或纠纷:口舌是非。⒉指劝说、争辩、交涉时说的话:班长费了很多的口舌,才说服他躺下来休息。
- 10.
坛坫释义:⒈会盟的坛台。《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桓公 朝天下,会诸侯,曹子(曹沫)以一剑之任,枝 桓公 之心于坛坫之上。”明 宋濂《燕书》之二三:“襄公 曰:‘人皆相率,约君以礼,子奈何欲兴戎乎?坛坫之间,玉帛交错,而使甲士厠之,人其谓我何?’”⒉指谈判场所。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日本 于此次交涉,以区区一纸恫吓之书,居然索我巨量之权利于坛坫俎豆之间,所获不可谓不丰。”《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公电·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合全国之心,结全国之力,一致对外,犹惧不足以争胜坛坫,保全海疆。”⒊法坛。郭沫若《李白与杜
- 11.
外交代表机关释义:一国派驻在另一国的官方机构。一般有大使馆、公使馆、代办处。其主要任务是代表本国与派驻国进行联系、交涉,保护本国及侨民的利益,了解派驻国情况,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等。外交代表机关所在地不可侵犯。
- 12.
外交代表释义:也称“外交使节”。一国派往别国处理两国关系等外交事务的正式代表。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互派的外交代表有大使、公使、代办等,为常驻外交代表,他们代表国家与驻在国进行联系和交涉,保护本国利益,发展友好关系等。也有为出席国际会议、参加重要庆典而派出的临时外交代表。外交代表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 13.
外交释义: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
- 14.
外务释义:⒈本身职务以外的事。⒉与外国交涉的事务。
- 15.
展敬释义:祭拜;省候致敬。《后汉书·郑玄传》:“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恶得及第》:“广明 初,崔厚 侍郎榜,贵主力取鼎甲。榜除之夕,为设庭燎,仍为宴具,以候同年展敬。”《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既蒙尊神下降,请到房中,容氏儿展敬。”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公使以护商为名,彼此可长驻京师,眷属僕从,任其随带,朝贺结交,随时展敬。”
- 16.
扳谈释义:攀谈;交涉。
- 17.
机器局释义:清 代管理机械工业的官署。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附录《李提摩太亲王宜游历各国说》:“数十年来,华洋交涉,开前代未有之局,亦既洞悉其治国养民之法。故专设总署、设海军、设机器局以及各学堂。”
- 18.
杂捐释义:正税以外的各种摊派。 清 马建忠《复李伯相札议中外官交涉仪式洋货入内地免厘禀》:“然后可截长补短,一律减至值百抽十,外加各色杂捐,似可当釐金之入。”郭沫若《中国史稿》第四编第三章第四节:“豁免捐税布告中规定:……免征本年和历年积欠的田赋,免缴除供地方所用以外的杂捐。”
- 19.
来使释义:奉命前来办交涉的使者: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 20.
武官释义:⒈军事方面的官员。⒉使馆中负责与驻在国军事部门进行联系和交涉的外交官。通常由一国军事部门派出。有陆军武官、海军武官、空军武官。武官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