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卒 [bào zú]
1. 得急病突然去世。
英[die suddenly;]
暴卒 引证解释
⒈ 突然死亡。
引汉 焦赣 《易林·蒙之明夷》:“奄忽暴卒,痛伤我心。”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白环九 司寇,无疾暴卒。”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五章:“马刹空 暴卒的消息到第四天才传到 福州。”
⒉ 指突然进犯之士卒。
引《艺文类聚》卷四九引 汉 扬雄 《卫尉箴》:“闕为城衞,以待暴卒。”
国语词典
暴卒 [bào zú]
⒈ 突然去世。
引《新唐书·卷九二·杜伏威传》:「伏威好神仙长年术,饵云母被毒,武德七年二月,暴卒。」
近暴崩 暴毙 暴死
⒉ 凶恶残暴的士兵。
引汉·扬雄〈卫尉箴〉:「阙为城卫,以待暴卒。」
暴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冈比西斯释义:cambyses,波斯帝国国王。 居鲁士的儿子。父死后继位。公元前525年灭亡埃及。后国内发生起义,在返国途中暴卒。
- 2.
发疾释义:犹发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景公 退 穰苴,苴 发疾而死。”《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兄 客卿 敏惠早夭,母 藺夫人 悲伤发疾慌惚。”《新唐书·郭銛传》:“长庆 三年,暴卒。太后遣使按问发疾状,久乃解。”《太平广记》卷一九八引《国史纂异·崔融》:“唐 国子司业 崔融 作 武后 册文,因发疾而卒。”
- 3.
悼惜释义:哀伤惋惜。多用以对死者。《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 成都。先主 甚悼惜。”《隋书·循吏传·樊叔略》:“晨起,至狱门,於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 亳州 刺史,諡曰‘襄’。”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誄辞、哀辞、祭文,亦一类也,皆生者悼惜死者之情,随作者起义而已。”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独有二巨篋……訇然堕板上。两篋皆破,顿足悼惜。”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十九章:“对死者是何等悼惜,竟慷慨地用柏木棺材厚葬她。”
- 4.
扶服释义:⒈亦作“扶伏”。亦作“扶匐”。同“匍匐”。伏地爬行。形容急遽,竭力。《礼记·檀弓下》:“《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诗·邶风·谷风》作“匍匐救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折軫。”《南史·隐逸传上·剡县小儿》:“因自投下牀,扶匐至母尸侧,顿絶而死。”元 揭傒斯《临川女》诗:“闻汝即赴死,扶服到河滨。”王闿运《熊氏墓表》:“睋而有间,恭人暴卒,同官命妇,扶服救丧。”⒉趴伏于地。《汉书·霍光传》:“中孺 扶服叩头曰:‘老臣得託命将军,此天力也。’”《汉书·匈奴传下》:“呼韩邪 携国归化
- 5.
报罗释义:旧称考取进士后暴卒者。事涉迷信,说法不一。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罗玠,贞元 五年及第,关宴,曲江 泛舟,舟沉,玠 以溺死。后有关宴前卒者,谓之‘报罗’。”宋 王楙《野客丛书·报罗二说》:“《杂説》谓进士放榜,须有一人谢世,名曰报罗使,言报大罗天也。《摭言》又谓‘罗玠,贞元 中及第,开宴,曲江 泛舟,玠 以溺死。后有开试(关试)前卒者谓之报罗。’二説不同。”
- 6.
睋而释义:须臾;顷刻;短时间。 《公羊传·定公八年》:“阳虎 拘 季孙,孟氏 与 叔孙氏 迭而食之。睋而鋟其板。”《公羊传·定公八年》:“睋而曰:‘彼哉彼哉!’”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公羊传》:“睋,读为‘俄’,俄谓须臾之顷也……作睋者,假借字耳。”王闿运《龙中允妻熊氏墓表》:“今皇四载,国多温沴,夫疾维几,既穷医祷。睋而有间,恭人暴卒。”
- 7.
蛊道释义:蛊术。《史记·龟策列传》:“如 丘子明 之属,富溢贵宠,倾於朝廷,至以卜筮射蛊道,巫蛊时或颇中。”《东观汉记·敬隐宋皇后传》:“数月,诬奏贵人使婢为蛊道祝诅,七年,遂被譖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