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遗文 遗文的意思
wén

遗文

简体遗文
繁体遺文
拼音yí wén
注音ㄧˊ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 wèi,(1) 丢失。【组词】:遗失。遗落。(2) 漏掉。【组词】:遗忘。遗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组词】:补遗。路不拾遗。(4) 余,留。【组词】: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组词】:遗骨。遗言。遗嘱。(6) 不自觉地排泄。【组词】:遗尿。遗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组词】:遗传。(8) 抛弃。【组词】:遗弃。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遗文的意思

遗文 [yí wén]

1. 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诗文。

2. 散逸的诗文。

4. 前代留下的法令条文、礼乐制度。

遗文 引证解释

⒈ 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诗文。

《史记·太史公自序》:“猎儒 墨 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絶 惠王 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虽有益世之书,犹谓之不及前代之遗文也。”
唐 元结 《<箧中集>序》:“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祖师者不见近作。”
宋 苏轼 《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没追和其韵》:“遗文付来哲,后事待诸友。”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两地书>序言》:“﹝ 韦素园 ﹞病殁于 北平 同仁医院了,大家想搜集他的遗文,为他出一本纪念册。”

⒉ 散逸的诗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文宗 时, 郑覃 侍讲禁中,以经籍道丧,屡以为言。詔令祕阁,搜访遗文。”

⒊ 前代留下的法令条文、礼乐制度。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至於举贤良,崇孝弟,明考课,虽宇内初辑,然庶政大体,弥纶备具,遗文故事,施於后世,皆可为法。”
宋 蔡襄 《明礼》:“冠婚丧葬,礼之大者,冠礼今不復议,婚礼无復有古之遗文。”


遗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星聚释义:即五星连珠。 《宋书·天文志三》:“今案遗文所存,五星聚者有三:周 汉 以王,齐 以霸。周 将伐 殷,五星聚房。齐桓 将霸,五星聚箕。汉高 入 秦 五星聚东井。齐 则永终侯伯,卒无更纪之事。是则五星聚有不易行者矣。”唐 王珪《咏汉高祖》:“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
    • 2.
      倍诵释义:背诵。倍,通“背”。清 方苞《左华露遗文序》:“年十二能倍诵五经,游庠序有闻。”
    • 3.
      六誓释义:《尚书》中六篇誓文的总称。《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 五帝”晋 范宁 注:“誥誓,《尚书》六誓七誥是其遗文。”杨士勋 疏:“六誓者,即《尚书》《甘誓》、《汤誓》、《牧誓》、《泰誓》、《费誓》、《秦誓》也。”
    • 4.
      厘正释义:订正:厘正遗文。
    • 5.
      古事释义:⒈文献;旧事。《史记·太史公自序》:“百年之閒,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 太史公。”《周书·宗懔传》:“懔 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輒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新唐书·崔琳传》:“侍中 宋璟 亲礼之,每所访逮,尝曰:‘古事问 仲舒,今事问 琳,尚何疑?’”瞿秋白《最低问题》:“可怜的‘五四’运动,竟成历史的古事。”⒉典故。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中:“﹝ 颜延之 ﹞其源出于 陆机,尚巧似……又喜用古事,弥见拘束。”
    • 6.
      复用释义:重复运用。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语词复用例》:“古人用助语词,有两字同义而复用者。《左传》‘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尚,即犹也。《礼记》‘人喜则斯陶’,斯,即则也。”姚维锐《古书疑义举例增补·补语词复用例》:“《水经注》:‘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愚按,容,或也;‘容或’复用。”
    • 7.
      如干释义:若干。表示不定数。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是用缀缉遗文,永貽世范,为如干秩,如干卷。”《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免,某月须如干救助。”胡三省 注:“如干,犹言若干也。程大昌 曰:若干者,设数之言也。干,犹箇也。若箇,犹言几何枚也。又説:干者,十干,自甲至癸也,亦以数言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张 母大喜,多方乞贷,共得如干数。”
    • 8.
      孔壁释义:⒈孔子 故宅的墙壁。据传古文经出于壁中,故著称。《汉书·鲁恭王馀传》:“恭王 初好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宫,闻鐘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復坏。於其壁中得古文经传。”宋 周越《法书苑·李阳冰书》:“阳冰 李大夫 书云:‘某志在古篆……常痛 孔 壁遗文、汲冢 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元 柳贯《尊经堂诗》:“济南 耄言出,孔 壁发神秘。”元 王逢《后无题》诗之五:“衣冠并入 梁园 宴,简册潜回 孔 壁光。”⒉指 孔 壁古文经书。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二十四》:“孔 壁,固古文也,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则与博士
    • 9.
      排纂释义:编撰,编辑。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一·方伯公遗事》:“先祖方伯公年九十餘,读书排纂不輟。”清 谭献《<唐诗录>序》:“举三百年之遗文,离为八集,都为一编。排纂未竟,旋以图南;悠悠五载,復事发正,録成定本。”
    • 10.
      收辑释义:⒈招集整顿;收复安抚。 《北齐书·魏兰根传》:“宝寅 至 雍州,收辑散亡,兵威復振。”《周书·文帝纪下》:“景(侯景)请留收辑 河 南。”⒉收集。宋 朱熹《书先吏部韦斋铭并刘范二公帖后》:“敢收辑遗文,藏之家庙,以示子孙。”清 邓显鹤《<船山遗书目录>序》:“﹝ 船山 ﹞殁后四十年,遗书散佚,其子 敔 始为之收辑推阐。”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一般编年体的《杜甫诗集》,大率在《耒阳》一诗之后还有所收辑。”参见“收集”。
    • 11.
      条奏释义:逐条上奏。 《汉书·元帝纪》:“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奏,毋有所讳。”《后汉书·侯霸传》:“霸 明习故事,收録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载垣端华肃顺各款》:“御史 董元醇 条奏事件,特召见 载垣 等面諭照行。”《清史稿·高宗纪一》:“准本年新进士条奏地方利弊。”
    • 12.
      毕集释义:全部聚集。《史记·太史公自序》:“百年之閒,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博采之道弘,则异闻毕集。”前蜀 杜光庭《谢独引令宣付编入国史表》:“蓬岛 芝宫,咸加炳焕,祇林柰苑,毕集精严。”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当今风气日开,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
    • 13.
      沈霾释义:⒈亦作“沉霾”。阴霾。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二》:“每从人问律,俱戒莫入,且雨雾沉霾,莫为引导。”⒉埋没;泯灭。清 邓显鹤《书熊襄愍传后》:“我 高祖纯皇帝 谓其晓畅军事,为 明 代巨擘,披览遗文,憮然太息。特詔求 熊 氏后而予以官,遂使胜国孤臣,起沉霾而光日月。”清 沉埏《砚归歌》:“廿载沉霾竟何处,草堂屡过劳梦思。”梁启超《读<春秋>界说》:“此义也,孔子 自言之,孟子 又言之,董子、太史公 又言之,而竟数千年沉霾晦昒,无一发明。”
    • 14.
      理命释义:⒈谓敬事天命。《汉武帝内传》:“方丈之阜,为理命之室;沧浪海岛,养九老之堂。”晋 桓玄《与八座桓谦等论沙门应致敬事书》:“沙门之所以生生资存,亦日用於理命。岂有受其德而遗其礼,沾其惠而废其敬哉!”⒉即治命。谓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与神智不清时的“乱命”相对。唐 时避 高宗 李治 之讳,改作“理命”。唐 白居易《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 元宗简 ﹞语其子 途 云……‘我殁,其遗文得 乐天 为之序,无恨矣。’既而 途 奉理命,号而告予。”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 晟 等﹞虔窆公主于 万年县
    • 15.
      短折释义:⒈夭折,早死。《书·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孔颖达 疏:“郑玄 以为凶短折皆是夭枉之名,未齔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晋书·愍怀太子传》:“遹 不幸丧亡,伤其迷悖,又早短折,悲痛之怀,不能自已。”宋 叶适《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香山 之冈,云木茫茫;其年短折,其存永长。”清 姚鼐《<张冠琼遗文>序》:“敝耗精气而至於短折,何不自惜之甚也。”⒉短少;欠缺。《元典章·户部七·仓库》:“内六升与正粮一体收贮,如有短折数目,拟依腹里折耗例,以五年为折,准除四升。”
    • 16.
      石室释义:⒈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 《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晋 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又东南逕 司马子长 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 四年,汉阳 太守 殷济 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新唐书·礼乐志三》:“建石室於寝园,以藏神主,至禘祫之岁,则祭之。”⒉指石造的墓室。《宋书·礼志二》:“汉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唐 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石室兮沉沉,蓬莱山 兮寂又阴。”宋 叶适《朱文
    • 17.
      精思释义:⒈精力和思虑。《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虽竭精思,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有按剑相眄之跡,是使布衣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宋 曾巩《拟辞免修五朝国史状》:“此臣所以穷日夜,惫精思,不敢忘须臾,志在於斯文。”明 方孝孺《悯知赋哀叶廷振》:“疲精思於编简兮,驰志虑於遗文。”⒉精心思考。汉 王充《论衡·超奇》:“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后汉书·张衡传》:“衡 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諫。精思傅会,十年乃成。”《新唐书·虞世南传》:“﹝ 虞世南 ﹞与兄 世基 同受学於 吴 顾野王 餘
    • 18.
      诰誓释义:⒈古代君王训诫勉励民众的文告。 《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范宁 注:“誥誓,《尚书》六誓七誥是其遗文。五帝之世道化淳备,不须誥誓而信自著。”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唐 虞 流于典謨,商 夏 被于誥誓。”范文澜 注:“《尚书》所载皆典謨训誥誓命之文。”《新唐书·柳浑传》:“浑 跪曰:‘五帝无誥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⒉借指《尚书》。《文选·班固<典引>》:“帝者之上仪,誥誓所不及已。”蔡邕 注:“本事曰誥,戎事曰誓。”吕延济 注:“誥誓谓《尚书》也。言
    • 19.
      追叹释义:谓追溯往事而感叹。汉 蔡邕《陈太丘碑文》:“河南 尹 种府君,临郡追叹功德。”《三国志·吴志·薛莹传》:“建衡 三年,皓 追叹 莹 父 综 遗文,且命 莹 继作。”清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同治元年》:“然而事已至此,不遑追叹。”
    • 20.
      逸字释义:⒈指草书字。《宣和画谱·刘正夫》:“正夫 喜书学,多作行法……晚年间作逸字,独藏于家。”⒉谓散逸的诗文。宋 晁补之《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詔畀千金访遗逸,遗文逸字往往出。”⒊指脱字。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第三编:“经典相承之字,偏旁所从,及注义及序例中之字,而不见于部中者,学者谓之逸字。”

遗文(yi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遗文是什么意思 遗文读音 怎么读 遗文,拼音是yí wén,遗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遗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