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六气 六气的意思
liù

六气

简体六气
繁体六氣
拼音liù qì
注音ㄌ一ㄡˋ ㄑ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ù lù,(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例句】: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1) 〔六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2) 〔六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基本含义

指人的神态和气质,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或风度。

六气的意思

六气 [liù qì]

1. 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

2. 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

3. 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4. 中医术语。或指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

6. 中医术语。或指人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以其本为气所化,故名。见《灵枢经·决气》。

六气 引证解释

⒈ 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

《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鬱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
成玄英 疏:“阴、阳、风、雨、晦、明,此六气也。”

⒉ 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

《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成玄英 疏引 李颐 曰:“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
《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引 陵阳子 《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是为六气也。”

⒊ 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管子·戒》:“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
尹知章 注:“六气,即好、恶、喜、怒、哀、乐。”

⒋ 中医术语。或指寒、热、燥、湿、风、火六种症候。

《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 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如何?’…… 岐伯 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

⒌ 中医术语。或指人体内的精、气、津、液、血、脉,以其本为气所化,故名。见《灵枢经·决气》。


国语词典

六气 [liù qì]

⒈ 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之气。

《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
《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⒉ 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管子·戒》:「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

⒊ 中医上指:(1)​ 人体生命活动的六种基本物质。即精、气、津、液、血、脉。(2)​ 在天空中依不同季节、不同方位的六种气候因素而生的变化。指风、寒、暑、湿、燥、火。


六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气释义:⒈指太初、太始和太素之气。⒉指天、地、人之气。⒊道教语。指太阴、太阳、中和之气。⒋道教语。指上中下三丹田之气。⒌中医指六气中的第三气,即暑气,属于相火。
    • 2.
      下气释义:⒈证名。指肠胃郁结而排泄气体。⒉指人体下部之气。⒊运气学说术语。指六气定位下之气。如水位下之土气、土位下之木气等。⒋谓态度恭顺,平心静气。
    • 3.
      五节释义:⒈宫、商、角、徵、羽五声的节奏。《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杜预 注:“五声之节。”唐 孟郊《又上养生书》:“法天之听而听之,听不违於五节也。”⒉古代以五行配四时的五个季节。即春、夏、季夏、秋、冬。《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杜预 注:“六气之化,分而序之,则成四时,得五行之节。”
    • 4.
      五行之气释义:五行之气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气之气,也叫五运,是五运六气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
    • 5.
      五行顺布释义:五行之气按相生规律布散于天地间,行四时,感六气,是化生万物的起源。
    • 6.
      五运六气释义:中医学名词。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素问·至真要大论》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推断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 7.
      六志释义:指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杜预 注:“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使不过节。”
    • 8.
      六沴释义:谓六气不和。气不和而相伤为沴。
    • 9.
      六气释义:⒈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 指阴、阳、风、雨、晦、明。《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鬱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成玄英 疏:“阴、阳、风、雨、晦、明,此六气也。”⒉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谓朝旦之气(朝霞)、日中之气(正阳)、日没之气(飞泉)、夜半之气(沆瀣)、天之气、地之气。《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成玄英 疏引 李颐 曰:“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楚辞·远游
    • 10.
      六淫释义:⒈谓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太过而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参见“六疾”。⒉中医名词。谓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乃外感疾病的主要病因。《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风、寒、暑、湿、燥、火。”清 魏源《默觚上·学篇十四》:“人之生也不过数十年,天地之水火在人身用之经数十年,饮食益之,七情六淫沴之,始而壮,既而衰矣。”
    • 11.
      六醴释义:犹六气。
    • 12.
      化源释义:⒈教化的本源。 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昭室化源,发扬大号。”唐 李翱《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其论释氏之害於人者,尚列为高等,冀感悟圣明,岂不欲发明化源,抑絶小道。”《旧唐书·李绛传》:“陛下思广天聪,亲览国史,垂意精颐,鉴於化源,实天下幸甚。”⒉指掌教化之位。《旧唐书·李渤传》:“若言不行,计不从,顺奉身速退,不宜尸素於化源。”⒊中医学指六气的生化之源。《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炙甘草汤方”集解引 张璐 曰:“津液枯槁之人,宜预防二便秘濇之虞,麦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医宗金鉴
    • 13.
      医和释义:春秋 时 秦国 良医。医为职业称谓,和 是名字。据《左传·昭公元年》载,他曾倡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谓“六气”太过,可引起不同疾病。曾为 晋平公 治病,以为其疾不可治。赵孟 以为良医。见《左传·昭公元年》。后借指良医。《旧唐书·懿宗纪》:“自秋已来,忽尔婴疹,坐朝既闕,踰旬未瘳。六疾斯侵,万机多旷,医和 无验,以至弥留。”宋 黄庭坚《古诗上苏子瞻》之二:“医和 不并世,深根且固蔕。”
    • 14.
      太者有余释义:五运六气中,太宫、太商、太角、太徵、太羽运气太过的意思。
    • 15.
      客主加临释义:五运六气术语,指逐年司天客气加临固定的主气上,用以推测气候及疾病变化。
    • 16.
      少阴热化释义:为六气施化之一,中医运气术语。是指少阴的热气加于受少阴所克的阳而为热化。
    • 17.
      御正释义:⒈控驭使不偏斜。《管子·戒》:“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邪行亡乎体,违言不存口。”⒉官名。北周 所置。《周书·申徽传》:“明帝 以御正任总丝纶,更崇其术为上大夫,员四人,号大御正,又以 徽 为之。”北周 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御正以官触父名,不拜。”《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二年》:“六月,乙酉,周 使御正 殷不害 来聘。”胡三省 注:“《周书·申徽传》曰:‘御正,任专丝纶’,盖中书舍人之职也。《北史·卢辩传》:‘武成 元年,增置御正四人,位上大夫。’考之《唐六典》则曰
    • 18.
      御辩释义:驾驭世变。辩,通“变”。语本《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郭象 注:“御六气之变者,即是游变化之涂也。”南朝 齐 谢朓《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於皇克圣,时乘御辩。”北周 庾信《喜晴应诏》诗:“御辩诚膺録,维皇称有建。”
    • 19.
      文轨释义:⒈文字和车轨。古代以同文轨为国家统一的标志。语本《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晋书·谢安传》:“安 方欲混一文轨,上疏求自北征。”唐 李德裕《谢恩不许让官表状》:“况今四表无事,六气斯和,簫勺可致於治平,文轨尽同於元化。”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一戎而倒载干戈,万国而混同文轨。”郑观应《盛世危言·铁路》:“至今日而地球九万里风气大通,以日行百里计之,环球一周,累年不能达,文轨何由一,声问何由通乎?”⒉引申指疆域。《周书·乐运传》:“文轨之内,奔赴未尽;隣境远闻,使犹未至。”⒊
    • 20.
      格祀释义:古代祀求六气和顺的祭礼。

六气(liuq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六气是什么意思 六气读音 怎么读 六气,拼音是liù qì,六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六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