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自反 自反的意思
fǎn

自反

简体自反
繁体
拼音zì fǎn
注音ㄗˋ ㄈ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ì,(1) 本人,己身。【组词】: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2) 从,由。【组词】:自从。自古以来。(3) 当然。【组词】: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4) 假如。【例句】: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fǎn,(1) 翻转,颠倒。【例句】:反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反复。反侧。(2)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例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反诉。反馈。适得其反。物极必反。(3) 抵制,背叛,抗拒。【组词】:反霸。(4)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组词】:反常。(5) 回击,回过头来。【组词】:反驳。反攻。反诘。反思。反躬自问。(6) 类推。【组词】:举一反三。

基本含义

指自己反思自己,自我检讨和批评。

自反的意思

自反 [zì fǎn]

1. 反躬自问;自己反省。

2. 犹自改。

3. 犹自止。

4. 自行类推。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 自相矛盾。

6. 自行恢复。

7. 自行回返;自然地折回。

9. 汉字中有些形声字,以构成该字之两单字相切,适为该字的读音。例如:女、良为“娘”;舍、予为“舒”,欠、金为“钦”之类,称为“自反”。然此仅为偶合,非一般规律。

自反 引证解释

⒈ 反躬自问;自己反省。

《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赵岐 注:“缩,义也……自省有义,虽敌家千万人,我直往突之。”
宋 陈亮 《复吕子阳书》:“凡百不在多言,各以此自反足矣。”

⒉ 犹自改。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奔駟不能追既往之悔,思改而无自反之蹊,盖知者所深防,而愚者所不免也。”
《南齐书·刘瓛传》:“袁 褚 诸公,咸加劝励,终不能自反也。”

⒊ 犹自止。

《南史·后妃传上·殷淑仪》:“每寝,先於灵牀酌奠酒饮之,既而慟哭不能自反。”

⒋ 自行类推。

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
《旧唐书·刘子玄传》:“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⒌ 自相矛盾。

章炳麟 《訄书·订孔》“荀卿 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合羣治天下”原注:“《荀子·王制》上言‘道不过 三代,法不贰后王。’下言‘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復古。’二义亦非自反。”

⒍ 自行恢复。

《南史·梁纪上·武帝上》:“死者不可復生,刑者无因自反,由此而望滋实,庸可致乎?”

⒎ 自行回返;自然地折回。

晋 成公绥 《啸赋》:“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復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 子云 所谓先骋 郑 卫 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
宋 王安石 《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惟朝廷幸哀怜愚民,使得自反。”

⒏ 汉字中有些形声字,以构成该字之两单字相切,适为该字的读音。例然此仅为偶合,非一般规律。傍“亦”为“跡”,岂非自反耶?’”

《北史·齐纪中·废帝》:“天保 元年,立为太子,时年六岁,性敏慧,初学反语,於‘跡’字下註云‘自反’,时侍者未达其故。太子曰:‘跡字,“足”

如:女、良为“娘”;舍、予为“舒”,欠、金为“钦”之类,称为“自反”。


国语词典

自反 [zì fǎn]

⒈ 自我反省,反求诸己。

《礼记·学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⒉ 恢复原来的面貌。

《庄子·天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


自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切己释义:⒈犹切身。谓身受窘迫。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亦有飢寒切己,藜藿不给……释耒则农事废,执卷则供养亏者,虽闕学业,可恕者也。”⒉犹切身。密切联系自身;和自己有密切关系。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文公 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明 李贽《答周若庄书》:“今之谈者,切己自反,果能常寂而常定乎?”清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反观内照,近於切己体察。”鲁迅《三闲集·怎么写》:“也是凡事切己,则格外关心的一例罢。”⒊犹切身。贴心。《古今小
    • 2.
      归风释义:⒈回风。 《文选·木华<海赋>》:“或乃萍流而浮转,或因归风以自反。”李周翰 注:“或因迴风以自归也。”⒉谓吹向故乡之风。晋 陆机《悲哉行》:“愿託归风响,寄言遗所钦。”南朝 梁 江淹《拜中书郎表》:“工谢綵轮,窃归风之价。”胡之骥 注引《括地图》:“奇肱氏 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 时西风吹车至 豫州,汤 破其车,不以示民。十年西风至,乃復作车遣归去 玉门 四万里。”
    • 3.
      教学相长释义:《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长(zhǎng):增进,提高。
    • 4.
      自反释义:⒈反躬自问;自己反省。《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赵岐 注:“缩,义也……自省有义,虽敌家千万人,我直往突之。”宋 陈亮《复吕子阳书》:“凡百不在多言,各以此自反足矣。”⒉犹自改。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奔駟不能追既往之悔,思改而无自反之蹊,盖知者所深防,而愚者所不免也。”《南齐书·刘瓛传》:“袁 褚 诸公,咸加劝励,终不能自反也。”⒊犹自止。《南史·后妃传上·殷淑仪》:“每寝,先於灵牀酌奠酒饮之,既而慟哭不能自反
    • 5.
      辄悔释义:擅自反悔;随便反悔。
    • 6.
      隋窳释义:懈怠;懒怠。隋,通“惰”。清 冯桂芬《与吉抚部书》:“某等奉詔以来,三年于兹,虽备用其训练申警之方,讫未改其苶靡隋窳之习,万一有警,断不足恃。”严复《救亡决论》:“后世学者,乐其径易,便于隋窳敖慢之情,遂群然趋之,莫之自反。”

自反(zif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自反是什么意思 自反读音 怎么读 自反,拼音是zì fǎn,自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自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