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秀释义:灵芝草的别名。灵芝一年开花三次,故又称三秀。《楚辞·九歌·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王逸 注:“三秀,谓芝草也。”《尔雅翼·释草三》:“芝,瑞草,一岁三华,故《楚辞》谓之三秀。”南朝 梁 沉约《早发定山》诗:“春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前蜀 杜光庭《邛州刺史张太博修金箓斋词》:“三秀呈祥,十朋表异。”郑泽《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愿偕采三秀,由来本同岑。”
- 2.
云纪释义:传说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南朝 梁简文帝《七励》:“鸟变龙工,凤书云纪。”唐 高适《信安王幕府诗》:“云纪 轩皇 代,星高太白年。”前蜀 杜光庭《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所以春皇秋帝,云纪火官,承妙用以御寰瀛,体无为而统天地。”
- 3.
云龙释义:⒈云和龙。汉 王充《论衡·乱龙》:“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五代 齐己《春雨》诗:“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前蜀 杜光庭《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犹风虎以相须,若云龙而感契。”⒉《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宋 陆游《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明 张居正《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
- 4.
余师释义:⒈残军剩卒。《左传·宣公十二年》:“楚 师军於 邲。晋 之餘师不能军。”⒉很多可受教之处;很多可效法之处。《孟子·告子下》:“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餘师。”赵岐 注:“有餘师,师不少也,不必留馆学也。”宋 黄庭坚《送伯氏入都》诗:“陈书北窗下,此自有餘师。”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求诸《大雅》,固有餘师。”
- 5.
偏至释义:⒈偏颇而趋极端。《后汉书·独行传序》:“此盖失於周全之道,而取诸偏至之端者也。”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纳用諫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於偏至之谗。”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又或抗往代之大潮,则文明亦不能无偏至。”⒉某一方面达到最高成就。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英雄》:“体分不同,以多为目,故英雄异名,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蹈扬湖海,一发无餘,是 其年 短处,然其长处亦在此。盖偏至之诣,至於絶后空前,亦令人望而却步。”
- 6.
刻挚释义:真挚恳切。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公致减赋局员 陈观察 庆溥 书,有奏加津贴,秕政流毒等句,词颇刻挚。”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词贵浑涵,刻挚不浑涵,终属下乘。”
- 7.
化机释义:⒈变化的枢机。唐 吴筠《步虚词》之十:“二气播万有,化机无停轮。”明 宋濂《傅幼学字说》:“三代圣人之所学者,大参乎天地,而小不遗乎事物,妙可以赞化机,而近不离乎云为。”清 赵翼《朔风》诗:“一笑化机谁识得,树方落叶鸟添毛。”⒉犹化工。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此词亦非正声,然其中有一片化机,未可浅视。”清 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五言絶句,右丞 之自然,太白 之高妙,苏州 之古澹,并入化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一回:“忽从天外开奇想,要向玄中夺化机。”
- 8.
升沉释义:⒈升谓升进,沉谓黜退。 指仕宦之升降进退。唐 刘肃《大唐新语·惩戒》:“始,仁轨 既官达,其弟 仁相 在乡曲,昇沉不同,遂搆嫌恨,与 轨 别籍。”⒉指升进与黜退者。前蜀 杜光庭《兴州王承休特进为母修黄箓斋词》:“神功救物,无遗动植之中;惠力宣恩,普及昇沉之内。”⒊泛指世事之盛衰得失。唐 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诗:“休论世上昇沉事,且鬭樽前见在身。”宋 杨万里《又和木犀初发呈张功夫》之一:“掇取仙山入 京 洛,不妨冷眼看昇沉。”⒋升降。旧时谓仕途得失进退。唐 李白《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
- 9.
嗣响释义: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如响应声。多用于诗文方面。《文选·沉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若夫 平子 艷发,文以情变,絶唱高踪,久无嗣响。”张铣 注:“艷,美也。言 张平子 文章之美,无能继其音响。”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子薪 年逾四十,始习倚声,学力未充,而才气甚旺,使天假之年,未始不可为 迦陵 嗣响。”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诗餘者,古诗之苗裔也。语其正则 南唐 二主为之祖,至 漱玉、淮海 而极盛,高 史 其嗣响也。”
- 10.
壮浪释义:⒈豪放。 唐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係铭序》:“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於 子美 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前辈文字有气骨,故其文壮浪。”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披閲中,欲使人心目迟回,有感慨弔惜之怀,无追攀壮浪之想。”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薗次 小令,亦不能脱《草堂》窠臼,长调间作壮浪语,如《满江红·醉吟》云:‘髀肉晚销 燕 市马,乡心秋冷 扬州 鹤。’”⒉壮实,壮健。《水浒传》第二十回:“把这新拿到的军健,脸上刺了字号,选壮浪的分拨去各
- 11.
大晟释义:⒈指大晟府。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三:“宣和 元年八月丁丑,皇帝詔大晟作景钟。”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至 美成 提举大晟,演为曼声,变调綦繁,美且备已。”⒉指大晟府整理、制作的乐曲。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始 端州 上 宋成公 之鐘,而后得以作《大晟》。”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文学·赤城词》:“夫《大晟》久亡,宫音不正。”⒊指 北宋 词人 周邦彦。周邦彦 曾提举大晟府,故称。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究其得力处,则发源於《国风》、《小雅》,胎息於 淮海、大晟,而寝馈於 碧山 也。”
- 12.
字育释义:⒈生育、蕃育。《列子·黄帝》:“风雨常均,字育常时,年穀常丰。”⒉抚育;抚治。前蜀 杜光庭《犀浦刘殷费顺黄箓斋词》:“今属睿圣御天,元台分閫,敷弘道德,字育蒸黎。”宋 王禹偁《送廖及序》:“惨舒之权,虽制于郡国;字育之道,亦繫于令长。”
- 13.
存殁释义:⒈生存和死亡。犹言生死。唐 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序:“自枉诗已十餘年,莫记存殁又六七年矣。”唐 韦应物《登蒲塘驿沿路见泉谷村墅忽想京师旧居追怀昔年》诗:“存殁阔已永,悲多欢自疏。”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旬会之异》:“十日一宴,集中一举子物故,诸子感叹存殁,仍於故人设位。”⒉生者和死者。前蜀 杜光庭《户部张相公修迁拔明真斋词》:“三籙定金明之典,功被人天;九幽悬玉匱之科,惠周存殁。”《红楼梦》第四回:“求太老爷拘拿凶犯,以扶善良,存殁感激大恩不尽!”
- 14.
寝馈释义:⒈寝食;吃住。清 龚自珍《跋宋拓兰亭定武本》:“合以 子敬《洛神》,两本并庋并临,终身弗离,王侯可让也,寝馈可废也。”《清史稿·兵志十一》:“在事诸人,寝馈於刀锯汤火之侧,出入於硝磺毒物之间,积数年之辛苦,乃克有此成绩。”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为着一个未来的小小的生命寝馈不安。”⒉谓时刻在其中。清 邹弢《三借庐笔谈·海上新乐府》:“乐府之体,宜以藏锋露颖之笔,摹入深出显之思,其音节长短,句调转换,纯是天然。非寝馈十年,不能语此。”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而究其(庄棫)得力处,则发源於《国风》《
- 15.
帝座释义:⒈帝王的座位。 晋 陆机《辩亡论上》:“旋皇舆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⒉亦作“帝坐”。古星名。属天市垣。即武仙座α星。战国 甘德 石申《星经》:“帝座一星在市中,神农所贵,色明润。”《后汉书·襄楷传》:“荧惑入太微,犯帝坐。”宋 王安石《和吴冲卿集禧斋词》:“帝坐遥临物,星图俯映人。”清 龚自珍《夜坐》诗:“一山突起邱陵妬,万籟无言帝坐灵。”
- 16.
幽阴释义:⒈阴静;幽深。《礼记·郊特牲》:“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孔颖达 疏:“幽,深也。欲使其妇深思阴静之义,以修妇道。”唐 刘希夷《巫山怀古》诗:“巫山 幽阴地,神女艷阳年。”⒉阴暗。宋 苏辙《次韵子瞻锁院赐酒及烛》:“光明坐觉幽阴破,温暖方知覆育长。”⒊指阴间。《旧唐书·崔彦昭传》:“尔其坚持正直,允执规程,但畏幽阴,必归公当。”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幽阴之气,钟於北方,人之所终归,鬼之所藏也。”⒋用以指阴魂。前蜀 杜光庭《中元众修金箓斋词》:“或幽阴尚滞,涣泽未霑;或嗣续已无,奠羞多闕。”
- 17.
忌斋释义:旧时于忌辰设的斋醮。前蜀 杜光庭《冯涓大夫助上元斋词》:“今年二十六日,亡妣 陇西郡 君赠 陇西郡 太夫人 李氏 忌斋。”
- 18.
抆血释义:擦拭血泪。表示极其哀痛。常用于旧时讣文中。列名的亲属有抆血、拭泪之别,以示亲疏。抆血较拭泪为重。《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李善 注引《广雅》:“抆,拭也。”前蜀 杜光庭《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刳心抆血,拜手祈天。”《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元年》:“士民尝胆抆血,共守孤城。”
- 19.
旒缀释义: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附赘。唐 杜甫《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使者纷星散,王纲尚旒缀。”仇兆鳌 注:“《诗》:‘为下国缀旒。’注:‘缀,结也;旒,旗之垂者。言天子为诸侯所繫属,如旗之縿为旒所缀也。’《公羊传》:‘君若缀旒然。’刘琨《劝进表》:‘国家之危,有若缀旒。’”按:《公羊传·襄公十六年》作“君若赘旒然”。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本原既得,不独《蓉渡》为糟粕,即《乌丝》《载酒》亦成旒缀。”
- 20.
明俊释义:亦作“明儁”。 明慧俊异。《世说新语·言语》“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刘孝标 注引《谢车骑家传》:“玄 字 幼度,镇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宋 王谠《唐语林·方正》:“﹝ 刘从諫 ﹞少年明俊,自谓 河 朔 近无伦比。”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於内,不可以传,虽 子瞻 之明儁,耆卿 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耶!”端木蕻良《可塑性的》:“那魅力则应该是水彩的明俊,还是油画似的热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