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贼 [cán zéi]
1. 残害。残忍暴虐。指凶残暴虐的人。毁坏。
残贼 引证解释
⒈ 残害。
引《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郑玄 笺:“言在位者贪残为民之害。”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往者 秦 为无道,残贼天下。”
明 刘基 《钧天乐》:“骨肉自残贼,帝心至仁能不忧?”
⒉ 残忍暴虐。
引汉 袁康 《越绝书·吴人内传》:“紂 为天下,残贼奢侈,不顾邦政。”
《资治通鉴·汉高帝九年》:“建信侯 谓 冒顿 残贼,不可以仁义説。”
严复 《<原强>续篇》:“残贼之政,虽成必害。”
⒊ 指凶残暴虐的人。
引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暖燠熟多》:“桀,天下之残贼也; 汤,天下之盛德也。”
唐 高适 《燕歌行》:“汉 家烟尘在东北, 汉 将辞家破残贼。”
宋 苏舜钦 《论五事》:“昔圣人恶残贼之害良民也,故明设严刑,大张宪网。”
⒋ 毁坏。
引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一二市猾,勾党开採,青山白石,悉遭残贼。”
国语词典
残贼 [cán zéi]
⒈ 凌虐、迫害。
引《淮南子·兵略》:「贪昧饕餮之人,残贼天下,万人搔动。」
《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⒉ 凶残的贼人。
引《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公,何苦乃与公挑战!」
唐·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残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夫释义:⒈一人。指男人。《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孔颖达 疏:“无求备于一人。”《汉书·谷永传》:“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宋 苏轼《与滕达道书》:“一夫进退何足道。”⒉特指一个农夫。《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魏书·高祖纪》:“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无令人有餘力,地有遗利。”宋 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诗:“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⒊犹言独夫。指众叛亲离的人,暴君。《孟子·梁惠
- 2.
安忍残贼释义:残贼:伤害、毁坏人的身心。安于做残酷狠毒的事情。
- 3.
寇虐释义:⒈指残贼凶暴之人。 ⒉谓侵掠残害之行。
- 4.
市猾释义:市井奸诈无赖之徒。 清 周亮工《书影》卷十:“一二市猾,勾党开採,青山白石,悉遭残贼,长林茂树,斫伐一空。”
- 5.
残贼释义:⒈残害。 《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郑玄 笺:“言在位者贪残为民之害。”《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往者 秦 为无道,残贼天下。”明 刘基《钧天乐》:“骨肉自残贼,帝心至仁能不忧?”⒉残忍暴虐。汉 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紂 为天下,残贼奢侈,不顾邦政。”《资治通鉴·汉高帝九年》:“建信侯 谓 冒顿 残贼,不可以仁义説。”严复《<原强>续篇》:“残贼之政,虽成必害。”⒊指凶残暴虐的人。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暖燠熟多》:“桀,天下之残贼也;汤,天下之盛德也。”唐 高
- 6.
深酷释义:⒈苛刻严酷。《汉书·谷永传》:“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新五代史·杂传·赵延义》:“汉 法深酷,刑罚枉滥,天下称寃,此其所以亡也!”《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寿元年》:“法官之任,宜加简择,有用法宽平,为百姓所称者,愿亲而任之;有处事深酷,不允人望者,愿疏而退之。”⒉犹尖刻。宋 沉作喆《寓简》卷十:“大抵讥誚之语,先发者未必切害,而报復者往往奇险深酷。”
- 7.
虐刑释义:残酷的刑罚。《晏子春秋·问下十》:“民无怨治,国无虐刑,则可处矣。”《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秦 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宋 王安石《上时政书》:“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於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
- 8.
贪昧释义:贪财昧利。《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楚子 将死矣,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杨伯峻 注:“贪昧与《昭三十年传》‘贪冒无厌’之‘贪冒’同,言 楚子 贪诸侯之奉己也。”《淮南子·兵略训》:“贪昧饕餮之人,残贼天下,万人搔动,莫寧其所。”明 归有光《泰伯至德》:“天下之情,天下之所同,而濡滞迂缓,贪昧隐忍,将有不得尽其情者。”
- 9.
鋭端释义:谓事之所由始。详细解释谓事之所由始。《文子·下德》:“若开其鋭端而纵之,放僻淫佚,而禁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贼天下,不能禁其姦也。”旧注:“防之不在其本,而制之于必犯,若抱薪救火,以资其盛也。”
- 10.
黜远释义:斥逐,疏远。 《左传·襄公十三年》:“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汉书·哀帝纪》:“敦任仁人,黜远残贼,期於安民。”唐 柳宗元《守道论》:“则又劝之以爵禄庆赏之美,惩之以黜远鞭扑梏拲斩杀之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