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爵 [gōng jué]
1. 五等爵的第一等。英国贵族最高的爵位。
英[duke;]
公爵 引证解释
⒈ 谓朝廷的爵位。
引《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
⒉ 中国古代五等爵位之第一等。
引《花月痕》第五十回:“此时 明相 晋了公爵, 荷生 封侯, 謖如、鹤仙 封伯, 卓然 等俱得爵有差。”
⒊ 英国 等国贵族的最高位号。由拉丁文DuxDucis而来。古 东罗马 帝国用以称镇辖一军区的将领,后渐变为世袭,因而出现公国。1337年, 黑太子 爱德华 封康瓦尔公,是 英国 有公爵之始。
引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巴黎复友人书》:“至 光绪 三年(公元1877年)春,公爵 对加斯 领外部事,居职岁久,灼知利弊。”
国语词典
公爵 [gōng jué]
⒈ 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位在侯爵之上。
⒉ 英国贵族等级最高的爵位。自西元一三三七年,黑太子爱德华封康瓦尔公,英国始有 公爵之称。
公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更释义:⒈秦 爵名。《左传·成公十三年》:“﹝ 晋 ﹞获 秦 成差 及不更 女父。”杜预 注:“不更,秦 爵。”《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颜师古 注:“言不豫更卒之事也。”⒉不改变。《商君书·垦令》:“迂者不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⒊不经,未曾经过。《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今之赋颂,古诗之流。不更 孔公,风雅无别耳。”吕延济 注:“更,经也。脩 言今 植 之赋颂乃与古诗相类,虽不经 孔子 删定,与《
- 2.
五公释义:⒈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西汉张汤、杜周、萧望之、冯奉世、史丹。⒉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东汉袁安、子敞、孙汤、汤子逢、逢弟隗。⒊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晋葛旟、路秀、卫毅、刘真、韩泰。⒋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晋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见《南史·宋武帝纪》、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五公》。
- 3.
伯爵释义:⒈大不列颠的第三等贵族,位于侯爵之下和子爵之上。 ⒉欧洲的一种贵族称号,在近代是位于侯爵之下,在没有侯爵的国家则位于公爵之下。
- 4.
侯爵释义:⒈古时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⒉欧洲和日本贵族的世袭身分。尤指英国第二级贵族的成员,位于公爵之下和伯爵之上。
- 5.
公侯释义:⒈公爵与侯爵。 ⒉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
- 6.
公国释义:欧´²封建时代的诸侯国家。以公爵为国家元首。
- 7.
六佾释义: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孔颖达 疏:“何休 説如此,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
- 8.
凶徒释义:⒈恶人;坏人。南朝 梁 任昉《进梁公爵为王诏》:“本朝危切,樊邓 遐远,凶徒盘据,水陆相望。”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旧物森犹在,凶徒恶未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理儒 道:‘那不是甚么少爷师爷,是两个闹事伤人的凶徒。’”⒉凶恶的暴徒。南朝 陈 徐陵《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凡厥兇徒,谁不歼扑。”唐 柳宗元《古东门行》诗:“兇徒侧耳潜愜心,悍臣破胆皆杜口。”《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徐爷 在 徐 家生长,已熟知这班兇徒杀人劫财,非止一事。”清 张维屏《
- 9.
大公国释义:以大公(在公爵之上的爵位)为国家元首的国家,如卢森堡大公国(在西欧)。
- 10.
延恩释义:延续恩泽。《清会典事例·宗人府·封爵》:“凡亲王以次递降者,至镇国公而止;郡王以次递降者,至辅国公而止。其公爵均者,世袭罔替。盖袭爵延恩,若不定以等次,则国家亿万年之久,王爵愈积愈多,又不免於冗滥。”
- 11.
桓圭释义:古代帝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于朝聘时各执玉圭以为信符,圭有六种,表不同的爵秩等级,“桓圭”为公爵所执。
- 12.
淳于姓释义:淳于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淳于公封在州邑(今山东省安丘县),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
- 13.
王公释义:王爵和公爵。泛指有显贵爵位的人物:王公大臣。
- 14.
瓦布拉释义:所罗门王72柱魔神中排第60位的魔神,为阶公爵,统帅36个军团。
- 15.
番行释义:轮流举办。《清史稿·礼志五》:“﹝ 雍正 ﹞十三年清明,冬至大饗,改遣公爵番行。”
- 16.
第十二夜释义:剧本。 英国莎士比亚作于1600年。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在海上遇难,流落异地。薇奥拉女扮男装,成为公爵的侍从,为公爵和他的恋人奥丽维娅伯爵小姐传递情书,不久薇奥拉自己爱上了公爵,而伯爵小姐却爱上了女扮男装的薇奥拉。西巴斯辛到此寻找妹妹,因兄妹面貌相像,伯爵小姐把他当作薇奥拉表示爱情。最终误会解除,两对情人成为眷属。
- 17.
荣国公释义:属公爵,中国历史上的荣国公很多,特别是明朝有至少3位荣国公。
- 18.
震迅释义:犹言迅速振兴、发挥。《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 魏王”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献帝纪》:“赖皇天之灵,俾君秉义奋身,震迅神武,捍朕于艰难,获保宗庙。”
- 19.
霍亨索伦家族释义:德意志的统治家族。1415年起领有勃兰登堡侯国。1525年起,这一家族的另一支系领有普鲁士公国。1618年,普鲁士公国因继承人断绝,勃兰登堡侯爵兼为普鲁士公爵,两国合并。1701年正式改为普鲁士王国。1871年后,霍亨索伦王朝又统治德意志帝国。1918年被推翻。
- 20.
黑马释义:⒈黑色的马。⒉原来不引人注目,而在比赛中一举夺得冠军的马。英国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在小说《年轻的公爵》中写了一段赛马的故事:在一次比赛中,一匹普通的黑马超过了夺魁呼声最高的骏马,夺得了第一名。后用来喻指在体育比赛、政治角逐等活动中实力出乎意料的竞争者或优胜者。
公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更释义:⒈秦 爵名。《左传·成公十三年》:“﹝ 晋 ﹞获 秦 成差 及不更 女父。”杜预 注:“不更,秦 爵。”《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颜师古 注:“言不豫更卒之事也。”⒉不改变。《商君书·垦令》:“迂者不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⒊不经,未曾经过。《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今之赋颂,古诗之流。不更 孔公,风雅无别耳。”吕延济 注:“更,经也。脩 言今 植 之赋颂乃与古诗相类,虽不经 孔子 删定,与《
- 2.
五公释义:⒈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西汉张汤、杜周、萧望之、冯奉世、史丹。⒉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东汉袁安、子敞、孙汤、汤子逢、逢弟隗。⒊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晋葛旟、路秀、卫毅、刘真、韩泰。⒋五个达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称。指晋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见《南史·宋武帝纪》、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五公》。
- 3.
伯爵释义:⒈大不列颠的第三等贵族,位于侯爵之下和子爵之上。 ⒉欧洲的一种贵族称号,在近代是位于侯爵之下,在没有侯爵的国家则位于公爵之下。
- 4.
侯爵释义:⒈古时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⒉欧洲和日本贵族的世袭身分。尤指英国第二级贵族的成员,位于公爵之下和伯爵之上。
- 5.
公侯释义:⒈公爵与侯爵。 ⒉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
- 6.
公国释义:欧´²封建时代的诸侯国家。以公爵为国家元首。
- 7.
六佾释义: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孔颖达 疏:“何休 説如此,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
- 8.
凶徒释义:⒈恶人;坏人。南朝 梁 任昉《进梁公爵为王诏》:“本朝危切,樊邓 遐远,凶徒盘据,水陆相望。”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旧物森犹在,凶徒恶未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理儒 道:‘那不是甚么少爷师爷,是两个闹事伤人的凶徒。’”⒉凶恶的暴徒。南朝 陈 徐陵《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凡厥兇徒,谁不歼扑。”唐 柳宗元《古东门行》诗:“兇徒侧耳潜愜心,悍臣破胆皆杜口。”《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徐爷 在 徐 家生长,已熟知这班兇徒杀人劫财,非止一事。”清 张维屏《
- 9.
大公国释义:以大公(在公爵之上的爵位)为国家元首的国家,如卢森堡大公国(在西欧)。
- 10.
延恩释义:延续恩泽。《清会典事例·宗人府·封爵》:“凡亲王以次递降者,至镇国公而止;郡王以次递降者,至辅国公而止。其公爵均者,世袭罔替。盖袭爵延恩,若不定以等次,则国家亿万年之久,王爵愈积愈多,又不免於冗滥。”
- 11.
桓圭释义:古代帝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于朝聘时各执玉圭以为信符,圭有六种,表不同的爵秩等级,“桓圭”为公爵所执。
- 12.
淳于姓释义:淳于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淳于公封在州邑(今山东省安丘县),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
- 13.
王公释义:王爵和公爵。泛指有显贵爵位的人物:王公大臣。
- 14.
瓦布拉释义:所罗门王72柱魔神中排第60位的魔神,为阶公爵,统帅36个军团。
- 15.
番行释义:轮流举办。《清史稿·礼志五》:“﹝ 雍正 ﹞十三年清明,冬至大饗,改遣公爵番行。”
- 16.
第十二夜释义:剧本。 英国莎士比亚作于1600年。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在海上遇难,流落异地。薇奥拉女扮男装,成为公爵的侍从,为公爵和他的恋人奥丽维娅伯爵小姐传递情书,不久薇奥拉自己爱上了公爵,而伯爵小姐却爱上了女扮男装的薇奥拉。西巴斯辛到此寻找妹妹,因兄妹面貌相像,伯爵小姐把他当作薇奥拉表示爱情。最终误会解除,两对情人成为眷属。
- 17.
荣国公释义:属公爵,中国历史上的荣国公很多,特别是明朝有至少3位荣国公。
- 18.
震迅释义:犹言迅速振兴、发挥。《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 魏王”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献帝纪》:“赖皇天之灵,俾君秉义奋身,震迅神武,捍朕于艰难,获保宗庙。”
- 19.
霍亨索伦家族释义:德意志的统治家族。1415年起领有勃兰登堡侯国。1525年起,这一家族的另一支系领有普鲁士公国。1618年,普鲁士公国因继承人断绝,勃兰登堡侯爵兼为普鲁士公爵,两国合并。1701年正式改为普鲁士王国。1871年后,霍亨索伦王朝又统治德意志帝国。1918年被推翻。
- 20.
黑马释义:⒈黑色的马。⒉原来不引人注目,而在比赛中一举夺得冠军的马。英国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在小说《年轻的公爵》中写了一段赛马的故事:在一次比赛中,一匹普通的黑马超过了夺魁呼声最高的骏马,夺得了第一名。后用来喻指在体育比赛、政治角逐等活动中实力出乎意料的竞争者或优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