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 [gōng fǎ]
1. 国家的法令。
英[ law of state; ]
2. 资产阶级法学中指与国家利益有关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等。区别于“私法”
英[ public law; ]
公法 引证解释
⒈ 犹国法。
引《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
《韩非子·有度》:“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宋 王安石 《尚书度支员外郎郭公墓志铭》:“公至,即得其妄,穷而徙之,由此无敢犯公法。”
⒉ 指国际法。调整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关系准则的总称。
引清 薛福成 《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当今办文照会 英国 外交部,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
郑观应 《盛世危言·公法》:“公法者,万国之大和约也。”
⒊ 资产阶级法学中指与国家利益有关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等。区别于“私法”。
国语词典
公法 [gōng fǎ]
⒈ 国家或朝廷制订的法律。
引《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登时翻过脸来,那个管你公法不 公法?」
近国法
反私法
⒉ 直接关于国家的法律。如《宪法》、《国际公法》、《刑法》、《行政法》等。
公法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法律释义:⒈法的形式的统称。⒉在中国,专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位仅次于宪法。依据制定机关 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如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 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
- 2.
司法释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按照诉讼程序应用法律规范处理案件的活动。
- 3.
法令释义:一般指国家机关在 职务范围内规定的带有规范性、法律性的个别文书。 与法律不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删 去“法令”一词。
- 4.
国法释义:国家的法纪:国法难容。
公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体西用释义: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 2.
公权释义:⒈朝廷所赋之权。 ⒉指公法所赋予的权利,公民权。
- 3.
公法释义:古罗马法学家提出并沿用至今的一种法的分类。一般认为,凡涉及到公共权力、公共关系、公共利益和上下级关系、管理关系、强制关系的法,即为公法;而凡属个人利益、个人权利、自由选择、平权关系的法,即为私法。
- 4.
国际公法释义:简称国际法。 旧称万国公法。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的总称。其主要特点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是国家而不是个人;主要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以及国际组织的某些决议,没有统一的立法机关、统一的法典和统一集中的强制执行机关,通过各国的协议来制定、修改和执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国际组织的某些决议。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
- 5.
国际法释义:国际公法的简称。
- 6.
官市释义:官府设立的集市。汉 桓宽《盐铁论·刺权》:“自利官之设,三业之起,贵人之家,云行於涂,轂击於道,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泽,擅官市,非特巨海鱼盐也。”宋 欧阳修《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墓志铭》:“又言后苑作官市龟筒,亦禁物。民间非所有,有之为犯法,因请罢内作诸器。”明 李东阳《永贞叹》诗:“六街鬼魅夜攫人,公门白日成官市。”
- 7.
惭耻释义:亦作“慙耻”。羞耻。《战国策·齐策六》:“使 管仲 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慙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南史·范晔传》:“及将诣市,曄 在最前……在道笑语,初无惭耻。”《元典章·刑部十五·不许妇人诉》:“有一等不畏公法素无惭耻妇人,自嗜鬭争,妄生词讼。”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其人乃反叩吾以所服,輒慙耻囁嚅而不能对。”
- 8.
炭交易释义:碳交易是京都议定书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排减,以国际公法作为依据的温室气体排减量交易。
- 9.
瞒天席地释义:犹言瞒上瞒下,一手遮天,隐蔽真情。清 洪楝园《警黄钟》第三出:“説鄰封安然無事,那裏問環球公法,誰是誰非。他瞞天席地,不令主知。”
- 10.
私智释义:个人的智慧。 常与公法相对,指偏私的识见。
- 11.
私法释义:指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源于西方法学(区别于“公法”)。
- 12.
私行释义:⒈任凭己意行事。 《管子·法禁》:“私王官,私君事,去非其人而私行者,圣王之禁也。”《韩非子·有度》:“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⒉官吏以私事出行。《礼记·曲礼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郑玄 注:“私行,谓以己事也。”孔颖达 疏:“私行,谓非为君行也。疆,界也。既非公事,故宜必请也。”《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大夫不书葬,此何以书?通乎 季子 之私行也。”何休 注:“不以公事行曰私行。”《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道路阻絶,寇虏纵横,称官奉
- 13.
秉公办理释义: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 14.
越俎代谋释义:犹言越俎代庖。郑观应《盛世危言·公法》:“同者彼此通行,異者各行其是,無庸越俎代謀。”柳亚子《纪梦诗序》:“友邦领袖,老谋深算,成竹在胸,岂外人所宜越俎代谋?”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胡须的有无,式样、长短,我以为除了直接受着影响的人以外,是毫无容喙的权利和义务的,而有些人们偏要越俎代谋,说些无聊的废话。”
- 15.
通音释义:传达消息,互通音讯。 郑观应《易言·论公法》:“近百年来,轮船驶于重洋,火车驰于陆路,而电线遥接于数万里外,顷刻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