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一匡 一匡的意思
kuāng

一匡

简体一匡
繁体
拼音yī kuāng
注音ㄧ ㄎㄨ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kuāng,(1) 纠正;匡正。匡谬。(2) 救。【组词】:匡救。匡复。匡时济世。(3) 辅助,帮助。【组词】: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4)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组词】:匡算。匡计。(5) 古同“筐”。(6) 姓。

基本含义

指统一、整顿

一匡的意思

一匡 [yī kuāng]

1. 使得到匡正。

一匡 引证解释

⒈ 使得到匡正。参见“一匡天下”。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桓文 所以一匡, 汉高 所以应天,未有不致羣贤为六翮,託豪杰为舟楫者也。”
南朝 梁 任昉 《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弔民,一匡靖乱。”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俭德遵三尺,清时俟一匡。”
吴世昌 《癸亥初夏游襄樊遂至隆中即景感赋》:“三顾何所得?一匡志未伸。”


一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匡九合释义: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 后亦指立国大事。
    • 2.
      一正释义:⒈谓统一法度政令。⒉犹言一匡。⒊一经端正。
    • 3.
      九合一匡释义:合:聚集。 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
    • 4.
      匡合释义:《论语·宪问》:“桓公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 之力也…… 管仲 相 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后以“匡合”谓纠合力量,匡定天下。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齐桓 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岂世乏曩时之臣,士无匡合之志歟?”《北齐书·文宣帝纪》:“逮光统前绪,持衡匡合,华戎混一,风海调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司马消难、王谦,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
    • 5.
      君臣之力释义: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
    • 6.
      壮强释义:⒈谓强壮有力。 汉 王充《论衡·效力》:“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 之力。管仲 有力,桓公 能举之,可谓壮强矣。”⒉年富力强。明 方孝孺《益斋记》:“世之任意自喜,濒衰老,遇挫抑,而能悔悟者有之矣;未有易虑於壮强之时,改节於无事之际者也。”明 李东阳《祭萧文清文》:“君德既茂,而志亦专,而年壮强,而质朴坚。”
    • 7.
      壹匡释义:一匡。使一切得到匡正。
    • 8.
      微管释义:春秋 时,管仲 相 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 曰:“微 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语见《论语·宪问》。后遂用为颂扬功勋卓著的大臣的典故。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微 管 之叹,抚事弥深。”宋 陆游《雨夜书感》诗之一:“羣胡穴中原,令人叹微 管。”宋 刘克庄《贺新郎·杜子昕凯歌》词:“不论 周郎 并 幼度,便 仲尼 復起嗟微 管。”亦用以代称 管仲。《宋书·谢灵运传》:“灵运 罪衅累仍,诚合尽法。但 谢玄 勋参微 管,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 广州。”南朝 齐 谢朓
    • 9.
      束马释义:⒈拴住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庆氏 之马善惊,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杜预 注:“束,绊之也。”⒉驾御马。南朝 梁 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山戎、孤竹,束马景从伐罪弔民,一匡靖乱。”北齐 魏收《后园宴乐》诗:“束马轻 燕 外,猎雉陋 秦 中。”唐 薛逢《送西川梁常侍之新筑龙山城并锡赉两州刺史及部落酋长等》诗:“束马凌苍壁,捫萝上碧岑。”⒊包裹马足,以防滑跌。形容山路险隘难行。唐 骆宾王《畴昔篇》:“蜀 路何悠悠,岷 峰阻且脩……长途看束马,平水见沉牛。”《新唐书·高适传》:“平戎 以西数城,皆穷山
    • 10.
      淹中释义:⒈春秋 鲁国 里名。 在今 山东省 曲阜市。古文《礼经》所出之处。《汉书·艺文志》:“《礼古经》者,出於 鲁 淹中。”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里名也。”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八三:“曩将 奄 宅证 淹中,肃肃微言謦欬逢。”⒉借指儒家学术中心。南朝 梁 刘孝绰《<昭明太子集>序》:“於时 淹中、稷下 之生,金华、石渠 之士,莫不过衢樽而挹多少,见斗极而晓西东。”唐 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冬《礼》春《诗》之化,再造双 川;淹中、稷下 之风,一匡三 蜀。”唐 皇甫冉《闲居作》诗:“学谢 淹中
    • 11.
      渠门释义:⒈旗名。一说两旗交接以为军门。《国语·齐语》:“赏服大輅,龙旗九旒,渠门赤旂,诸侯称顺焉。”韦昭 注:“贾侍中 云:‘……渠门,亦旗名。赤旂,大旗也。’昭 谓……渠门,两旗所建,以为军门,若今牙门也。”南朝 陈 徐陵《陈公九锡诏》:“又有一匡九合,渠门之赐以隆。”⒉古城门名。《左传·桓公十四年》:“冬,宋 人以诸侯伐 郑,报 宋 之战也。焚 渠门,入及大逵。”杜预 注:“渠门,郑 城门。”
    • 12.
      累绁释义:⒈捆绑罪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累,通“縲”。《淮南子·氾论训》:“然而 管仲 免於累紲之中,立 齐国 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 曰:‘长 可妻也,虽在累紲之中,非其罪也。’”裴駰 集解引 孔安国 曰:“累,黑索也;紲,挛也,所以拘罪人。”《汉书·司马迁传》:“僕虽怯耎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紲之辱哉!”⒉纍紲:缧绁。《史记·孔子世家》:“﹝ 秦穆公 ﹞身举 五羖,爵之大夫,起纍紲之中。”《汉书·司马迁传》:“十年而遭 李陵 之祸,幽於纍紲。”颜师古 注:“纍
    • 13.
      舟航释义:⒈船只。《淮南子·主术训》:“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晋 左思《吴都赋》:“汎舟航於 彭蠡,浑万艘而既同。”唐 白居易《登老君阁望洛城》诗:“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閒。”清 余怀《板桥杂记·珠市名妓》:“水阁外环列舟航如堵墻。”⒉犹津梁。南朝 梁 沉约《答释法云书》:“实不刊之妙旨,万代之舟航。”唐 杨炯《卧读书架赋》:“济笔海兮尔为舟航,骋文囿兮尔为羽翼。”⒊拯济。《宋书·武帝纪中》:“相国 宋王 天纵圣德,灵武秀世,一匡頽运,再造区夏,固以兴灭继絶,舟航沦溺矣。”⒋比喻济世的良才。
    • 14.
      衣裳盟会释义:同“衣裳之會”。 南朝 梁 江淹《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表》:“若乃衣裳盟會,九合一匡,猶慙德斯禮也。”
    • 15.
      靖乱释义:平定变乱。《左传·僖公九年》:“君务靖乱,无勤于行。”《三国志·蜀志·张飞传》:“除残靖乱,未烛厥理。”南朝 梁 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弔民,一匡靖乱。”

一匡(yiku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一匡是什么意思 一匡读音 怎么读 一匡,拼音是yī kuāng,一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一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