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天险 天险的意思
tiānxiǎn

天险

简体天险
繁体天險
拼音tiān xiǎn
注音ㄊ一ㄢ ㄒ一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iān,(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组词】: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例句】: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组词】:天气。天冷。(4) 季节,时节。【组词】:冬天。(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组词】:今天。(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组词】:天上。天宫。(7) 自然界。【组词】: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天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例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组词】: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xiǎn,(1) 可能遭受的灾难。【组词】:危险。风险。冒险。探险。保险。铤而走险。(2) 可能发生灾难的。【组词】:险象。险情。险境。险峰。险恶。(3)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组词】:险隘。险厄。险固。天险。(4) 存心狠毒。【组词】:险毒。阴险。(5) 几乎,差一点。【组词】:险胜。险些。

基本含义

指非常险恶的地方或情势,形容极其危险的局面。

天险的意思

天险 [tiān xiǎn]

1. 天然地势险峻的所在。

[natural barrier;]

天险 引证解释

⒈ 谓天势高险。

《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
孔颖达 疏:“言天之为险,悬邈高远,不可升上。”

⒉ 地势高险之处;天然险要之地。

《后汉书·孔融传》:“前以露 袁术 之罪,今復下 刘表 之事,是使跛牂欲闚高岸,天险可得而登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洛水 又东逕 一合坞 南,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絶,惟筑西面即为固。 一合 之名,起於是矣。”
《魏书·崔浩传》:“函谷关 号曰天险。一人荷戈,万夫不得进。”
宋 叶适 《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剑阁 天险, 汉中、兴势 蔽遮於外,昔人守 蜀 之常也。”
《明史·李祯传》:“幸层巖叠嶂,屹然天险,如 镇虏堡 为 漳腊 门户, 虹桥关 为 松城 咽喉。”
吴组缃 《山洪》二七:“因为西边山岭绵亘高峻,成为阻断敌人、保障本境的天险。”


国语词典

天险 [tiān xiǎn]

⒈ 天然险要的地方。

《魏书·卷六五·邢峦传》:「剑阁天险,古来所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


天险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天堑释义: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 有时也指江河(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堑(qiàn):壕沟。
    • 2.
      天阻释义:⒈高远,如天之阻隔。⒉犹天险。⒊高山。

天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畏艰险释义:畏:害怕,恐惧。 艰险:困难险阻。不畏惧困难险阻,常用在形容不害怕自然天险或危险的事情。
    • 2.
      保固自守释义:指凭借天险,坚守不战。
    • 3.
      凭恃释义:倚仗;仗恃:凭恃天险。
    • 4.
      嘁嘁释义:象声词。小语声或轻细的声音。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六章:“‘假如北洋兵乘胜追击,虽说 长江 天险,未见得不可以偷渡或强渡,打过 江 来怎么办?’正在 武昌 江边布防时候,廖湘芸 嘁嘁地向 季交恕 说。”《收获》1981年第6期:“﹝ 千代子 ﹞把嘴凑近 虎子 耳边,嘁嘁的说:‘叫我一声姐姐!’”老舍《二马》第四段四:“老马 先生把帽子戴上,嘁嘁的笑了一阵。”
    • 5.
      四塞释义:⒈指四方屏藩之国。⒉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⒊指四方边塞,边境。⒋到处充塞。⒌四面蔽塞。
    • 6.
      大岘释义:⒈山名。在山东省临胊县东南,即穆陵关,旧称齐地天险。⒉山名。在安徽省含山县,又名赤焰山。
    • 7.
      天阻释义:⒈高远,如天之阻隔。⒉犹天险。⒊高山。
    • 8.
      天险释义:天然的险要地方:长江天险。
    • 9.
      山川表里释义: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 10.
      峭绝释义:⒈陡削耸立。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城在 川 北源上,高二十丈,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絶。”《新唐书·南蛮传下·扶南》:“居山穴,四面峭絶,人莫得至。”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石洞方广可三丈,左壁峭絶直出。”⒉形容性格严正。宋 叶适《<东溪先生集>序》:“庆元 元年,还至 南徐州,病甚,腰膂不能据身,脉乍有乍无,神将离形,犹峭絶凛立,谆谆皆仁义语。”
    • 11.
      嵯岈释义:错杂不齐貌。明 王世贞《过故陆虞郭第有感》诗:“此梅十亩阴,老龙吐嵯岈。”清 严如熤《三省边防要览》卷十四:“﹝ 兴安 一府﹞各要阨,皆怪石嵯岈,谷深山阻,号称天险。”《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站在这一式三台七米多高的卷取机下举目仰视,只见钢铁嵯岈,齿盘交错。”
    • 12.
      毡毳释义:⒈亦作“氊毳”。 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穿毛织服装。《隋书·西域传·高昌》:“弃彼氊毳,还为冠带之国。”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时方五月中,﹝蛮人﹞皆被氊毳,臭不可邇。”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至其衣氊毳,食湩酪,仰茶忌痘,则 藏 民所同。”⒉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宋 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 三苏。”宋 范成大《合江亭》诗:“毡毳昔乱 华,车马隔中州。”明 瞿佑《归田诗话·多景楼》:“盖自 吴 晋 以来,立国於南者,恃 长江 天险,兢兢保守,北望中原,
    • 13.
      水关释义:⒈水上关口。 唐 杜甫《峡口》诗之一:“开闢当天险,防隅一水关。”仇兆鳌 注引 王洙 曰:“峡口有关,断以铁锁。”唐 沉亚之《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诗:“水关开夜锁,雾櫂起晨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过水关,则老柳之下,横一画橈。”⒉特指旧时穿城壁以通城内外水的闸门。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水关》:“土人曰水关,是水所从入城之关也。”《清会典事例·工部·京师城垣规制》:“﹝ 北京城 ﹞ 正阳门 东西、崇文门 东、宣武门 西、朝阳门 南、东直门 南、德胜门 西,各设水关一
    • 14.
      表里山河释义: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 15.
      跼蹙释义:⒈徘徊不前貌。宋 贺铸《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老步失腾驤,短辕甘跼蹙。”金 赵秉文《和渊明<饮酒>》:“騏驥驾盐车,跼蹙困中途。”元 耶律楚材《过阴山再用前韵和人》:“倚云天险不易过,驌驦跼蹙追风蹄。”⒉不安貌。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皮日休》:“巢(黄巢)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日休 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黄 跼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琴仙 闻言,梨花白面,陡泛红霞,不胜跼踧之状。”《隋唐演义》第三六回:“若是 宝儿 心下有私,未免要惊慌
    • 16.
      高岸释义:⒈风貌俨然⒉神武性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北史·齐本纪》⒊高崖,高峻的山崖。《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汉书·孔融传》:“前以露 袁术 之罪,今復下 刘表 之事,是使跛牂欲闚高岸,天险可得而登也。”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诗:“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⒋高峻的堤岸。 宋 王安石 《闵旱》诗:“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⒌傲岸严竣。《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神武 性深密高岸,终日儼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至於军国大略,独运怀抱,文武将吏罕有

天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畏艰险释义:畏:害怕,恐惧。 艰险:困难险阻。不畏惧困难险阻,常用在形容不害怕自然天险或危险的事情。
    • 2.
      保固自守释义:指凭借天险,坚守不战。
    • 3.
      凭恃释义:倚仗;仗恃:凭恃天险。
    • 4.
      嘁嘁释义:象声词。小语声或轻细的声音。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六章:“‘假如北洋兵乘胜追击,虽说 长江 天险,未见得不可以偷渡或强渡,打过 江 来怎么办?’正在 武昌 江边布防时候,廖湘芸 嘁嘁地向 季交恕 说。”《收获》1981年第6期:“﹝ 千代子 ﹞把嘴凑近 虎子 耳边,嘁嘁的说:‘叫我一声姐姐!’”老舍《二马》第四段四:“老马 先生把帽子戴上,嘁嘁的笑了一阵。”
    • 5.
      四塞释义:⒈指四方屏藩之国。⒉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⒊指四方边塞,边境。⒋到处充塞。⒌四面蔽塞。
    • 6.
      大岘释义:⒈山名。在山东省临胊县东南,即穆陵关,旧称齐地天险。⒉山名。在安徽省含山县,又名赤焰山。
    • 7.
      天阻释义:⒈高远,如天之阻隔。⒉犹天险。⒊高山。
    • 8.
      天险释义:天然的险要地方:长江天险。
    • 9.
      山川表里释义: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 10.
      峭绝释义:⒈陡削耸立。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城在 川 北源上,高二十丈,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絶。”《新唐书·南蛮传下·扶南》:“居山穴,四面峭絶,人莫得至。”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石洞方广可三丈,左壁峭絶直出。”⒉形容性格严正。宋 叶适《<东溪先生集>序》:“庆元 元年,还至 南徐州,病甚,腰膂不能据身,脉乍有乍无,神将离形,犹峭絶凛立,谆谆皆仁义语。”
    • 11.
      嵯岈释义:错杂不齐貌。明 王世贞《过故陆虞郭第有感》诗:“此梅十亩阴,老龙吐嵯岈。”清 严如熤《三省边防要览》卷十四:“﹝ 兴安 一府﹞各要阨,皆怪石嵯岈,谷深山阻,号称天险。”《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站在这一式三台七米多高的卷取机下举目仰视,只见钢铁嵯岈,齿盘交错。”
    • 12.
      毡毳释义:⒈亦作“氊毳”。 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穿毛织服装。《隋书·西域传·高昌》:“弃彼氊毳,还为冠带之国。”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时方五月中,﹝蛮人﹞皆被氊毳,臭不可邇。”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至其衣氊毳,食湩酪,仰茶忌痘,则 藏 民所同。”⒉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宋 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 三苏。”宋 范成大《合江亭》诗:“毡毳昔乱 华,车马隔中州。”明 瞿佑《归田诗话·多景楼》:“盖自 吴 晋 以来,立国於南者,恃 长江 天险,兢兢保守,北望中原,
    • 13.
      水关释义:⒈水上关口。 唐 杜甫《峡口》诗之一:“开闢当天险,防隅一水关。”仇兆鳌 注引 王洙 曰:“峡口有关,断以铁锁。”唐 沉亚之《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诗:“水关开夜锁,雾櫂起晨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褚生》:“过水关,则老柳之下,横一画橈。”⒉特指旧时穿城壁以通城内外水的闸门。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水关》:“土人曰水关,是水所从入城之关也。”《清会典事例·工部·京师城垣规制》:“﹝ 北京城 ﹞ 正阳门 东西、崇文门 东、宣武门 西、朝阳门 南、东直门 南、德胜门 西,各设水关一
    • 14.
      表里山河释义: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 15.
      跼蹙释义:⒈徘徊不前貌。宋 贺铸《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老步失腾驤,短辕甘跼蹙。”金 赵秉文《和渊明<饮酒>》:“騏驥驾盐车,跼蹙困中途。”元 耶律楚材《过阴山再用前韵和人》:“倚云天险不易过,驌驦跼蹙追风蹄。”⒉不安貌。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皮日休》:“巢(黄巢)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日休 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黄 跼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琴仙 闻言,梨花白面,陡泛红霞,不胜跼踧之状。”《隋唐演义》第三六回:“若是 宝儿 心下有私,未免要惊慌
    • 16.
      高岸释义:⒈风貌俨然⒉神武性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北史·齐本纪》⒊高崖,高峻的山崖。《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汉书·孔融传》:“前以露 袁术 之罪,今復下 刘表 之事,是使跛牂欲闚高岸,天险可得而登也。”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诗:“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⒋高峻的堤岸。 宋 王安石 《闵旱》诗:“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⒌傲岸严竣。《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神武 性深密高岸,终日儼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至於军国大略,独运怀抱,文武将吏罕有

天险造句

1.长江天险在古代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2.人民解放军以投鞭断流之势跨跃长江天险

3.当时国民党认为不可逾越的长江天险,还是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顺利地渡过了。

4.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吓得敌人心胆俱裂。

5.年,一小股土匪妄图凭借摩天岭天险苟延残喘。

6.古今中外公认的长江天险,号称坚不可摧的江防工事,同样没有挡住我军胜利渡江!

7.解放军以移山倒海之势,渡过了长江天险

8.红军英勇善战,顺利地渡过了被敌人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长江天险

天险(tianx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天险是什么意思 天险读音 怎么读 天险,拼音是tiān xiǎn,天险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天险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