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 [tiān wèn]
1. 指天子的询问。《楚辞》篇名,屈原作。诗文中亦作为“问天”的双关语。
天问 引证解释
⒈ 指天子的询问。
引《晋书·傅咸传》:“每见圣詔以百姓饥饉为虑,无能云补,伏用慙恧,敢不自竭,以对天问。”
⒉ 《楚辞》篇名, 屈原 作。诗文中亦作为“问天”的双关语。
引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清 黄遵宪 《人境庐之邻》诗:“陆沉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
国语词典
天问 [tiān wèn]
⒈ 楚辞的篇名。屈原所作。屈原遭放逐之后,忧愁苦闷,对天地间许多事情感到怀疑,提出疑问以抒愁闷,故作天问。
引《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传·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远游天问,瑰诡而惠巧。」
天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合释义:⒈谓阴气、阳气、天气相合。 《穀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杨士勋 疏:“阴能成物,阳能生物,天能养物,而总云生者,凡万物初生,必须三气合,四时和,然后得生。”《楚辞·天问》:“阴阳三合,何本何化?”⒉三次交合。《神异经·中荒经》:“西方深山有兽焉,面目手足毛色如猴,体大如驴,善缘高木,皆雌无雄,名绸,顺人三合而有子。”⒊三度交锋;三个回合。《史记·项羽本纪》:“楚 挑战三合,楼烦 輒射杀之。”《北史·艺术传·王春》:“从寅至午,三合三离,将士皆惧。”《说唐》第四五回
- 2.
会鼂释义:犹会朝。《楚辞·天问》:“会鼂争盟,何践吾期?”参见“会朝”。
- 3.
冯心释义:愤懑的心情。 《楚辞·九章·思美人》:“独歷年而离愍兮,羌冯心犹未化。”姜亮夫 校注:“冯,洪 朱 皆云与‘凭’同。寅 按:读为《天问》‘康回 凭怒’之凭,愤懣也。”
- 4.
冯怒释义:盛怒;大怒。《左传·昭公五年》:“今君奋焉震电冯怒,虐执使臣,将以衅鼓,则 吴 知所备矣。”杜预 注:“冯,盛也。”《楚辞·天问》:“康回 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新唐书·苏安恒传》:“王者有容天下之量,故济其心;能进天下之善,故除其恶。不然,则神鬼冯怒,阴阳纷舛。”
- 5.
击牀释义:击杀于床上。 《楚辞·天问》:“有扈 牧竖,云何而逢?击牀先出,其命何从?”朱熹 集注:“啟 攻 有扈 之时,亲於其牀上击而杀之,其命何所从出乎?”王国维《海上送日本内藤博士》诗:“服牛千载德施普,击牀何怒逢牧竖。”
- 6.
呵壁释义:汉 王逸《〈天问〉序》:“屈原 放逐,彷徨山泽。见 楚 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瑋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懣。”后因以“呵壁”为失意者发泄胸中愤懑之典实。
- 7.
噬犬释义:凶猛咬人的狗。《楚辞·天问》:“兄有噬犬,弟何欲?易之以百两,卒无禄?”王逸 注:“噬犬,啮犬也。”明 刘基《拟连珠》之三三:“百廛之市,不畜噬犬。”
- 8.
子侨释义:即 王子侨。神话人物。据《楚辞·天问》王逸 注,崔文子 学仙于 王子侨,子侨 曾化为白蜺,持药与 崔文子,文子 惊怪,引戈击中白蜺,药堕地,乃 子侨 之尸。
- 9.
寝庙释义:⒈古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 《诗·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礼记·月令》:“寝庙毕备。”郑玄 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孔颖达 疏:“庙是接神之处,其处尊,故在前,寝,衣冠所藏之处,对庙为卑,故在后。但庙制有东西厢,有序墙,寝制唯室而已。故《释宫》云‘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是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先帝园陵寝庙,羣臣莫习。”章炳麟《訄书·订文》:“五世之庙,可以观怪,禹 之铸鼎而为离鬽,屈原 之观 楚 寝庙而作《天问》。”⒉住宅和宗庙。有时亦泛指住宅
- 10.
屈原释义:(约前339—前278)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 名平。楚怀王时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改革政治、任用贤才。遭谗去职,屡被放逐,自沉汨罗江。他的诗吸取楚国民歌的特点,结合神话故事,驰骋想象,抒发炽烈的爱国感情,创造出一种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体裁,即楚辞体(也叫骚体),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影响。现存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 11.
巧挴释义:巧于贪求。一说精于驱车策马之术。《楚辞·天问》:“穆王 巧挴,夫何周流?”挴,一本作“梅”。朱熹 集注:“巧挴,言巧于贪求也。”王夫之 通释:“梅与枚通,马策也。”姜亮夫 校注:“枚者,《左传·襄十八年》‘以枚数闔’注‘枚,马箠也’,即 王 氏所本。则巧枚,谓喜驱策耳。”
- 12.
应龙释义:⒈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 禹 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楚辞·天问》:“河海应龙,何画何歷?鮌 何所营?禹 何所存?”《文选·班固<答宾戏>》:“应龙潜於潢污,鱼黿媟之。”吕延济 注:“应龙,有翼之龙也。”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清 龚自珍《尊任》:“应龙入眢井,不瞑目以待鰍鱓之饱龙肉,而睫泪以哀井上之居民,岂得为应龙也哉!”⒉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 东北隅中,有山名曰 凶犁土丘。应龙 处南极,杀 蚩尤 与 夸
- 13.
延年释义:⒈延长寿命。《楚辞·天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止?”三国 魏 阮籍《咏怀》诗之五五:“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纵能于天地之气吐吞收放,亦不过稍稍延年。”⒉犹迎年。谓祈祷以求丰年。《汉书·郊祀志下》:“登 之罘,浮大海,用事八神延年。”颜师古 注:“延年,即上所谓迎年者。”⒊指 西汉 协律都尉 李延年。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延年 以曼声协律,朱 马 以骚体製歌。”唐 骆宾王《帝京篇》诗:“延年 女弟双凤入,罗敷 使君千骑归。”⒋南朝 宋 文学家 颜延之 的字。唐
- 14.
异方释义:⒈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楚辞·天问》:“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梅伯 受醢,箕子 详狂?”游国恩 纂义引 周拱辰 曰:“一切直数諫,不避葅醢;一不瞽不聋,託之佯狂。迹似异方,而忠国爱主之心则一也。”⒉指异域;异国。旧题 汉 李陵《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祗令人悲。”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异方禽兽,象出 南越,駞出北极,今皆育于中国,然不如本土之宜也。”宋 曾巩《厚卿子中使高丽》诗:“并使时推出众才,异方迎拜六城开。”⒊指他乡;外地。唐 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异方初艷菊,故里亦高桐
- 15.
悬圃释义:传说在 昆仑山 顶。 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也称 玄圃。后泛指仙境。语出《楚辞·天问》:“崑崙 悬圃,其凥安在?”王逸 注:“崑崙,山名也,其巔曰 县圃,乃上通於天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崑崙、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唐太宗《帝京篇》之十:“无劳上 悬圃,即此对神仙。”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所谓 瑶池、悬圃,珠树芝田,概乎未见。”
- 16.
擣药释义:⒈舂捣药材。 《南史·宋纪上·武帝》:“﹝ 武帝 ﹞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南唐 李煜《病中书事》诗:“月照静居唯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⒉古代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晋 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擣药。”唐 李白《朗月行》:“白兔擣药成,问言与谁餐?”⒊鸟名。
- 17.
昆圃释义:《楚辞·天问》:“崑崙 县圃,其居安在?”县圃,也称 弦蒲、弦圃 或 玄圃,在 昆仑山 之上,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后以“崑圃”为“崑崙县圃”的省称。
- 18.
曳衒释义:谓夫妇二人牵引过市叫卖。 《楚辞·天问》:“妖夫曳衒,何号于市?”洪兴祖 补注:“曳,牵也,引也。衒,荧绢切,行且卖也。曳衒,言夫妇相引,行卖於市也。”
- 19.
月兔释义:⒈指月中的白兔。亦借指月亮。⒉《艺文类聚》卷一引晋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擣药。”后因称白兔为月兔,亦泛指兔。⒊茶名。
- 20.
有易释义:古部落名。在 黄河 之北或 易水 附近。有,词头。《竹书纪年》卷上:“十二年,殷侯 子 亥 宾于 有易,有易 杀而放之。十六年,殷侯微 以 河伯 之师伐 有易,杀其君 绵臣。”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王恒》:“﹝《楚辞·天问》:﹞‘昬微 遵跡,有狄 不寧。’昬微 即 上甲微,有狄 亦即 有易 也。古狄、易二字同音,故互相通假……其国当在 大河 之北,或在 易水 左右。”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有易氏 在有的文献中作 有扈,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强大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