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帝义 帝义的意思

帝义

简体帝义
繁体帝義
拼音dì yì
注音ㄉ一ˋ 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ì,(1)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组词】:上帝。玉皇大帝。(2) 君主。【组词】:帝王。皇帝。称帝。帝制。

yì,(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7) 姓。

基本含义

指君主的权威和威严。

帝义的意思

帝义 [dì yì]

1. 指帝王的威仪尊严。

帝义 引证解释

⒈ 指帝王的威仪尊严。

汉 贾谊 《新书·匈奴》:“﹝ 匈奴 户口三十万﹞未及 汉 千石大县也,而敢岁言侵盗,屡欲亢礼,妨害帝义,甚非道也。”


帝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子释义:⒈即义儿。《儒林外史》第二五回:“立过继文书 倪霜峰,今将第六子 倪廷璽,年方一十六岁,因日食无措,夫妻商议,情愿出继与 鲍文卿 名下为义子。”清 李渔《玉搔头·括要》:“在下皇帝义子左军都督 朱彬 是也。”参见“义儿”。⒉套盒的内盒。宋 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合中小合子曰义子。”
    • 2.
      企迟释义:谓急切等待。《晋书·殷浩传》:“自 羯 胡夭亡,羣凶殄灭,而百姓涂炭,企迟拯接。”《宋书·柳元景传》:“大行届道,廓清惟始,企迟面对,展雪哀情。”《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三年》:“大事垂捷,而帝无故自惊,深可怪也。然城内企迟,至必成功,不可稽留。”胡三省 注:“迟……待也。”
    • 3.
      军头释义:⒈军官名。掌宿卫。唐 置,宋 沿之。《新唐书·百官志四上》:“武德 元年,改鹰扬郎将曰军头,正四品下。”《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渊、建成 战小却,世民 与军头 临淄 段志玄 自 南原 引兵驰下,衝 老生 陈。”宋 王安石《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勤威冯鲁公神道碑》:“迁 天武军 都指挥使、封州 刺史,充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⒉方言。犹军队。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才是正式军头呢!要想打 日本,参加这个去。”孙犁《风云初记》四:“‘大嫂子,这是什么军头啊?’‘老红军。’妇女说。”
    • 4.
      凭系释义:依托维系。 《晋书·张祚传》:“今中原丧乱,华裔无主,羣后僉以九州之望无所依归,神祇岳瀆罔所凭係。”《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三年》:“陛下欲经营 关中,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凭係。”
    • 5.
      凭结释义:⒈依附结纳。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 乃説 术,乞助 景 等平定 江 东”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策 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愿明使君垂察其诚。”《宋书·刘敬宣传》:“高祖 既累破妖贼,功名日盛,故 敬宣 深相凭结,情好甚隆。”《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毅 颇涉文雅,故朝士有清望者多归之,与尚书僕射 谢混、丹阳 尹 郗僧施 深相凭结。”⒉依傍构筑。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穀水 逕 洛阳 小城北,因阿旧城,凭结 金墉,故 向 城也。永嘉 之乱,结以为垒,号 洛阳垒。”
    • 6.
      别统释义:犹别帅。《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九年》:“河南王 炽磬 遣安北将军 乌地延、冠军将军 翟绍 击 吐谷浑 别统 句旁 于 泣勤川,大破之。”胡三省 注:“别统,犹别帅也,别统部落者也。”
    • 7.
      勒姐释义:汉 时 羌 族之一部。 《后汉书·耿恭传》:“勒姐、烧何羌 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 恭 降。”李贤 注:“姐音紫,又子也反。”《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又遣将军 折斐 等帅骑一万据 勒姐岭。”胡三省 注引 阚駰《十三州志》曰:“金城 安夷县 东有 勒姐河,与 金城河 合。勒姐岭 盖 勒姐河 所出之山也。汉 时 勒姐羌 居之,因以为名。”
    • 8.
      千牛备身释义:官名。掌侍从宿卫。《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一女,适太子千牛备身 临汾 柴绍。”胡三省 注:“《隋志》:东宫左、右内率府有千牛备身八人,掌执千牛刀。以千牛名刀者,取其解千牛而芒刃不顿。”
    • 9.
      句己释义:钩己。 谓星体去而复来,环行如钩,又成“己”字状。《新唐书·天文志三》:“﹝ 永淳 元年﹞九月庚戌,荧惑入舆鬼,犯质星;十一月乙未,復犯舆鬼,去而復来,是谓‘句己’。”《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后八十餘日,荧惑出东井,留守句己,久之乃去。”胡三省 注:“句,读曰‘鉤’。鉤己,谓环绕而行如鉤,又成‘己’字也。”
    • 10.
      堙厄释义:亦作“堙阨”。 阻塞;险阻。唐 皎然《苕溪草堂四十三韵》:“蹈善嗟沉冥,履仁伤堙阨。”《新唐书·刘蕡传》:“是以人不率化,气或堙厄,灾旱竟岁,播植愆时。”《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六年》:“陛下遭堙厄之运,正当努力自彊,以壮士民之志,而更为儿女子泣邪!”
    • 11.
      差缪释义:差谬。 《鹖冠子·天则》:“差繆之间,言不可合。”《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 魏 主 珪 ﹞疑羣臣左右皆不可信,每百官奏事至前,追记其旧恶,輒杀之;其餘或颜色变动,或鼻息不调,或步趋失节,或言辞差繆,皆以为怀恶在心,发形於外,往往手击杀之。”
    • 12.
      庸怯释义:胆小无识。《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薛举 作乱於 金城,轨 与同郡 曹珍 ……等谋曰:‘薛举 必来侵暴,郡官庸怯,势不能御。’”《宋史·夏守贇传》:“守贇 性庸怯,寡方略,不为士卒所服。”
    • 13.
      彝器释义:古代宗庙常用的青铜祭器的总称。 如钟、鼎、尊、罍、俎、豆之属。《左传·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杜预 注:“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国语·楚语下》:“采服之仪,彝器之量。”韦昭 注:“彝,六彝;器,俎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故能荐彝器。”颜师古 注:“彝器,常可宝用之器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裕 收 秦 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送诣 建康。”清 钱泳《履园丛话·艺能·铜匠》:“铸铜之法,三代 已备,鼎鐘彝器,制度各
    • 14.
      彭排释义:旁排。即盾牌。御攻防身的战具。彭,通“旁”。《释名·释兵》:“彭排:彭,旁也。在旁排敌御攻也。”《太平御览》卷三五七引 三国 蜀 诸葛亮《军令》:“帐下及右阵各持彭排。”《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八年》:“显之 至军后不见 藩,而见军人担彭排战具。”胡三省 注:“彭排,即今之旁排,所以扞锋矢。”
    • 15.
      往亡释义:阴阳家语。凶日名。旧历每月皆有。是日诸多禁忌。《协纪辨方书·往亡》引《堪舆经》:“往者去也,亡者无也。其日忌拜官上任,远行归家,出军征讨,嫁娶寻医。”《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六年》:“丁亥,刘裕 悉众攻城。或曰:‘今日往亡,不利行师。’”胡三省 注引《历书》:“二月以惊蛰后十四日为往亡日。”《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甲寅,李愬 将攻 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胡三省 注:“阴阳家之説,八月以白露后十八日为往亡,九月以寒露后第二十七日为往亡。”宋 许洞《虎钤经·出军日》:“天门日,亦谓之往亡,不可
    • 16.
      抆血释义:擦拭血泪。表示极其哀痛。常用于旧时讣文中。列名的亲属有抆血、拭泪之别,以示亲疏。抆血较拭泪为重。《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李善 注引《广雅》:“抆,拭也。”前蜀 杜光庭《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刳心抆血,拜手祈天。”《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元年》:“士民尝胆抆血,共守孤城。”
    • 17.
      招慰释义:招抚。《后汉书·班超传》:“乌孙 大国,控弦十万,故 武帝 妻以公主,至 孝宣皇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力。”《南史·文学传·阮卓》:“及平 欧阳紇,交阯 夷獠往往聚为寇抄,卓 奉使招慰。”《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 李渊 ﹞又使 姜謩、竇轨 俱出 散关,安抚 陇右;左光禄大夫 李孝恭 招慰 山 南;府户曹 张道源 招慰 山 东。”
    • 18.
      掌中释义:⒈手掌中。 唐 杜甫《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宋 陆游《过放生池追怀江公民表谏议》诗:“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为吁可惜。”⒉喻控制的范围内。犹言掌握之中。《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餘粮栖亩,人无匱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清 谭嗣同《金陵听说法》诗:“大地山河今领取,菴摩罗果掌中论。”
    • 19.
      推寄释义:犹言推心置腹。《宋书·武帝纪中》:“推寄相与之怀,正当如此?”《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一年》:“推寄相与,正当如此。”胡三省 注:“推寄,谓推心置人腹中也。”
    • 20.
      推迁释义:⒈推移变迁。 晋 陶潜《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復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唐 骆宾王《萤火赋》:“委性命兮幽玄,任物理兮推迁。”宋 陆游《自嘲》诗:“岁月推迁万事非,放翁 可笑白头痴。”明 汪道昆《<诗薮>序》:“世有推迁,道有升降。”清 顾炎武《羌湖引》:“历数推迁小嬴缩,天行有餘或不足。”⒉推故迁延;推迟。《晋书·王羲之传》:“復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宋书·王弘传》:“为尒推迁,覆败将及,就无人事之愆,必有阴阳之患。”《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何不早劝 唐公 举兵,而推迁不已。”胡三

帝义(di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帝义是什么意思 帝义读音 怎么读 帝义,拼音是dì yì,帝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帝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