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声喏 声喏的意思
shēng

声喏

简体声喏
繁体聲喏
拼音shēng rě
注音ㄕㄥ ㄖㄜ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nuò rě,(1) 叹词,表示让人注意自己所指示的事物。【例句】:喏,就是这本书。(2) 同“诺”。 ◎ 古代表示敬意的呼喊。【例句】:唱喏(对人作揖,同时出声致敬)。

基本含义

以声音示意,传递信息或表达意思。

声喏的意思

声喏 [shēng rě]

1. 唱喏。指古代下属进见上级,一面拱手作揖,一面出声致敬。

[thank while bowing with hands folded;]

声喏 引证解释

⒈ 见“声诺”。


国语词典

声喏 [shēng rě]

⒈ 拱手作揖,作声致敬。

《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梦一黄巾使者,手执文书,进前声喏。」
《水浒传·第一一回》:「朱贵、林冲向前声喏了。林冲立在朱贵侧边。」


声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哑揖释义:相揖而不作声。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中丞、侍御史上事,臺属皆东西立于厅下,上事官拜听已,即与其属揖而不声喏,谓之‘哑揖’。”宋 文惟简《虏廷事实》卷八:“汉儿士大夫上位者,年时及久阔交友相见,则进退周旋,三出头,五折腰,相揖而不作声名曰‘哑揖’。”
    • 2.
      声诺释义:⒈亦作“声喏”。出声应答。⒉古人谒见官长或会见宾客时叉手行礼,同时扬声致敬之谓。
    • 3.
      涖事释义:视事,处理公务。晋 葛洪《抱朴子·省烦》:“夫约则易从,俭则用少。易从则不烦,用少则费薄。不烦则涖事者无过矣,费薄则调求者无苛矣。”《新五代史·崔棁传》:“棁 少专於文学,不能涖事,维翰 乃命 棁 知贡举,棁 果不能举职。”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叉手横杖》:“古大帅涖事,文武官为之属吏者,不过庭趋声喏,今皆蒲伏叩头,无敢言及喏矣。”
    • 4.
      衙喏释义:衙参时兵卒的声喏。

声喏(shengn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声喏是什么意思 声喏读音 怎么读 声喏,拼音是shēng rě,声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声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