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分 [liù fēn]
1. 谓六分之一。
2. 谓六分长,一寸的十分之六。
3. 谓十分之六。
5. 谓分为六等份。
六分 引证解释
⒈ 谓六分之一。
引《周礼·考工记·匠人》:“囷窌仓城,逆墙六分。”
郑玄 注:“逆,犹却也。筑此四者,六分其高,却一分为閷。”
贾公彦 疏:“却墙六分者,六分其高,去一以为閷,假令高丈二尺,下厚四尺,则於上去二尺为閷。”
⒉ 谓六分长,一寸的十分之六。
引《汉书·律历志上》:“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其方法矩,高广之数,阴阳之象也。”
⒊ 谓十分之六。
引《晋书·傅玄传》:“又旧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施行来久,众心安之。”
⒋ 谓分为六等份。
引唐 陆龟蒙 《正月十五惜春寄袭美》诗:“六分春色一分休,满眼东波尽是愁。”
六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分释义:⒈谓六分之一。 ⒉谓六分长,一寸的十分之六。⒊谓十分之六。⒋谓分为六等份。
- 2.
典要释义:⒈经常不变的准则、标准。《易·繫辞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韩康伯 注:“不可立定準也。”孔颖达 疏:“上下所易皆不同,是不可为典常要会也。”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策·对》:“然臣所以上愚对,皆以指病陈术为典要。”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説,不可恃为典要。”周作人《一年的长进》:“以前我也自以为是有所知的,在古今的贤哲里找到一位师傅,便可以据为典要,造成一种主见,评量一切,这倒是很简易的办法。”⒉可靠的根据。清 袁枚《随园随笔·文人
- 3.
分成释义:⒈按成数分钱财、物品等:四六分成。三七分成。⒉分作,分为
- 4.
拗句释义:⒈格律诗中不合常规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 出现拗句,一般应采取补救的办法,即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红颜弃轩冕”,第三字按格律应该平声而用了仄声,就把第四字应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上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该仄改为平。拗句经过拗救,就算合律。否则,会出现犯孤平、失黏等毛病。做格律诗旧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只是一般的说法。因为在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五字的平仄,有的是不能轻易更动的。⒉见“拗句格”。
- 5.
散放释义:⒈发放。《清会典事例·户部·赈饥三》:“又諭:前因 碭山 等五县 河 水漫淹,当经降旨先行抚恤,赏给一月口粮,加恩给賑两箇月,七分次贫并六分极贫民,加恩给賑一箇月,概行散放折色,以资口食。”⒉谓在野外放牧。《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浠水望城乡的生产规划》:“养牛,要逐步改变过去常年散放习惯。”⒊放诞不羁。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外形足恭,容虔言恪,而神疏心慢,中怀散放,受任不忧,居局不治,盖难分之五也。”
- 6.
杇墁释义:亦作“杇槾”。亦作“杇鏝”。涂饰;粉刷。唐 陆羽《茶经·风炉》:“风鑪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杇墁。”唐 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大小屋共七间,凡支坏补缺,垒隤覆漏,杇槾之功必精。”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四:“妾幼年侍父任 吴州 司寇,既代归……因留诗寺壁。今随夫任 端溪,復至此岭,诗已为杇鏝者所覆,即命墨於故处。”
- 7.
林钟释义:⒈古乐十二律之一。 十二律有六律六吕,林钟为六吕之一。《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音徵,律中林钟。”郑玄 注:“林钟者,黄钟之所生,三分去一,律长六寸,季夏气至,则林钟之律应。”《史记·律书》:“林钟者,言万物就死,气林林然。”清 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林钟长六寸,积四百八十六分。”⒉指农历六月。《吕氏春秋·音律》:“林钟之月,草木盛满,阴将始刑。”高诱 注:“林钟,六月。”汉 班固《白虎通·五行》:“六月谓之林钟何?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⒊钟名。《左传·襄公十九年》:“季武子
- 8.
测天释义:⒈观测天文。 ⒉现为航海和航空用语,指船舶或飞机驾驶员在航行中观测天体,以求出船舶或飞机的地理坐标的方法。如海船上一般用六分仪观测日、月、星辰等天体的高度,定出当时船位的经纬度。
- 9.
湘平释义:指 清 末 湖南省 湘潭 所用之平色。平,平色,旧时的一种衡量标准。每两约合库平八钱一分一厘七毫,合市制九钱六分八厘九毫。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纹银﹞有库平、湘平之异,有漕平、规平之殊。”康有为 等《公车上书》:“而吾元宝及锭,形体既难握携;分两又无一定,有加耗、减水、折色、贴费之殊,有库平、规平、湘平、漕平之异,轻重难定,亏耗滋多。”
- 10.
禽荒释义:亦作“禽芒”。 沉迷于田猎。《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蔡沉 集传:“禽荒,耽游畋也;荒者,迷乱之谓。”《国语·越语下》:“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六分》:“驱骋驰猎而不禽芒。”明 李东阳《孝宗皇帝挽歌词》之三:“内廷无女謁,外囿絶禽荒。”
- 11.
纪限仪释义:即六分仪。轻便测角仪器。航海或航空时用来测定天体的高度以及地面上远处两点所成的视角。
- 12.
蟹匡释义:亦作“蟹筐”。 亦作“蠏匡”。蟹的背壳。亦泛指螃蟹。语本《礼记·檀弓下》:“蚕则绩而蟹有匡。”孔颖达 疏:“蟹有匡者,蟹背壳似匡,因谓蟹背作匡。”唐 钱珝《江行无题》诗之五一:“漫把尊中物,无人啄蟹筐。”宋 傅肱《蟹谱》上篇:“小者谓之蟚蚎,中者谓之蟹匡,长而鋭者谓之蠞。甚大者谓之蝤蛑。”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三:“又得 隋 六马镜,径六寸六分,鼻钮,周作细乳,中有神像二坐,蠏匡上八足森然而无螯。”
- 13.
表座释义:日影表的底座。《宣和博古图·周双螭表座》:“右表座高一尺三寸七分,下经一尺九寸三分,重五十五斤,无铭。周官置槷,昼以参诸日中之景,槷即表也。是器形若大盘,上蟠双螭,而仰其首。於两螭閒,又出一表,中通上下,是为衷座,中通所以植槷无欹侧,以取其端焉。”《宣和博古图·汉表座》:“右表座高四寸六分,深四寸二分,阔七寸一分,口径一寸一分,重三斤九两,无铭。是器表座也,作三圜筩,相合为一体,措之地,则一筩端立可以立表,周官所谓槷者。是器所以为测日之具也。”
- 14.
贝货释义:古代用贝作货币,称“贝货”。《汉书·食货志下》:“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
- 15.
郑燮释义: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门而罢官。为“扬州八怪”之一。创“六分半书”,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画专长兰竹松石,简洁遒劲。工诗词,抒情志感,痛快淋漓。著有《板桥全集》。
- 16.
钢崩释义:即钢镚。 《十月》1981年第1期:“李 家开的数目是八万块,少一个钢崩子也不行。”如:丢一个瓶子国家损失六分钱,没人拣,为什么自己掉个一分钱的小钢崩就赶紧拣起来呢?参见“钢鏰”。
- 17.
银折释义:银元宝或银辅币兑换银元的贴补、折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四》:“昨日南北市各钱庄,均已开市照常兑换……银折涨至钱六分。”参见“银水”。
- 18.
销融释义:⒈熔化。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今洋钱销融,净银仅及六钱六分,而值纹银八钱有奇。”⒉谓日趋丧失。《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民族主义之教育》:“支那 民族之涂炭,权利之销融,为 满 政府断送其生命者,歷刼而不可偿也。”
- 19.
锱铢必较释义:对锱和铢这样微小的量都要计较。形容斤斤计较。铢:一锱的六分之一。
- 20.
门簪释义:中国传统建筑的大门构件,安在街门的中槛之上,有用两个或四个的,如大木的销钉将连楹结合在门框上,形式有圆形,六分形,但多用六方形,长按中槛厚一份,连楹厚一份半,再加本身径的四分之五即长,径按中槛高的五分之四或按门口宽的九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