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三 [xiāo sān]
1. 诗人,翻译家。湖南湘乡人。早年参加新民学会。后留学法国、苏联。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1939年回国,主编《大众文艺》、《新诗歌》等。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著有诗集《和平之路》、《友谊之歌》等。有《萧三文集》。
萧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夭逝释义:短命早死。《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陛下聪达,穷理尽性,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应。”宋 苏轼《与范子功书》之一:“知得 雍信 幼孙夭逝,闻之怛然。”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其婢 玉臺 侍余二年餘,年甫十八,亦相继夭逝。”萧三《忆陶妹》诗:“她聪明好学工文字,不幸十四即夭逝。”
- 2.
嫋嫋释义:⒈轻盈纤美貌。晋 左思《吴都赋》:“蔼蔼翠幄,嫋嫋素女。”南朝 梁武帝《白紵辞》之二:“纤腰嫋嫋不任衣,娇态独立特为谁?”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一女子左抱小儿,右持鼗鼓,嬝嬝来。”⒉摇曳貌;飘动貌。《玉台新咏·古乐府<皑如山上雪>》:“竹竿何嫋嫋,鱼尾何蓰蓰。”南朝 宋 鲍照《在江陵叹年伤老》诗:“翾翾燕弄风,嫋嫋柳垂道。”唐 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诗:“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嫋嫋 金陵 去。”宋 辛弃疾《朝中措》词:“篮舆嫋嫋破重冈,玉笛两红粧。”⒊吹拂貌。《楚辞·九歌·湘夫人》:“
- 3.
屯营释义:⒈军营。《后汉书·西域传序》:“永兴 元年,车师 后王復反攻屯营。”《文选·左思<吴都赋>》:“屯营櫛比,解署棋布。”吕向 注:“屯营,军营。”萧三《革命民歌集·打胜仗》:“贺龙 与 贺英,七军与八军,打开 荆沙 扎屯营,消灭白匪军。”⒉扎营。《元史·顺宗纪二》:“棒胡 反於 汝寧信 阳州 ……破 归德府 鹿邑,焚 陈州,屯营於 杏岗。”
- 4.
弥长释义:久长。《汉书·文帝纪》:“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历日弥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媿。”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萧三《重游塔什干》诗:“我歌唱友谊的久远弥长。”
- 5.
支左诎右释义:同“支左屈右”。 《史记·周本纪》:“﹝ 养由基 怒﹞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鉤,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后转为“左支右絀”。亦省作“支絀”、“支詘”。谓处境窘促,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清 魏源《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始,大吏咸度外待君……及 董公 去,而君始齟齬支詘,惟恳恳敕吏事自备,於是十餘年不迁。”清 包世臣《致祈大臣书》:“唯是军兴三载,经费支绌已甚。”鲁迅《书信集·致萧三》:“人手少,经济
- 6.
旌节释义:⒈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璽节,道路用旌节。”郑玄 注:“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孙诒让 正义:“《后汉书·光武纪》李 注云:‘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毦,三重。’……《司常》云:‘析羽为旌。’旌节,盖即以竹为橦,又析羽缀橦以为节。其异於九旗者,无縿斿也。汉 节即放古旌节为之,故 郑 举以相况。”唐 杨炯《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车,掌行人之旌节。”⒉借以泛指信符。萧三《送毛主席飞重庆》诗:“和平、民主、团结,三者都不能一缺--这就是人民
- 7.
讵料释义:岂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詎料渠此次亲身到京,不贞之据已被我拿住。”萧三《大家应该看<历史的教训>》诗:“詎料仲夏夕,惊嘆巨星陨!伟大革命者,寿终得正寝。”
- 8.
颜貌释义:⒈亦作“顏皃”。⒉容仪,面貌。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有颜貌修丽,风表闲雅,望之溢目,接之适意,威仪如龙虎,盘旋成规矩,然心蔽神否,才无所堪。”《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日落游子颜” 唐 吕向 注:“每及岁暮,常悽惨烦忧,恐 秋胡 颜皃日就销落。”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颜貌如生,端坐拱手,指爪甚长。” 萧三 《片三潜的手》诗:“但是你的声音和颜貌,一切都如在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