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墨 文墨的意思
wén

文墨

简体文墨
繁体
拼音wén mò
注音ㄨㄣˊ ㄇ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mò,(1)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组词】: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2)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组词】:墨水。油墨。粉墨登场。(3)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组词】: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墨镜。墨绿。墨菊。墨晶(黑色的水晶)。(4) 贪污。【组词】:贪墨。墨吏。(5) 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亦称“黥”)。【组词】:墨刑。(6) 姓。(7) 古同“默”,缄默。

基本含义

指文学和书法的才华和造诣。

文墨的意思

文墨 [wén mò]

1. 指写文章、著述等。

家中文墨。——清·袁枚《祭妹文》
粗知文墨。

[ writing; ]

2. 温文有礼的样子。

[ gentle; ]

文墨 引证解释

⒈ 文书辞章。亦指写文章,从事文字工作。

《史记·萧相国世家》:“今 萧何 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録。”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宋 叶适 《答吴明辅书》:“往 陈寿老 言其表弟齿甚少,文墨颖异,超越辈流。”
《水浒传》第十五回:“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因此和他来往。”

⒉ 写文章的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

汉 刘桢 《杂诗》:“职事相填委,文墨纷消散。”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张桌儿上摆着许多零碎物件,多是人家动用家伙,无非是些灯台、铜杓、壶瓶、碗碟之类,看不得在文墨眼里的。”

⒊ 指文化知识。

《廿载繁华梦》第二四回:“那时城厢内外,倒知得 周 家中举的事,只是谁人不识得 周 家儿子没有什么文墨,就统通知道是财神用事的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朝你提亲的对象,都是有文墨的人。”

⒋ 刑律判状。

《汉书·刑法志》:“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北史·源贺传》:“若陛下初便杀之,自可不关文墨,既付有司,义归恆典。”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武备》:“及其僨事,则一旦以文墨绳之,呜呼,如是而谓之善将将,吾见其以国与敌也矣。”


国语词典

文墨 [wén mò]

⒈ 泛指文辞、著述之事。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文选·江淹·杂体诗·刘文学》:「谬蒙圣主私,托身文墨职。」

⒉ 刑文律法。

《北史·卷二八·源贺传》:「若陛下初便杀之,自可不关文墨,既付有司,义归恒典。」


文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瀚释义:书瀚:精通书法,文墨好。
    • 2.
      俚儒释义:见识浅陋的儒生。宋 陆游《谢参政启》:“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学但慕于俚儒。”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年来俚儒之稍通音律者,伶人之稍习文墨者,动輒编成一传。自谓得 沉吏部 九宫正音之秘。”
    • 3.
      墨程释义:程文墨卷。
    • 4.
      字墨释义:⒈文墨,指文辞的情调。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一》:“石田先生 已病亟,文恪 即遣人问之,石田 书一絶为谢……字墨惨淡,遂为絶笔。”⒉文字,文化知识。沙汀《堰沟边》:“他读过两年私馆,字墨早丢生了。”克非《春潮急》二十:“在 梨儿园 老一辈庄稼人中,松林 老汉是唯一懂得字墨的人。”
    • 5.
      废阁释义:亦作“废格”。 搁置而不实施。《史记·平準书》:“於是见知之法生,而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用矣。”司马贞 索隐:“格音阁,亦如字。”《后汉书·五行志一》:“由是传考黄门北寺,始见废阁。”宋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自后因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讽胁州县,废格詔书,名为情愿,其实抑配。”明 唐顺之《与顾箬溪书》:“近年稍从事於槁形灰心,究意道家之説,是以文墨之事久成废阁。”清 恽敬《与宋於廷书》:“观刺史所举,九江 尚敢废阁,殆倚声望傲然为之,致积愆过而已。”
    • 6.
      弃笔释义:犹言投笔。谓放弃文墨之事。
    • 7.
      志量释义:志向和抱负。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夫人 张氏,有女孩儿小字 千金,年方一十八岁,尤善女工,深通文墨,志量过人。”《红楼梦》第二一回:“﹝ 寳釵 ﹞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京剧《将相和》第六场:“臣不学那 苏秦 游说三邦,好男儿有志量报国为上。”
    • 8.
      文业砚田释义:砚田:旧时读书人依文墨为生计,因将砚台比作田地。旧指以文墨为生的读书人。
    • 9.
      文墨释义:指写作文章的事,泛指文化知识:文墨人。 文墨事。粗通文墨。
    • 10.
      断幅残纸释义:残留或星散的写有诗文墨迹的幅纸。
    • 11.
      无故呻吟释义:犹言无病呻吟。 比喻无真情实感而故弄文墨。
    • 12.
      极笔释义:⒈谓淋漓尽致,全部写出。⒉上等笔墨。指绝妙的文章。⒊谓从事文墨。
    • 13.
      楮墨笔砚释义:纸墨笔砚。借指文墨、文字。
    • 14.
      步涉释义:⒈跋涉。 汉 桓宽《盐铁论·取下》:“坐旃茵之上,安图籍之言若易然,亦不知步涉者之难也。”《后汉书·仲长统传》:“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三国志·吴志·朱桓传》:“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晋 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⒉泛指行走。晋 葛洪《抱朴子·对俗》:“﹝ 陈仲弓 ﹞撰《异闻记》云,其郡人 张广定 者,遭乱常避地。有一女年四岁,不能步涉。”
    • 15.
      没字碑释义:⒈没有镌刻文字的碑石。 指泰山玉皇顶庙前无字的巨碑。碑身高六米,宽一点二米,传为秦始皇时立,后人考证为汉武帝所建。⒉比喻虚有仪表而不通文墨的人。
    • 16.
      淫厉释义:⒈祸害,灾害。《左传·昭公七年》:“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於人,以为淫厉。”《后汉书·襄楷传》:“淫厉疾疫,自此而起。”唐 元稹《告畬竹山神文》:“播布不殖,淫厉不息。”清 吴敏树《上曾侍郎书》:“盖时之方昌,虽一二小儒文墨之气,必不污杂淫厉。”⒉暴戾,过于猛烈。《隋书·艺术传·万宝常》:“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
    • 17.
      砚田释义:旧时读书人以文墨维持生计,因此把砚台叫做砚田。
    • 18.
      程书释义:《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程),不中呈不得休息。”《汉书·刑法志》:“至於 秦始皇 ……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县,称也。石,百二十斤也。
    • 19.
      笔如椽释义:《晋书·王珣传》:“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后因以“笔如椽”喻大手笔或重要的文墨之事。
    • 20.
      笔研旧释义:指文墨交情。

文墨(wenm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墨是什么意思 文墨读音 怎么读 文墨,拼音是wén mò,文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