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问 [yīn wèn]
1. 音讯;书信。
音问 引证解释
⒈ 音讯;书信。 《汉书·匈奴传下》:“郅支单于 遣使上书求侍子。 汉 遣 谷吉 送之, 郅支 杀 吉。
引汉 不知 吉 音问。”
唐 刘长卿 《石梁湖有寄》诗:“烟波日已远,音问日已絶。”
清 恽敬 《与庄大久书》:“为别十三载,不得音问七年,然私心拳拳,如终日侍左右也。”
国语词典
音问 [yīn wèn]
⒈ 音信。
引晋·陶渊明〈赠长沙公〉诗:「欵襟或辽,音问其先。」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友与我相别二十年,不通音问;他今做官适意,可喜!可喜!」
近音讯 音尘 音书
音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尺男释义:指童仆。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年来以家寠贫,又无三尺男,遂至音问梗塞。”
- 2.
书问释义:书信;音问。三国 魏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五:“故足迹不至於门藩,书问不通於左右者,且十餘年矣。”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
- 3.
合下释义:⒈即时;当下。宋 黄庭坚《少年心》词:“合下休传音问,你有我,我无你分。”《朱子语类》卷一四○:“如 秦少游 诗甚巧,亦谓之‘对客挥毫’者,想他合下得句便巧。”⒉当初;原先。《朱子全书·大学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谓人合下便有此明德。”明 吕坤《与总河刘晋川论道脉图》:“今之讲学者曰:‘吾心合下便是中,不待思量,不须计较。’如是则 舜 颜 皆在下风矣。”⒊閤下:古代对尊贵者的敬称。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间,称谈话、通信的对方。汉 蔡邕《独断》卷上:“﹝天子﹞谓之陛下者,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
- 4.
抵官释义:到职。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时南北音问隔絶,兵食俱乏,闕 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
- 5.
斗大释义:⒈大如斗。 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周 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繫肘后。’”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不能如 介子 定远 辈,投笔立功,勒铭 燕然,以博取斗大悬肘之印。”⒉用于对大的物体,形容其小。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斗大一城,尚如海上神山之可望不可即。”清 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生﹞间作一画,而江城斗大,风雅絶稀,故再世 龙眠,絶少知音问鼎。”
- 6.
窭贫释义:贫穷。语出《诗·邶风·北门》:“终窶且贫,莫知我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年来以家窶贫,又无三尺男,遂至音问梗塞。”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邑有 张生 ……家窶贫,无恒产,税居 王 第。”
- 7.
絶问释义:不通音问。《后汉书·儒林传下·赵晔》:“﹝ 赵曄 ﹞诣 杜抚 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絶问不还,家为发丧制服。”
- 8.
芳讯释义:⒈嘉言。⒉对亲友音问的美称。⒊指花开的信息。
- 9.
萍飘释义:如萍飘浮;飘泊。明 张景《飞丸记·卺合飞丸》:“流落类萍飘,昔年光景,今日里转思焦。”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
- 10.
辽越释义:犹辽远。 清 陈确 《哭长翁叔父文》:“徒以山川辽越,音问久疏,二十年来,窅如隔世。”参见“ 辽远 ”。
- 11.
连壤释义:接壤;交界。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二》:“吾 松江 与 苏州 连壤,其人才亦不大相远。”清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丰十年》:“自 江阴、无锡 与 常 地连壤之间,连日接仗,大挫贼锋。”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七章:“又因 川 宜 连壤,入 川 之三十一标,音问阻隔,谣诼纷传。”
- 12.
遐心释义:⒈与人疏远之心。 《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朱熹 集传:“毋贵重尔之音声,而有远我之心。”明 汤显祖《答门人桂仲雅书》:“我所思兮在 桂林,乃三年不通一问,而有遐心耶?”清 陈确《哭长翁叔父文》:“徒以山川辽越,音问久疏,二十年来,窅如隔世。叔父遽疑其有遐心。”⒉避世隐居之心。南朝 齐高帝《塞客吟》:“悟樊笼之或累,悵遐心以栖远。”宋 陈师道《寄答王直方》诗:“怀禄有遐心,从俗无远韵。”清 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得》之八:“忽忽生遐心,终朝閟金玉。”⒊放逸不羁之心。汉 张衡《思玄赋
- 13.
遐阻释义:⒈遥相间隔。⒉疏远;疏于音问。
- 14.
闻问释义:⒈通音问,通消息。《宋书·张敷传》:“琅邪 颜延之 书弔 茂度 曰:‘……岂谓中年,奄为长往,闻问悼心,有兼恒痛。’”《金史·宗翰传》:“宗望 自 河北 趋 汴,久不闻问。”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庙故宏阔,僦居者多,林生 性孤峭,率不相闻问。”郭希仁《从戎纪略》:“余自到军装局,与 子逸、明卿、子端 专办文书,外事全未闻问。”⒉音信。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湘裙》:“转身遂逝,自此不復通闻问矣。”⒊好名声。《汉书·严助传》:“於是拜为 会稽 太守。数年,不闻问。”颜师古 注:“无善声。
- 15.
阔绝释义:⒈指长时间断绝音讯、往来。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七:“昔移入湖,阔絶三年。”清 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剀》诗:“归家二载餘,阔絶无音书。”清 刘大櫆《江贞女传》:“其后 顾君 罢去,携其子归里,江君 亦被议入京补官,两家音问阔絶。”⒉相差很远;差别很大。宋 苏轼《上曾丞相书》:“王公大人,不可以无贫贱之士居其下风而推其后,大其声名而久其传。虽其贵贱之阔絶,而其相须之急,不啻若左右手。”清 黄宗羲《辞张郡侯请修郡志书》:“盖文章之道,臺阁山林,其体阔絶。”严复《原强》:“其降而日异者,大抵以牵天繫地之不同,与夫
- 16.
阿咸释义:三国 魏 阮籍 侄 阮咸,有才名,后因称侄为“阿咸”。宋 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之二:“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用阿咸,当指 子由 诸郎。”清 薛雪《一瓢诗话》一○四:“阿戎例呼从弟,阿咸例以呼姪,何必拘拘如此?”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老身去家时,十二弟才十三岁,犹未议婚。音问梗塞,近四十年矣。不谓阿咸如此成立!老身为汝父胞妹,汝之姑也。”
- 17.
青盼释义:亦作“青盻”。 犹青眼。谓重视。唐 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音问难屡通,何由覿青盼。”《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诒书》:“更喜得遇故知 胡八判官,引至 元丞相 门下,颇蒙青盻扶持,一官 幽 蓟。”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余试鸿词报罢,蒙 归安 吴小眉 少司马,最为青盻。”《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如今既承大人青盼,多也不过三五年,晚生定要把这位公子送入 清祕堂 中,成就他一番事业。”参见“青眼”。
- 18.
音意释义:犹音问。
- 19.
音问释义:音信:不通音问。音问断绝。
- 20.
音问两绝释义:书信与消息都断绝。 亦作“音问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