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书 [yǔ shū]
1. 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英[letters with feather which should be delivered quickly;]
羽书 引证解释
⒈ 犹羽檄。
引汉 陆贾 《楚汉春秋》:“黥布 反,羽书至,上大怒。”
《后汉书·西羌传论》:“伤败踵係,羽书日闻。”
李贤 注:“羽书即檄书也。”
《文选·虞羲<咏霍将军北伐>》:“羽书时断絶,刁斗昼夜惊。”
张铣 注:“羽书,徵兵檄也。”
唐 高适 《燕歌行》:“校尉羽书飞 瀚海,单于猎火照 狼山。”
清 钮琇 《觚賸·圆圆》:“烽火羽书,相望於道。”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敌后三战场,驰骋羽书疾。”
亦称“羽毛书”。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⒉ 指书信。
国语词典
羽书 [yǔ shū]
⒈ 古代军中紧急的文书。古时征兵、征召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引《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每闻羽书告急之声,心灼内热,四体惊竦。」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出》:「隔江云阵列,连夜羽书飞。」
近军书 羽檄
羽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企仰释义:踮起脚来仰望。 引申指景仰,仰慕。《陈书·宣帝纪》:“朕企仰前圣,思求讼平,正道多违,浇风靡乂。”宋 王安石《上郎侍郎书》:“庶几进望庭下,解积年企仰之意。”清 黄宗羲《明文案序下》:“当 空同 之时,韩、欧 之道如日中天,人方企仰之不暇。”郭沫若《羽书集·发挥大无畏的精神》:“我们有好些人在焦躁中企仰着外国的伟大作家。”
- 2.
伤败释义:⒈谓作战受挫失败。《管子·任法》:“故遵主令而行之,虽有伤败,无罚。”《史记·楚世家》:“会 吴王 弟 夫概 见 吴王 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后汉书·西羌传论》:“﹝羣种﹞东犯 赵 魏 之郊,南入 汉 蜀 之鄙,塞 湟中、断 陇道,烧陵园,剽城市,伤败踵係,羽书日闻。”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春秋·诗亡然后作春秋》:“逮 桓王 之立,诸侯背叛,王师伤败。”⒉败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萧子云 改易字体,邵陵王 颇行伪字……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宋 苏轼《缴还词头奏状·李定
- 3.
倒泻释义:谓从上向下倾泻。郭沫若 《羽书集·写在菜油灯下》:“这呼声象在千岩万壑中冲迸着的流泉……有时在深处潜行,有时忽然暴怒成银河倒泻的瀑布。”
- 4.
兵气释义:⒈战争的气氛。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详数见,兵气且至,奈何?”唐 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诗:“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明 李东阳《风雨叹》诗:“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 河。”清 曹寅《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⒉士气。唐 杜甫《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唐 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鼇。”仇兆鳌 注:“兵气二句,言军势之振。”溥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惟军餉紧要,餉足,则兵气坚,否则气馁兵溃,貽患甚
- 5.
初志释义:原来的志愿。三国 魏 曹植《黄初六年令》:“欲修吾往业,守吾初志。”唐 韩愈《薛公墓志铭》:“公之初志,不以事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辛苦跋涉而来,为父骨耳。汝不归,初志为何也?”郭沫若《羽书集·致华南友人们》:“任何的残虐惨酷,都不足阻挠我们的初志。”
- 6.
卑湿释义:⒈地势低下潮湿。 《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卑溼,丈夫早夭。”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诗:“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蜚蠦即臭虫》:“﹝臭虫﹞大抵生於湫隘卑溼之地。”郭沫若《羽书集·长沙哟,再见》:“古人说:长沙乃卑湿之地。不错,从岳麓山俯瞰的时候,长沙的确是卑。在街上没有太阳而且下雨的时候,长沙的确是湿。”⒉谓意志低下消沉。《荀子·修身》:“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溼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杨倞注:“卑谓谦下,溼亦谓自卑下如地之下溼然也。
- 7.
卑溼释义:⒈地势低下潮湿。《史记·货殖列传》:“江南 卑溼,丈夫早夭。”唐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诗:“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 卑湿足秋阴。”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蜚蠦即臭虫》:“﹝臭虫﹞大抵生於湫隘卑溼之地。”郭沫若《羽书集·长沙哟,再见》:“古人说:长沙 乃卑湿之地。不错,从 岳麓山 俯瞰的时候,长沙 的确是卑。在街上没有太阳而且下雨的时候,长沙 的确是湿。”⒉谓意志低下消沉。《荀子·修身》:“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溼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杨倞 注:“卑谓谦下,溼亦谓自卑下如地之下溼然也
- 8.
含玉释义:⒈蕴藏着宝玉。南朝 梁 江淹《丹沙可学赋》:“山含玉以永岁,水藏珪以穷年。”⒉形容颜色洁白如玉。《明珠缘》第一回:“只见篱菊铺金,野梅含玉,数竿修竹,一所茅堂。”⒊古丧礼,纳于死者口中的玉。《周礼·天官·太宰》:“大丧,赞赠玉、含玉。”郑玄 注:“含玉,死者口实。天子以玉。”郭沫若《羽书集·龙战与鸡鸣》:“古人的习惯,人死了在口里有含玉的一种礼节。被含的玉就叫作‘含玉’。那玉的形式,有时候是珠,有时候似乎是蝉。”参阅《公羊传·文公五年》何休 注。
- 9.
完密释义:周密。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少年之诗,往往有句无篇,能通体完密者最少。”清 龚自珍《江南安庆府知府何公墓表铭》:“﹝公﹞歷六郡,完密平和,善管守,属县无亏蚀。”郭沫若《羽书集·把有限的个体生命融化进无限的民族生命里去》:“王师长 的死守,使我们军事部署得以完密,使 徐州 一带转危为安。”
- 10.
怀蓄释义:怀藏蓄谋。郭沫若《羽书集·日寇残酷心理的解剖》:“他们侵略 中国 的野心,本来是已经怀蓄了几十年。”
- 11.
悬鹄释义:挂着的箭靶。比喻指定的目标。语本《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鵠。”郭沫若《羽书集·先乱后治的精神》:“大家都有一个相当高的悬鹄,对于现状颇难满足。”
- 12.
暴腾释义:⒈暴躁。 梁斌《红旗谱》二六:“他今年秋季才在 河南 区领导了秋收运动,因为性格有点暴腾,人称‘张飞同志’。”梁斌《红旗谱》三四:“﹝ 朱大贵 ﹞就是脾气拐孤,碰上还有点暴腾。”⒉急遽上涨。郭沫若《羽书集·抗战与觉悟》:“他们的物价一天一天地暴腾起来。”
- 13.
有识释义:⒈有见识。汉 刘向《说苑·善说》:“夫以 秦 楚 之强而报讎於弱 薛,譬之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 何氏 倾没 汉 祚焉。”元 孔齐《至正直记·防微杜渐》:“有识之男子,必当絶之于始,慎勿使妇人姑息,伤大义也。”郭沫若《羽书集·忠告日本政治家》:“壮年入贵族院,曾锐意于贵族院之改革,日本 的有识者都以为这位贵公子是相当有为。”⒉指有见识的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
- 14.
残烈释义:残酷剧烈。章炳麟《五无论》:“国界虽破,而聚落犹未破,则残烈之战争未已。”郭沫若《羽书集·三年来的文化战》:“像这样极不完全的一项调查,也可以见到我国的文物是遭到了怎样残烈的一个空前浩劫。”
- 15.
洄沍释义:水流受阻而回旋。 郭沫若《羽书集·写在茶油灯下》:“这呼声像在千岩万壑中冲迸着的流泉,蜿蜒,洄沍,激荡,停蓄。”
- 16.
海国释义:⒈近海地域。唐 张籍《送南迁客》诗:“海国战骑象,蛮州市用银。”宋 苏轼《新年》诗之三:“海国空自煖,春山无限清。”清 何绍基《沪上杂书》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⒉临海之国或海外之国。明 何景明《送宗鲁使安南》诗:“日月天门逈,星辰海国遥。”清 卓尔堪《题刘松年海岛图》:“中华 百货资百蛮,海国纷纷估客船。”清 魏源《寰海后》诗之九:“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 17.
牲牷释义:⒈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牲。《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杜预 注:“牲,牛羊豕也;牷,纯色完全也。”《南史·萧子云传》:“梁 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 沉约 撰,至是承用。”宋 王禹偁《南郊大礼诗》之三:“大羹味薄牲牷洁,至乐声和凤鸟飞。”⒉泛指祭品。郭沫若《羽书集·惰力与革命》:“我们在这抗战的炮火声中纪念辛亥革命,我们要多放些大炮来作为喜炮,我们要多杀几个敌人来作为牲牷。”
- 18.
白羽书生释义: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阳羡 许彦 於 绥安山 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 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后因以“白羽书生”为鹅的代称。唐 骆宾王《上廉察史启》:“白羽书生,自铭恩於食稻;黄衣童子,将赛德於餐花。”
- 19.
盾鼻释义:盾牌的把手。唐 韩翃《寄哥舒仆射》诗:“郡公盾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 荀济 ﹞与上有布衣之旧,知上有大志,然负气不服,常谓人曰:‘会於盾鼻上磨墨檄之。’”宋 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征 辽 詔下倘可期,盾鼻犹堪试残墨。”清 赵翼《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展诵之馀为题长句兼怀亡友璞函》诗:“矛头米淅咽风餐,盾鼻墨磨挥露布。”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盾鼻墨痕人不见,向天涯,空读行行泪。”
- 20.
磨盾鼻释义: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宋 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磨盾”。宋 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清 曹寅《一日休沐歌》:“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